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无论是买办出身、官僚出身还是商人出身都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相对于外国资产阶级而言的,买办、官僚、地主等出身的资产阶级只是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阶层。因此,近代中国只存在一个资产阶级,没有独立于民族资产阶级之外的另一个或几个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半生混迹于中国政界和财界,向以聚敛有术,贪财误国闻名的孔祥熙。是近代史上为人熟知的一个反面人物。但对于他的出身,长期以来史界说法模棱、谬说流传。笔者身居孔的老家山西省太谷县。近几年曾对孔的出身进行了一些实地调查,感到这个问题应该澄清一下,并由此发现史学界在评价反面历史人物的问题上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提出来和史界诸同志商讨。  相似文献   

3.
150年前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英国资产阶级蓄意发动的这场卑鄙的战争,用“船坚炮利”迫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开展了反对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斗争,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革命斗争。林则徐,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反抗外来侵略  相似文献   

4.
“买办”是近代世界范围内欠发达国家(旧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今为第三世界)的共有现象,但程度不一。百年租界史中,中国特色买办阶层长期存在,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这是不能回避的历史真实。中国租界(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等地)的近代化,是在外贸洋商侵入的推动下完成的,而不像西方近代化是由欧美本身的产业革命得来的,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由此,买办的生命线首先是受西方列强雇佣的“商”,前者是辅助洋商经营贸易和金融投资;其次的生长点才是“产”即引进科技产业、厂矿实业,以催生民族经济。中国买办阶层在五口通商后逐步发达。到1920年,买办人数超过10万。本文指出一个参照系——以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日本租界及买办阶层的嬗变历史作为借鉴,揭露和分析中国买办固有的封闭性、虚荣性、懦弱性,指出这些特性导致大多数买办富豪家族在20世纪繁荣奢华之后,必然走向衰亡。行贿成为洋商打开中国市场的一个潜规则,大量腐败案件与外贸有关。洋商通过商业贿赂,垄断市场、垄断技术。中国的官僚买办为私人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严重阻碍了国内的自主技术。我们必须牢记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此外,本文对“买办研究第一人”——PaoKuangYung(包培之即包光镛)做了考证。  相似文献   

5.
何谓“一身四任”?即在大体上同一个时间里——一八八○年前后几年,郑观应有着四重身分,他既是外国洋行的买办,又是民族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并兼任洋务企业的重要职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在剧变,阶级关系也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旧的地主阶级和农民小生产者在迅速分化,新的官僚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产生和形成。处于这种复杂而多变的社会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阶级属性往往具有两重性或多重性,例如说某人是地主、资产阶级代表,某人是地主阶级改革派带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倾向;又由于社会变化迅速,不少历史人物的阶级地位也在跟着变化,例如说某些人由顽固官僚、买办士绅转化为洋务派,某些人由洋务派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某些人由资产阶级改良派转化为民主革命派,等等。但象郑观应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一身四任者,却是仅见的。解剖一下郑观应的一身四任,将有助于对中国近代史的复杂矛盾的了解,也将有助于对郑观应本人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6.
买办制度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产物,它是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对被压迫民族实行侵略的工具。外国侵略者可以利用买办制度,培养买办阶级,通过这个阶级,首先从经济上对落后国家进行掠夺和控制,接着进一步控制落后国家的政治,从而把落后国家变成外国侵略者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的买办一词原是清代广东十三行(公行通称) 对外贸易的一种职员的名称。据《上海闲话》所载:“西人之来中国,首至之地点为广东。彼时外人只能居住船上,不准逗留陆地。(间有登陆居住者则以澳门为安插地,在明时即然。)而贸易往来,则全由十三行为之居间介绍。遇一洋船来,十三行必着一人前往该船看货样,议定价格,然后偕同官厅派员开仓起货,及货已售罄,洋人购土货回国,亦由此人居间购进,而此一人者当时即名之为买办。意义上若谓代外人买办物件者然。”  相似文献   

