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梅霞 《探求》2006,(2):8-10
党风廉政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保障,也是它的重要内容。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对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各级领导干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推动者,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目前,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4.
孙德江 《创新》2011,5(4):19-22
党的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同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形成了包括党风廉政建设的地位、原则、现状、方法和重点在内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7):16-20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使社会运行不顺畅。城乡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加大农村发展的力度,缩小乡村与城市的差距。实现现代化,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加快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目标下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静 《学术交流》2006,(2):144-147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要务,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严重缺失。因此,必须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  相似文献   

7.
公共社会学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万里  赵超 《探求》2008,(5):8-13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社会学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以此为背景,结合社会学的发展现状和历史使命,对新时期社会学自身的学科定位进行系统反思。通过引入“公共社会学”这一概念,对以往社会学取得的成就进行分析,并对社会学在公共政策和区域发展研究中所能够扮演的角色进行展望,从而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学中国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早在主政浙江时期,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树立党章权威、严格党的纪律,必须树立和努力践行"八种良好风气"。在实践中,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创新和完善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率先探索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践,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回顾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期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并紧紧抓住不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禹淑莲 《社科纵横》2010,25(10):24-26
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员干部是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骨干,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基层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够;换届违规选举;以权谋私,决策执行不民主、不透明;责任意识不强,创造力较差,不作为或乱作为等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严重危害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有必要深刻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性假设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党风廉政建设主要是党自我管理自我建设的过程,所以人性假设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意义重大。党成立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逻辑基点经历了由道德人假设到经济人假设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扭转现阶段反腐败的巨大压力的局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亮亮 《探求》2008,(4):8-11
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加快立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加强社保基金的征缴、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运行;要重点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强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叶国平 《社科纵横》2007,22(7):9-11
本文对道德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从道德舆论的引导、控制、价值等功能的角度分析了道德舆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从道德舆论建设的原则、任务、重点和保障等方面论述了加强道德舆论建设的途径。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道德舆论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营造和谐舆论环境为任务,以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社会成员道德水准为重点,以建立健全道德舆论的实现机制为保障。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贻祥 《学术交流》2006,(10):190-192
高校师德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鉴于目前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完善导致的师德失范现象,要积极探索师德教育与法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与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以及师德行为的回报机制,使高校教师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促进者与弘扬者,成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目标下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要务;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严重缺失。总体上还存在着制度、法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政策措施不执行,保障资金筹措难等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加快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消除制度性障碍;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多方筹措,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结合农民工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沈宝莲 《唐都学刊》2007,23(4):32-35
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思想道德建设在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同时又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思想道德建设又显得十分艰巨。目前,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出发,针对当前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进一步探求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道德建设需要把握的基本方面和努力方向,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组织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的“两会”,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进行了高度的锤炼。对中国百姓来说,构建和谐社会显然比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更容易理解,也更有亲和力,因为在“大同世界”、“天人合一”、“和为贵”等中国传统经典理念中都能找到和谐二字的内容,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构筑和谐社会成败的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作为群体道德、主导道德、公认道德的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道德从各方面主导着社会生活,职业道德是当前社会公认道德在特殊领域内的具体化,同时职业活动及其产品面向公众、服务公众,因而具有示范作用。职业道德的履行又是理论实践化的过程,所以道德建设具有可检验性和可操作性,涉及面广、调节领域多样化,所以职业道德又是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与法制建设相配套的一个重要道德层面,所以将职业道德确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侯西安 《唐都学刊》2006,22(3):73-77
由于复杂的理论和实践原因,大历史视野和大历史格局遭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忽视和鄙弃。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大历史视野和大历史格局依然是重要的思维和研究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打破西方中心主义,从东方中国国情和特色出发,巩固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民主党派多党参政的政治结构,在价值观念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培养全体公民、特别是社会公职人员对于宪法和法律的忠诚与信仰,逐步把公民民主权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李卓 《学术交流》2007,(4):32-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随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社会转型带来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多样化。遵循矛盾思维的规则,正视社会矛盾、深入分析社会矛盾,才能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等、平和、有序、融洽相处的局面。鉴于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以党的先进性统领社会和谐。在此前提下,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协调社会运行机制;创新社会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叶国平 《社科纵横》2007,22(5):10-12
制度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构成,非正式制度因素对于制度的实施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推进非正式制度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演变是一个长期渐进累积的过程,因此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应该考虑意识形态变迁的特点,注重用和谐社会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会思想意识,重视正式制度变迁对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强制性推动作用,积极促进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互动融合,循序渐进地推进非正式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