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近50年来华兹华斯在中国的接受历程坎坷曲折,人们对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消极的或反动的浪漫主义诗人到英国诗史上第一流大诗人的变化过程。华兹华斯形象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变形轨迹,表明我们对他的研究评价经历了从受苏联学术观点普遍影响到真正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从机械片面的认识走向全面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肤浅表象的理解进入深刻内在的接受的发展趋向。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90年代,我们对华氏诗作的评价和研究取得很大成绩,这大大促进了我国读者对华氏理论与创作的深入理解与接受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前的20年,海明威作品逐渐被译介到国内,并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热潮。对这段时期进行回顾,对于评述建国后海明威评论的特点将有所裨益。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海明威评论经历了从冷清到繁荣的发展和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文革前17年,文革中10年和改革开放后。建国初期前苏联文艺理论较为盛行,海明威评论一度陷入冷清局面,1962年《海明威浅论》的发表标志着一些转变;文革10年,海明威评论完全中断,但其作品仍以口传和手抄形式流传;改革开放以来,海明威评论逐渐复兴,80年代达到第二次高潮,90年代以来继续保持繁荣姿态并走向超越,中外学术交流得到开展,研究专著不断涌现,报刊积极参与,作品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关系取得了巨大成就,外交策略不断调整、提高,并逐渐地成熟起来。新中国外交史大致经历了几个时期: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四面出击,两个拳头打人;70年代联美抗苏(前苏联);80年代的独立自主。各历史时期的外交方针侧重点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4.
《华兹华斯诗歌选》序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兹华斯去世已近三十年,当然他的诗歌爱好者及崇拜者也不能以为他的荣誉仍在闪烁着光芒——在国内他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承认,在国外也还谈不上承认。我却坚信,在莎士比亚和密尔顿以后——因为他们的诗歌是得到全世界肯定的——从伊丽莎白时期到当今,毫无疑问,华兹华斯的诗歌在英国文学中是最值得重视的。乔叟由于是英国诗歌的先驱,也由于其他原因,无法拿他和华兹华斯进行对比。除了莎士比亚和密尔顿,我们列出伊丽莎白时期以来的诗人名单研究一番——斯宾塞、德莱顿、蒲柏、葛雷、哥尔斯密斯、科伯、彭斯、柯勒律治、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幻小说在中国几起几落。刚过去的80年代,就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的过程。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曾出现过一次高潮,1983年之后则急剧下降,至80年代末,全国出版的科幻小说已屈指可数了。笔者依据重庆出版社《外国文学著作目录和提要(1980—1986)》,对翻译出版的外国科幻小说作了统计,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曾经历了初步发展、低谷、复苏三个阶段,发展至今形成了较为繁荣的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笔者将分三部分分别探讨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发现、现状与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农村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建设用地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十分明显。针对越来越突出的人地矛盾,80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百年的文论建设是在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下进行的,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是从清末的王国维等一代学人倡导学习西学到新中国成立;第二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末;第三个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第四个阶段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今天。它的理论轨迹是从政治的诉求到审美的诉求,再从审美的诉求转向文化的诉求。在这种不断的转型中,中国的文论建设困惑重重,中西融合的建设思路是一条可取的通途。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自 1 9世纪 70年代创立后 ,在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得以传播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自然辩证法研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 ,同时亦经历过一些曲折 ;展望未来 ,中国自然辩证法在 2 1世纪的研究与发展 ,必将更加充分地展现出以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成就进行提纲挈领地回顾与展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四川哲学学科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峥嵘岁月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奋斗之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哲学学科经历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前进阶段,自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末的繁荣发展阶段,从21世纪以来直到目前的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新时期这三个历史阶段。