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并使之真正成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国民经济有机体的经济细胞,这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在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等诸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讨,提出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对策。本文仅就税收分配对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影响以及完善税制的基本构思,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现行的税制同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搞活的要求,国家对税收体制作了重大改革,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税种、多层次、多环节的复合税制体系,初步形成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其它各税相配合的税收制度的格局。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税收体制同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一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明显地显露出来,而且已经成为国营大中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税负过重,企业留利少,缺乏自我积累的能力。第二步利改税以后,国家与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分配关系用税收形式固定下来,企业由原来上交利润改为上交所得税,税率为55%。此外,税后利润还要征收约为利润总额5%的调节税,加之地方政府各种名目摊派等,企业留利所剩无几。据沈阳市对90多户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调查资料表明,在实现利润的65%左右以所得税的形式上交国家,企业名义上的留利占实现利润35%左右,再经过征集能源交通基金、建筑税、认购国库券等,用于自我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税后留利亦即国有企业根据国家规定向国家缴纳税利和扣除折旧后留给企业的利润,其最终所有权究竟如何界定?这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给企业让利起步的。尔后又普遍推行了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制的广泛推行,不仅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尤其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企业留利制度的实行,引起了国有企业内部一系列新的变革。这一变革的重要方面就是在国有企业原发性所有权之旁,派生出次生性的企业所有权,即国有企业对其税后留利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3.
<正> 程根木同志在《对税后留利归企业所有论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载《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1期)中,认为企业留利所有权归于国家,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所有制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在这里提出一家之言,与程根木同志共同探讨。一、企业留利为什么不应归国家所有企业留利不是扣除。《质疑》对“独立经营的国有企业交纳两类税收后,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分配过程已经基本完结”的观点,我是同意的,这是因为第二步利改税并不到位,国有企业在完税之后还要依据承包合同缴纳一定比例的利润。这是承包企业与国家  相似文献   

4.
<正> 第二步利改税时,对国营企业调节税有这样的规定:“调节税按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核定。以换算后的1983年利润为基数,对基数部份依率计征,对增长部份继续实行减征,减征的幅度由利改税第一步的60%改为70%,计算方法由环比改为定比,时间由三年不变改为一定七年不变。”(《财政》增刊,1984年利改税专号11页,着重点是引者加的。)  相似文献   

5.
某市从今年六月一日开始征税。三个月来的实践表明,利改税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今年一至九月已完成全年收入的80%,比去年同期增长15%。 利改税对企业有压力。因为所得税和调节税必须按时上交,否则要纳滞纳金,使企业不能挪用上缴利润作流动资金。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势必积极推销产品,处理积压物资,加速资金周转,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改税还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因为利改税的办法规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资制度正经历着重大改革,基本上打破了分配上“两个大锅饭”的局面,克服了过去工资制度中“一平、二杂、三固定”等不合理状况,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它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拟就运用工资杠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问题,谈点个人认识。 改革后的工资制度(包括奖金分配)之所以较前进步,在于有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表现为:通过利改税与企业留利,职工按规定可分配奖金,通过工资调节税和奖金调节税等暂行规定的实施,职工的基本工资和奖金同上缴给国家的税利紧密挂钩,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和职工个人收入的增长;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使劳与酬紧密相联;通过实行以职务工  相似文献   

7.
去年,柳州市在实行“利改税”的试点中,对部分产品销售利润率较高的企业试行了征收收入调节税,其目的是为了调节各企业间因价格、自然资源、技术装备、地理交通环境和生产结构等客观条件所形成的级差收入,缩小它们之间的利润差距,使各企业能在基本相同的水平上开展竞争。征收调节税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各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率来确定调节税率,凡月利润率超过15%(不包括15%,这是财政部根据77—79年全国工交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率计算出的平均数),每超过1%征收0.6%的收入调节税,其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从198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国营企业普遍实行利改税以来,在实际工作接触中,我们仍听到有些企业的领导、职工、教学工作者对利改税工作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交利和缴税同样是把利润交给国家,为什么非要改个名称呢?为什么必须现在改,要求这么急呢?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国家拿大头、企业拿中头、职工拿零头?大中型企业现在税利并  相似文献   