7.
买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出现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自从中国与西方接触以来,无论在政治与经济、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几乎在各个重要领域和地区都有买办的活动,在瓦解中国古老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买办的作用从沿海城市直至穷乡僻壤,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深度不容忽视。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侵略的加深,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买办阶层,可以说买办是东南社会变迁的产物;另一方面,买办阶层的形成是中国近代的一个新型阶层,他们的商务经营与社会实践活动则促进东南社会进一步变迁。因此,在研究东南社会变迁这一命题上,买办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盛宣怀 ( 184 4 - 1916)这个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人物 ,其是非得失在生前就存有很大的争议。一般的结论是将其划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动阵营一边 ,视为“大买办官僚”、“洋奴买办”而加以否定。久而久之 ,盛宣怀几乎成了一个盖棺定论、无可争议的人物。夏东元教授为这样一个人立传 ,看似无识 ,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史识。诚如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教授在对《盛宣怀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初版 )所作书评中说 :写人物传是难事 ,“重新评论久有成说或定论的人物 ,并为之写出一部全传更是难上加难 ,而《盛传》正解决了这样一个难点。”(来…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民族资本现代缫絲工业的产生,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大体上说来,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和外国资本关系比较密切的华商絲厂,属于第一种类型。这一种最先出现在上海。上海的华商缫絲工厂,开始于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这些早期缫絲工厂的创办者,十之八九是买办或买办商人。最初,他们或者就是为洋行跑腿的买办,或者虽不具买办身分而和洋行有密切关系。随后,他们在洋行办的缫絲厂中,搭上一点股份,甚至搞上一个中外合办的名义,厂权则操在外国人手里。后来他们有了一些经验,积累了一些资本,才转而自办工厂。八十年代末,有一家外国报纸写道;“中国商人之中,有些人在新建的(外国)缫絲厂中股份,当他们看到新的工业很切实际。并且有利可图时,就决定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民族批判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起中国近代史,似乎它留给中国人的只是耻辱的记载,因为它以在外国殖民主义者的胁迫下缔结不平等的条约始,又以帝国主义强迫腐败的中国政府接受旨在瓜分中国的“巴黎和约”终。在公元1840至1919年长达八十年的历史区间,世界各帝国主义依靠“船坚炮利”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数不胜数。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结合下,曾经领先世界几千年的中国,从此丧失了自己辉煌的过去,变成了任人奴役的半封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1.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复杂的一次事件。如何认识和评价“义和团”,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关注点。因而,分析和梳理20世纪前半叶“义和团”观的历史脉络,可以从一个侧面认识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京下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其特殊地位和影响的“窗口”地区。南京下关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在南京下关议定并且签署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代表性文件。南京下关又是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屈辱历史终点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公元 18 4 0年 ,即清道光二十二年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又两个月 ,最终以清王朝宣布失败而告终。 184 2年 8月 2 9日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绝非仅只割地赔款、主权丧失的耻辱 ,更掀起了中西文明碰撞冲突的狂潮 ,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血泪和屈辱的动乱史、斗争史 ;是一部中国人在内忧外患的煎迫下探索强国之路的历史。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 ,暴乱、起义、革命时有发生 ,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各种思想纷纷…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如何确立中国近代史体系,而且关系到如何理解这段历史的基本内容和怎样评价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的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它之所以引起史学界的广泛注意,以致宏论迭出,原因就在于此。就目前已发表的各种观点来看,它们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如果对它们加以透彻分析,取长补短,也许能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结论。为此,本人不揣冒昧,仅就几种主要观点,试作评论。一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问题上,提出最早、影响又大的观点,恐怕莫过于胡绳同志的“三次革命高潮”说了。早在1954年,胡绳同志在当时开展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曾提出:“要解决分期问题,必先确定划分时期的标准,这也就是要确定,我们在叙述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任务时,是在说明什么,以什么来做基本的线索,循此线索,即可按照发展程序把各方面的历史现象根据其本身的逻辑而串联起来。”为  相似文献   

15.
关于袁世凯评价的几个问题郭剑林在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几乎每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论著都一律骂倒。诸如:“嗜血成性的专制暴君”;“寡廉鲜耻的卖国贼”;“独夫民贼袁世凯是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反动政客”等等,不一而足。究其根源,无非来自陈...  相似文献   

16.
"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理解辨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现今的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教材当作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外国列强联合镇压太平军的重要证据的“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或“中外同心灭贼”理解有误,是错把“中外”的古义“朝中、朝外”理解为今义“中国、外国”。  相似文献   

17.
一 流长二千多年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很多研究过中国哲学的人回答:“和谐”。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很多研究过中国近代史的人回答:“动乱”。中国的传统哲学具有和谐的本性,而中国近代史却是充满动乱的现实。这究竟是什么缘故?究竟应该对此做出怎样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的交合点—台湾民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九五年,大清帝国战败了。战后的台湾、澎湖列岛之割,引起朝野震怒,成为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它直接导致了当年同时产生的二个震惊中外的事件:北方的“公车上书”,南方的“台湾民主国”。前者受到了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而后者则自它产生伊始,有称颂者,亦有贬斥者,而更多的是讳莫如深。那么,应该怎样看待这个历史产物的特性?如何正确评价它的历史地位?本文想对这个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而且在亚洲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政体的产生、性质及其历史地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军 《社会科学》2022,(3):164-170
自古“出身”便常用以表示人的身世背景、过往经历或资格等级。然其词义体系的形成有一发展变化的过程,具体的侧重取舍则照应着历史语境的变迁。中国中古时期的社会构造由开放对流走向封闭固化,“出身”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随之改变,堪称时代演进的风向标。它的基本语义在门阀贵族体制下衍生出释褐起家、进身流内、选拔途径等崭新内容,治中古史者必须准确把握。中古时期,“出身”代表登仕起家,反映家世门第,建构流品格局,维护森严的等级秩序,实乃贵族主义伸张之利器,伴随着隋唐门阀势力的衰落、阶层对流的复苏,它以另类面相折射着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源远流长,早在中国近代史刚刚拉开帷幕时,它便开始起步了.对此,本文姑且不论.建国以后,这一工作更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重大的偏颇失误.因此,从整体上说,目前中国近代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还远远满足不了日新月异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需要.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以促其展开新局面,登上新台阶,为近代史从“危机”走向“转机”提供充足的内驱力.这里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