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波德莱尔     
象征派登上历史舞台,便拉开了现代主义文艺运动的序幕,为世界文坛开创了新纪元。因为象征派是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分水岭,象征派的先驱波德莱尔,被视为现代派的始祖。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1857年发表了诗集《恶之花》。这部诗集一反常态,别开生面,使世人大哗。上层社会一片骚动,骂声四起。文艺界亦褒贬不一。甚而,法国官方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美学原则上都和象征主义思潮有着直接的渊源。波德莱尔青年时代有意识的追求,以及体现在他创作中的反传统的真实和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现代诗意,都使他成为象征主义运动的真实先行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波德莱尔的“从恶中发掘美”美学主张入手 ,集中探讨了波德莱尔爱情诗的主要特色———“恶”就在美的身旁 ,认为波德莱尔爱情诗的上述特色反映出诗人特殊的美学追求 ,具有明显的“辩证”因素  相似文献   

4.
波德莱尔是一位完全属于现代大都市的诗人,不过,在《艺术家的悔罪经》这首作于小镇海边的散文诗里,他却抒发了自己面对自然之美时的震惊和苦恼。这样一来,对大都市的归属或许也是对自然的逃避,这同那种反对现代文明的浪漫主义陈腔滥调恰好相反。在对齐美尔的大都市哲学进行批判性阐释的过程中,马西莫·卡奇亚里发现了神经生活,即现代个体的生存样态,这反过来也解释了波德莱尔为何最终逃离自然、返回大都市。大都市的神经生活不仅是波德莱尔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现代思想的根本处境。  相似文献   

5.
潘道正 《兰州学刊》2010,(5):174-177
美学的诞生其实源自一种古老的区分的冲动。出于同古典美区别的焦虑,波德莱尔竭力寻找现代生活的美,并提出了美学上的现代性。波德莱尔的“现代美”源自当下丑恶的现实,是经过艺术化后的产物,它至少包含三个要素:激情、现代精神和道德诉求。波德莱尔的美学现代性不是丑的现代性,而是审丑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刘良吉 《江汉论坛》2007,(3):137-142
按波德莱尔的界定,纨绔子并不是衣着华美、玩世不恭、为所欲为,它有自己严苛的戒律:与众不同、反对和清除平庸、骄傲冷漠、高贵优雅和苦行等.波德莱尔特别是福柯所推崇的纨绔精神都有越界和极限体验的内核.波德莱尔的纨绔意味着某种拯救和至福状态;福柯的纨绔精神具有形上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7.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周恩来同志在一九六一年的讲话中谈到:“各种事物有它的客观规律,艺术也一样。”同时指出:“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是不行的。”规律,就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说明现实中因果的相互依存,决定事态的逻辑性发展。我们应当科学地去研究各种事物的特殊规律,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观  相似文献   

8.
(一)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小说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都有异常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也因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理解鲁迅小说的独创性内容,始终是和理解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鲁迅是一个新人。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不仅一般地体现为一种艺术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人生的选择。鲁迅将小说创作理解为一种与自己的生活理想的实现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生形式,他把自己在历史和现实关系中所承受的全部负荷和追求,都转换成了艺术的追求,把自己全部人生的热情和追求都投入到焕发生命力的艺术创造活动中去。他的小说创作带着强烈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潘道正 《兰州学刊》2009,(5):172-175
波德莱尔执着于描写赤裸裸的丑恶,从中发掘出特殊的美。丑恶的现象从进入诗歌到成为审丑对象有其必然性。追求唯美必然排斥道德目的,丑恶的现象得以冠冕堂皇地进入艺术;现实本质上的丑恶及其发现,强化了艺术表现丑恶的合法性;而通过象征则从“恶”中升华出了关的“花”。  相似文献   

