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跨文化语用学是在语用学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多年来,国内学者在跨文化语用学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透过跨文化语用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在该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提出语用学研究应致力于探讨语言的运行机制,即考察交际者在特定语境里如何通过顺应性语言选择来满足其交际需要,实现其交际目的。就翻译而言,它是一种类似但更加复杂的语际交际活动,从译什么到怎么译,无不贯穿着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的互动、选择与顺应。语言顺应论把翻译纳入一个连贯统一的框架,给翻译研究带来三点启示:翻译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也是动态顺应的过程,更是语言顺应论下的翻译模式,其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方式,而语用学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英语听力则有很好的效果。分析语用学基本理论,如会话含义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顺应论等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开始,第二语言习得纳入语用学视角,语际语语用学由此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语际语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已基本建构起来,并且在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研究成果零散、缺乏普遍性等诸多不足。语际语语用学源于欧美,其研究对象也仅集中于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的语用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用研究目前还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情感的读者顺应主要依赖言语活动来实现.在交际过程中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考虑受众主客体因素灵活选择语言,达到交际双方心灵的交融,最终诱发读者/听众与作者的顺应与合作,并对读者顺应得当与否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6.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模因论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热点分支。国内语言模因论相关研究起步虽然比较晚,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模因学的研究,其系统性和理论化的特点已日渐成为这一学科理论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但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尚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于语言模因论这一新兴领域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还缺乏系统的界定;在微观层面,研究的类别还不够宽;在宏观层面,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和理论语言学理论的借鉴还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言的产生和理解是一个双向过程的特点,本文融合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和福柯尼耶的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进行全面的阐释.通过例证,证实了隐喻中喻体的选择作为语用策略,是对具体语境中物理、社会、心理三个世界的因素进行顺应的结果;而概念整合理论则揭示了隐喻语义生成的过程.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架构,它避免了单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语言问题、大而化之的研究结果;也避免了片面从认知角度观察语言、脱离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真空状态.  相似文献   

8.
运用语境顺应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英国翻译家Hawkes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第26回50个“笑”字的不同处理,认为语境顺应论对文学作品翻译也具有同样的阐释力,提出译者可以顺应不同的语境因素,采用选择、补充、转译和省略的策略翻译汉语词汇,以达到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店铺名称的研究不同,语用学视角认为店铺的命名是商家与顾客的隐形对话,其命名的过程是与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是顺应语言现实、顺应文化、顺应心理的过程。求大心理、盼吉心理、趋利心理等顺应体现在音、形、义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虽然语料库语言学近年发展迅猛,但语料库与语用学的结合相对迟缓,西班牙学者Jesús Romero-Trillo主编的《语料库语言学与语用学年鉴》系列自2013年问世以来,旨在推动语料库语用学的发展,文章对2015年版进行述评,该卷年鉴不仅为语料库与语用学的结合研究指明了方向,更涵盖了语料库语用学现有的几乎全部研究范式、思路和方法,全面呈现了语料库语用学的现有研究架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词语内涵丰富,翻译时极大地考验着译者的语境认知能力。语用学主要研究语境中的意义,而语境是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因而语用与翻译的联姻可以使翻译研究获得启示与解释力。从这个意义上说,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其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极其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维索尔伦将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思想推广到语用学领域,以语言选择与适应为中心构建了语言适应论。CAS理论视域下,语言适应论是以语言与语境相互作用的选择-适应机制为核心,其内在结构是以"因果性与偶然性的相互联合机制"为基础,以适应性造就语言使用的复杂性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商标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该如何使译文对标识性,对消费者的文化、心理认知,以及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做出各种顺应。  相似文献   

14.
Verschueren的顺应论给楼盘命名提供解释。语境关系顺应要求:第一,楼盘命名因时而动,并在名称中凸显其地理位置,实现时空因素的物质世界顺应;第二,楼名体现客户优越地位,实现社交世界顺应;第三,考虑购房者的心理状态,做到心理世界顺应。语言结构顺应要求:音节上,顺应语言结构要求,多采用"2+2"音步;修辞上,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5.
Jef.Verschueren顺应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是一个选择、顺应的过程;交际策略作为一种应急补救措施,它的准确运用在维持交际渠道畅通进而使二语学习者在交际中获得更多语言输入,推进中介语言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从顺应的角度探讨交际策略在二语习得中的选择、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翻译是译者对原文和译文的语言结构以及语境关系不断顺应的动态过程,但在企业网站翻译中,未对译文做出动态顺应的例子比比皆是,影响了网站的宣传推介作用。以平湖服装企业的网站英译为例,从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两个方面分析网站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适应论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语用学的研究思想。它的认识论意义在于:语言适应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满意决策”理论的“有限理性”思想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适应性”思想。它充分考虑到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偶然性与必然性、适应性与复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超越了传统语用学思想与经典完美理性观,而且建构了语用学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语言适应论指出,适应性在语用学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且与变异性、商讨性等概念在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具有本体论意义。变异性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生成性;商讨性表征了选择的不确定性;适应性展开为语言使用的本质核心。语言适应论的本体论意蕴展现为:语言对人类生存贡献何以可能、适应性何以可能、意义生成何以可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语言顺应论是一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它对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顺应性主要涉及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四个方面.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以及译文的语言结构的顺应.翻译活动既受到所处的语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又不断改变着其所在环境,因而翻译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具有协商性.  相似文献   

20.
语言顺应论中的复杂性思想渗透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诸多维度.针对语言顺应论中的复杂性思想展开反思不但能够突显顺应论深邃的学术内涵,进而有助于开发语用研究新的生长点;而且还能够还原顺应论自身的学科定位,为语用分析提供程序性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