9.
一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一开始便被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改革的前期阶段,首先从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人手,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接着又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又搞两步利改税,以及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特别是从1992年开始,实施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进一步落实了企业经营自主权,调动丁企业的积极性,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及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讨高云“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现阶段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国有企业是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和技术装备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1.
<正> 税收的目的,不单纯是为财政收入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渠道,同时,它又是国家用以调节企业微观经济的有力和有效的经济杠杆。本文试图从税收的质与量方面,即税种设置和税率的确定上,谈谈如何发挥税收杠杆的多种功能。税种对企业的调节作用是多重的、综合性的,如果加以图象化,则呈十字型,可称十字交叉型调节功能。而税率则决定了调节作用的量的规定性。一、纵向关系的调整所谓纵向关系指的是国家对企业的关系。企业首先要通过纳税,向国家提供用于再分配的财政收入。合理地处置好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保证国家的大头,企业的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我国已决定从八三年六月一日开始在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利改税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利改税的实行必将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利改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个新课题,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密切配合、认真研究,本文试就利改税的几个理论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来自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改革的启示和困惑 经过几年的改革,目前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上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基本格局:在企业创造的全部利润中,国家以一定方式拿走一个确定的比例部分,企业自己留下一个确定的部分,在企业留利中,可以有一个大致确定的比例部分形成企业劳动者的消费收入。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坚持“三改一加强”的方针,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深化企业改革,全面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搞活国有工交商贸企业,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促进彝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们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楚雄州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和存在问题 楚雄州国有企业的改革,同全国一样,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1978年至1983年)。这一阶段的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人手,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和实行“利改税”,初步打破了“国有企业统负盈亏”的旧体制格局。第二阶段:(从  相似文献   

15.
资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企业资金及其运动是社会总资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资金的筹集是否正确,运用是否合理,周转是否正常,有无经济效益,这对于实现社会总资金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一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利改税大幅度增加了企业的留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减征大中型企业的调节税,增加了企业折旧基金的留存额;用新增利润归还专项贷款,发放小型技措贷款等,增强了企业技术改造的能力。加之其他宏观措施的调控,使企业有了活力和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以1986年为例,1至7月份工业生产增长为7—8%,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只有26左右,商品既存在着供不应求,同时又有大量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经历过一个亏损的阶段,国有企业的规模与经济利润并不对称.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的偏离,使得国有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并最终出现规模不经济.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培育有效的竞争机制,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局面,让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分解成依赖市场交易的多个主体,缩小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税制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四税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 ,其弊端也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为地方税种发展滞后 ;增值税是“生产型”而非国际上通行的“消费型”;企业所得税税率过高 ;个人所得税未充分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在加入 WTO的新形势下 ,应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税制结构 ,其具体措施主要是加强地方税制建设 ;将“生产型”增值税完全转行为“消费型”增值税 ;统一内外所得税 ,实行国民待遇原则 ;简化个人所得税 ;推动税费改革 ,开征新税种。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实行“两保一挂”“两保一挂”。“两保”是指一保上缴税利;二保国家已批准的技术改造项目。“一挂”是指工资总额和实现税利挂钩。区别企业不同情况,工资总额可以同上缴税利(包括产品税、增殖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上缴利润等)挂钩,也可以同实现税利(同上)或销售量、销售额、出口产品交货额挂钩。经济效益每增长1%,工资总额不超过0.7%。工资总额全部计入成本,企业不再从留利中提取奖励基金。一些负担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相似文献   

19.
独联体国家是我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和海外投资的重要区域,了解独联体国家的税收制度非常重要。独联体国家的增值税税率在18%~25%之间,均高于我国增值税基本税率13%。独联体国家的公司所得税在12%~20%之间,低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25%,与高新技术企业和西部大开发企业15%的所得税税率相当。独联体各国吸引外资的愿望强烈,税制中均有各种区域优惠和行业优惠,中国企业进行投资时应特别关注其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投资独联体各国的中国企业,应审慎选择公司组织形式,并进行股权架构设计,切实免除或降低股息预提税。在投资阶段和运营阶段,均应运用资本弱化规则,同时恰当选择借款来源,以期达到降低所在国公司所得税和利息汇回预提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所得税作为企业必须缴纳的最重要税种之一,具有税基大、税率高、税负不易转嫁、计算环节复杂等特点,使其具备了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文章在介绍税收筹划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说明在众多的所得税税收筹划方式中,会计政策选择具有易操作、成本低、影响面小的优点,尤其值得企业采纳。最后,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案例,分析了如何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