10.
经典艺术要能反映同时代的文明、面貌;经典艺术既要继承传统的东西又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经典艺术出现在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只是重复前人的东西不可能产生经典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京剧艺术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涛 《理论界》2007,(6):229-229,263
任何艺术都要有创新,有创新才有生命。京剧艺术的发展,浸透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辛勤汗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提高,陈旧的歌舞戏剧内容和形式已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社会变化的快节奏是对京剧艺术发展的一个鞭策。为了振兴京剧艺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艺术家、工作者和爱好这门艺术的同仁要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刁生富 《学术研究》2001,1(12):87-89
艺术教育能开发右脑潜能并使左右脑平衡发展,有助于创新酝酿和产生创造性设想,激发创新动机,为创新提供方法论原则,培养直觉力、想象力并诱发创造灵感,对创新活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应克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的影响,加强艺术教育,培育创新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林风眠是中国画革新的一代宗师。他穷其一生探索与实践通过借鉴现代艺术的理念和风格革新中国画,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现代革新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启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戏曲人物是林风眠中后期绘画的重要题材,是他全部的艺术创作中非常有特色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戏曲人物这一典型的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形象,借鉴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形式,采用多元化的现代造型观念和立体主义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中国戏曲画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4.
谭力新 《天府新论》2015,(3):116-119
由于数字媒材对现今艺术文化的广泛影响,促一种新的美学理解形成。数字艺术的主题和主体,不必指涉审美主体的真实重视;数字艺术研究也不限于生活实际的生产文化价值。如何利用数字艺术的超联结社会网络扮演起个体之间的感情联系网络,进而创造出不断强化的共同体生命意志,不断扩大审美想象领地以及人性关怀共识,才是研究数字艺术创新方法的本体论的核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尽管大部分左翼电影在政治功利与艺术追求之间选择前者作为主要目标,一批年轻的左翼电影艺术家却在继承中国电影传统和借鉴外国电影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电影观念,掀起了一场艺术创新运动,他们在叙事结构、影像语言以及有声电影的探索方面,以突出的创作实绩赢得了观众。当然,左翼电影的艺术创新之路也经历了一段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存在着不平衡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关洁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84-186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设计艺术提供了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数字化艺术作为现代美术教育手段在高校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使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必须重视数字化艺术,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正军 《中州学刊》2002,(4):220-223
本文阐述了创新的内涵 ,论述了创新教育的特征及内涵 ,探讨了如何在现有的艺术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 ,从而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优秀剧作家周喜俊,多年来勤奋耕耘,在戏剧理论与实践上勇于创新,创作出了一批符合时代和人民审美需要的优秀剧作,为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盛演不衰。《曲江情》《新蝴蝶杯》(三本)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当我们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时,包括人们社会心理乃至审美心理节奏在内的整个社会节奏都骤然加快了,因此对于文学艺术等精神产品的审美需要也随之改变。如何整合调节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在肌理及其节奏,以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在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的审美心理节奏,是努力符合、适应和满足时代和人民审美需要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首…  相似文献   

19.
艺术与媒介的关系常常被简单地划归为内容与形式或者内容与载体的关系,但从历史的角度回溯人类艺术实践的发展变迁,艺术与媒介从未割裂,两者始终交织在一起并随着时代的迁变融合发展。今天,新型的数字媒介为传统艺术的创新与活化开辟了新的路径,为传统艺术走进当代语境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对艺术与媒介关系的思考,梳理了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艺术与媒介彼此交织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媒介的发展如何影响乃至主导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趋向,从新媒介艺术助推传统文化创新的实际案例分析了新媒介对于艺术表达以及弥合时代语境断裂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梁洁 《天府新论》2002,(6):82-85
本文引入波德莱尔“美是惊讶”的理论 ,并将其作品与韩愈诗作了比较 ,得出结论 :韩诗的“以丑为美”实际是打破了“中正平和”的古代美学规范 ,打破了“真、善、美”相统一的理论原则 ,扩大了美的范畴 ,也扩大了诗表现的题材 ,而韩诗之“狠、重、奇、险”实际上也是一种惊讶 ,它可以造成感官冲动 ,从而实现惊讶 ,进而实现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