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发展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有着紧密的联系。西藏教育能否搞上去,是直接关系到西藏乃至全国四化建设的成败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为了尽快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按照国家民委民族教育司的指示,笔者于1987年7月份同西藏教  相似文献   

2.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调整和改革,西藏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认真总结西藏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分析研究当前西藏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符合西藏实际深化民族教育改革的措施,对于健康稳步地发展西藏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干部的迅速成长,是实现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保证,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否在少数民族地区获得胜利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藏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自从和平解放西藏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极为重视培养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援藏工作会议,是一次为发展西藏教育的决策性会议。会议在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教育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西藏的实际,所确定的发展西藏教育的方针政策,提出的发展西藏教育的指导思想,对发展西藏民族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会议所确定的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西藏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也充分说明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经济建设成败的深刻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此,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切。援藏会议所确定的关于发展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不仅对西藏民族教育有直接的针对性和实际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省、市、自治区发展民族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第二次援藏工作会议所确定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必将在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于四月间召开了全国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十五个省(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西藏调查组未来人)的代表二十多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汇报工作和讨论今后工作任务。会议首先总结了几年来少  相似文献   

6.
1959年国庆以后,我奉命到西藏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报到,准备赴藏参加调查工作。当时这个调查组的成员,来自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和中央党校,有藏族,也有汉族。我们的目的是要编写《藏族简史》、《西藏简志》等丛书。  相似文献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根据“十七条协议”中有关“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的精神,开始在西藏创办新型的中小学教育和干部教育。四十年来,西藏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及经验。主要成就是: (一)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民族教育体系。西藏的教育事业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渐发展起来的。全自治区普遍建立了小学教育,创办和发展了中等和高等教育,各级各类  相似文献   

8.
在我区开展藏语文授课工作,逐步建立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是西藏民族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能否搞好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党的民族政策的真正贯彻执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人们对藏语文授课的工作,在认识上有些不统一,在思想上有些疑虑,在行动上有些犹豫。笔者对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一、用藏语文授课的依据在西藏开展藏语文授课工作,逐步建立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有着政策、法律、理论及实践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藏是我国藏民族聚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发展西藏现代教育,中央政府扶持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发展其现代教育事业。党和政府把尽快建  相似文献   

10.
从1950年10月昌都解放后兴办第一所小学算起,在党的领导下,西藏现代民族教育已经历了40个春秋。4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明确规定,解放西藏,就是要使西藏各族人民“与国内其他民族享受同样的民族平等的权利,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要“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的语  相似文献   

11.
采取异地办学,是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的一项特殊的举措,基本遵循重点扶持西藏和新疆教育,兼顾全国民族地区教育的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党和国家逐步加大了民族教育异地办学的经济投资和政策倾斜,稳步扩大异地办学的规模,加快异地办学的发展速度。本文试图在叙述少数民族教育异地办学的几种形式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些分析。敬请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马戎人类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与科学技术,而知识与科学技术的传播主要依靠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所以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人口素质最重要的指标。因此当我们研究近几十年西藏社会的发展时,也就十分有必要对西藏地...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民族教育是指对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所实施的各级各类教育,它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教育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普通中等教育直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少数民族在校生大幅度增加。 1999年,在全国各级各类普通学校2.44亿在校生中,有少数民族学生1847.09万人。与1952 年相比,增加了11.81倍。 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大幅度提高。 我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9省区(内蒙古 、广西、西藏、宁夏、新疆、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发展民族教育,把它作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关系到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维护祖国统一的重大问题。宁夏是回旅自治区,几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及兄弟省市自治区的帮助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别,发展起点的不同以及受落后观念的影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西藏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西藏"的客观要求,也是西藏教育发展的主观趋势.西藏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面临着国内外时代主题、政策立法和人本范畴的条件与机遇,另一方面也担负着拉动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责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和谐民族"政策.在西藏立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政治关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等,构建和谐文化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西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党的"和谐民族"政策在西藏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大发展,作为西藏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西藏研究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四十年的西藏历史发展表明:国家大环境良好,西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是西藏研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西藏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对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因此,阐明  相似文献   

18.
西藏是一个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文化、民情风俗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特殊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能否坚持一切从西藏的实际出发,采取与内地不同的政策措施,是关系到能否发挥西藏的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活力,切实将西藏经济文化建设搞上去的根本问题。为此,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区开展“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讨论,并专发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在全区开展“一切从实际出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11日至7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民族研究工作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中央民族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筹备委员会联合召开的,一共开了27天。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北京有关单位外,主要的是来自内蒙、新疆、四川、西藏、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八个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代表以及各地民族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和广州分院的代表,共130余人,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论述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建国45年来我国民语工作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并对我国新时期民语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指出了自己特有的深刻体会。作者以工作实践的亲身体会论述了西藏的民误工作和民族教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今世人瞩目的成就,并以大量翔实的材料评说了西藏民语工作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及美好前景,有力地驳斥了境内外分裂势力诬蔑我们毁灭藏族传统文化,剥夺藏族使用藏语文权利的谬论。本文有他特有的视觉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