在新时代里,四川哲学学科还将紧随国家学术热点,扎根巴蜀、放眼世界,立足传统优势学科、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宗教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尹锡南 《东方论坛》2009,(3):52-56,65
在梵语诗学和西方诗学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同中有异的“诗人学”思想。无论是对于古代诗歌创作,还是对于现代文学创作,梵语诗学和西方诗学的诗人学原理都有很多普遍适用的成分。因此,在比较诗学研究中,对东西方诗人学思想进行现代整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华兹华斯及其诗歌在近代以来的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20世纪上半叶的史实进行清理,进一步以由其译介所引发的中国诗人创作实绩为考察对象,将探讨的焦点置于诗语、诗情、想象与自然观之上,一一检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如何从最初的仿效、移植到批判、创造性转化的发展历程,重点发掘它们二者关系背后所指涉的多面向度,对于当今诗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清代学者兼诗人李调元在世时诗坛即有以他为性灵派诗人之说。李调元虽喜爱袁枚的性灵派诗,但他们仅在晚年始有短暂交谊。李调元是学者,其诗有学人之诗的倾向,但又具有诗人之诗的特点,在乾隆时期的诗坛卓然自立,在清诗史上有一定影响。将他与袁枚在诗论、诗学渊源和诗歌创作等方面进行比较,可证实李调元不属于性灵诗派,并有与之对立的状态。我们尚应对其诗论与创作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新文学史上现代新诗的发展为纲,概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浙籍诗人域外诗歌翻译和创作的互动实践,探讨了群体的诗歌活动对于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重估了现代浙籍诗人群体译诗对中国新诗学建构的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旗手,他在继承传统诗学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代语言清新自然、内容淳朴的诗歌风格,他的诗学理论不仅使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对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华兹华斯的诗学与亚历山大·蒲柏和柯勒里奇的诗歌创作原则的对比分析,试图阐明华兹华斯的诗学中具有革命性的诗歌语言观.  相似文献   

16.
从柏拉图到华兹华斯,西方诗论历经两千多年.在其漫长的建构过程中,围绕"什么是诗"这一命题展开的讨论从未停止.柏拉图以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把诗界定为"模仿的模仿",华兹华斯以情感立论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外溢".然而,无论诗的源头是出自"眼睛"还是出自"心灵",对"什么是诗"的回答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变换喻体的方法.本文旨在揭示五彩滨纷的诗论背后隐伏着的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17.
劳承万教授《中国诗学道器论》以康德哲学和中国心性哲学为理论支点,从道与器的视角研究中国诗学,认为中国没有西方式的诗学概念,只有“诗之为教”与“诗之为经”、塑造人格并从属于政教与治道的实践型诗学,从而构建了自己的诗学体系,为中国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关于陈师道的诗学思想,学术界过去主要讨论的是他对黄庭坚江西诗派理论的继承,这严重低估了其诗学思想的深度。在传统哲学体用、本末范畴的影响下,陈师道形成了自己相对系统和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具体说来,在诗人本质论方面,陈师道力主德本才末,强调诗人的伦理本质;对于诗歌的本质,陈师道标榜"吟咏情性";而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则又主张兴感寄托。这些内容构成了其诗学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朝鲜文人李德懋、柳得恭等人来华,通过潘庭筠、李调元等人了解了袁枚的为人与作品。并将其人其诗引入朝鲜。朝鲜诗家非常关注袁枚及其诗论和创作,他们基本认可袁枚的诗坛主导地位.也很赞同其追求个性自由的诗学理论,在理论和创作上都有所受益。在诗歌创作方面,朝鲜诗家欣赏袁枚怀古诗的豪迈,同时也批评了其它一些诗作的浅浮绮靡。这充分说明.朝鲜诗家已经对袁枚有了相当成熟的认识。朝鲜诗家对袁枚及其诗论、诗歌的积极接受与批评,是清代中朝诗歌交流史的重要一页,对袁枚研究的拓展及东亚汉诗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际著名的后现代文艺理论家,琳达·琴在国内学术界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自1990年代初以来,她的著作被越来越多的翻译成中文,她的后现代诗学思想和其中的很多范畴也成为人们文艺批评实践中的重要资源和理论工具。认真回顾一下哈琴的学术思想在国内被传播、研究和运用的历程,并思考她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