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其中不可忽视的技术之一就是物联网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其在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各个层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探讨物联网的概念与特点、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点、物联网技术与智慧城市的关系、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以来,上海全面启动城市光网、无线网络、智能管理和各类数字应用,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但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推进速度较为缓慢,智能应用的领域和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下一步的战略导向是:改变以往的供给导向型推进战略,采取需求导向型推进战略,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以智能应用为先导,以智慧产业为核心,以提升应用智能化水平和智慧产业能级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导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城市智慧水平,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是以城市基础建设、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以物联网、云计算、3S等为手段来对城市各系统进行智能化建设,实现城市发展智慧化,政府运营智能化,人民生活便利化的发展理念。通过对当前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中国其他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以及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从政府角度和技术角度对当前沈阳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基本研究。  相似文献   

4.
袁峰  李引  吴鸿 《城市观察》2016,(6):123-130
经过多年发展,智慧城市在各地建设进入深水区,针对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大数据平台等工作的作用日渐显著;随着物联网设备和应用的爆炸性增长,新一轮重复建设的风险凸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共享平台,并就基于智慧路灯建设这一平台的思路、现状和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是发展智慧城市的新工具,在城市市政管理、农业园林、医疗保健、智能楼宇、智能交通等方面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政策支持、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应用模式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阻碍了物联网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金永亮 《城市》2013,(11):17-20
一、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的学者、研究机构对智慧城市均有着不同的理解与阐释,大概可归纳为3类:一是技术类,侧重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描述智慧城市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农 《城市观察》2016,(2):115-124
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社会管理、运营社会生产、营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京沪以建设国际最先进的智慧城市为目标,用加快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打造以智慧服务为核心的智慧社区建设、积极推进以构建产业智慧链为目标的智慧产业园区建设来提升自身的发展品质,是解决京沪大城市病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余文凯 《科学发展》2016,(11):102-112
上海应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建设世界级全球城市为目标导向,打造 “智能发达、创新活跃、生态宜居、和谐包容”的智慧城市:实施“网络空间强国战略”,持续提升形成全球网络与信息枢纽;深化“四个中心”建设,提升上海全球资源战略配置能力;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提升上海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与领导力;加速“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激发上海产业与市场活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规划、治理、服务能级;凝练城市文化,抢占“中国文化”输出战略高地;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全球门户.  相似文献   

9.
智慧城市的发展紧密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科技,从而使城市达到"智慧"的状态。然而,"智慧"格局所暗含的安全隐患,却使新技术在为智慧城市带来无限愿景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与社会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从上海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思考,在智慧城市赖以支撑的庞大信息体系中,对信息技术不同层次的安全问题需要区别认识和对待,同时也不能忽略技术以外的措施与应对策略。具体做法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早期预警与响应机制;建设与完善信息安全法制体系与诚信系统;政府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张伟 《城市》2014,(9):40-43
正一、站在历史的拐点(一)发展的轨迹历史上,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建国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大三线"建设,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商业金融功能弱化。1976年天津遭受唐山大地震的严重破坏,城市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经济中心的地位逐渐丧失。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经济开始复苏,但是当时国家沿海城市战略重心在深圳和浦东,而且在北京作为国家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光芒下,国家赋予天津的城市定位是"拥有先进技术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开放型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和现  相似文献   

11.
丛晓男  庄立 《城市》2018,(1):18-24
随着智慧城市的深入发展,同一城市群内的不同城市间需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线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共享,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群建设.由于城市群内各城市在智慧产业供需上的不匹配,少数中心城市将可能成为智慧产业的主要供给地.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推进中心城市智慧产业的升级发展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笔者以武汉为例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索,指出推进区域协同下的产业链重构、 构建智慧产业研发枢纽城市、 有效利用智慧城市群市场需求、 推动市场导向下的产业升级是长江中游智慧城市群建设背景下武汉智慧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广州建设智慧城市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在金融危机后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优化升级等一系列紧迫问题,而智慧城市理念为广州未来发展提供一种全新选择。本文简要讨论智慧城市来由、内涵、重点发展方向、广州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广州应以前瞻性眼光策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把握城市新一轮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艳慧 《城市》2007,(6):55-57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出的背景 土地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进行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会使建设用地需求增大,单纯的城市内部用地不可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城市规模的扩张不可避免,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周围的若干区县已建设成为城市新区,而土地征用成为当前国家建设用地的主要增量来源.  相似文献   

14.
郑洋洋 《城市》2018,(6):59-67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推动下,智慧城市的空间形态、 特点和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以产业空间、 政务空间、 居住空间、 活动空间和文教空间为代表的城市空间面临全新的空间建构.全新构建的智慧城市空间更加突出服务化和人性化的特征,对于提升城市整体运营效率、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了20世纪末以来杭州在城市信息化发展上的历程,分析了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难点,阐述了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条,基于系统集成的理念构建了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发展战略模型。  相似文献   

16.
例游斌  王振坡 《城市》2014,(1):39-45
正一、研究背景(一)城市新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新区的建设开发成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城市新区位于大城市边缘,拥有自己的"母城",以城市整体为依托,承担中心城区的部分功能,与其互动协调发展,但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具有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城市功能。超越传统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工业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追求产城融合的综合性新  相似文献   

17.
智慧型城市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新型信息化城市形态。住建部表示,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要求尽可能扩大投资和启动内需,但经历前几轮的大规模投资刺激后,传统项目的边际效益迅速下降,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加快新经济模式形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到城镇化的具体过程中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学锋 《城市》2015,(11):10-15
建设智慧城市,既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也是推动我国城市转型的重要动力。智慧城市建设从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交通、改善人居环境以及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等方面引导我国城市加快转型。当前,进一步发挥智慧城市引领城市转型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科学评价,正确引导;循序渐进,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经济、 社会、 文化、 环境和制度建设5个维度构建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天津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天津城市发展质量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和文化发展是推动天津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的主导因素;社会发展和制度建设相对缓慢是制约天津城市发展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推动天津城市发展质量提升,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为文化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提升产业低碳化水平、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全球“智慧城市”新模式的孕育和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推动和支持,我国大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大规模的城市信息化升级正拉开帷幕,并带来一场产业链的盛宴。然而长久以来,城市管理精细化不足,资源共享、产业协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如何统筹资源,打破体制障碍,发挥智慧城市产业链和生态圈最大化效应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智慧城市产业链,找出各主体间合作基础和共赢点,在产业链整合资源、协调推进方面提出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