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结构两根支柱的中国和西欧,其地缘战略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中国和西欧各自的内在需求外,位于中欧之间的俄国(本文是泛指)的地缘战略及其对华、对欧政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双边关系已经成为大国关系中的一大亮点.但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为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出挑战,本文试从经贸和人权两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双边关系已经成为大国关系中的一大亮点。但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为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出挑战,本文试从经贸和人权两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寒琦 《学术论坛》2006,(11):80-82
人权问题一直是制约中欧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双方在人权标准以及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观念差异,主要表现在人权的基础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人权的内涵、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人权和主权的关系等方面。同时这些差异并不是不可弥合的,如果双方都本着顾全大局、求同存异的精神,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态度的话,是可以促进中欧关系持久健康地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欧洲议会屡屡以民主人权为借口,利用台湾、西藏和欧盟对华军售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对中欧关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欧盟拓展民主人权的对外战略是欧洲议会经常反华的根本原因,欧洲议会权力的持续扩大是其反华的制度根源,欧洲议员反华以谋取个人利益是欧洲议会反华的微观原因,欧盟成员国对其利用是欧洲议会反华的直接原因.加强中欧议会、政党和民间交流与沟通以增信释疑是化解欧洲议会负面影响的直接手段.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民主人权的全面进步是减少乃至消除欧洲议会反华活动的根本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中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一时间二者也在伽利略计划上达成合作.因此,伽利略计划可以被视作是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大事件.中国和欧盟在这一计划的合作上都有着自身的战略考量,并将美国及其GPS导航系统的影响也纳入考虑范围.中欧在伽利略计划上的成功合作意味着中欧关系走向成熟,但是也需要克服诸多干扰因素和制约力量,使二者关系更加稳定和牢固.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中欧关系经历了近年少有的困境.困境的直接原因是欧盟大国对华外交中的价值现转向,而深层原因则是中欧在经贸、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国际战略和外交领域的矛盾逐渐增多,中欧关系将进入一个矛盾多发期.但是,经贸关系中高度的相互依赖和互补性、国际国内问题上的广泛合作和双方制度化的合作网络构成了中欧关系顺利发展的比较坚实的基础.在近期,处理好中欧关系中的几个问题,才能推进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和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崔宏伟 《社会科学》2007,40(11):54-61
"规范性强权"意味着运用规则、价值观及观念来规范世界政治和经济。"规范性强权"欧盟反映了其通过价值规范来追求自我利益和进行实力政治建设的战略目标。对"规范性强权"欧盟概念的内涵演变、成因以及欧盟作为全球"规范性强权"的资源和局限性予以讨论,运用政治经济分析方法,探究欧盟发挥全球规范性影响的战略意图和利益目标,进而解析"规范性强权"欧盟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影响,对于中欧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烨  顾强 《浙江社会科学》2012,(2):74-81,96,157
近年来中欧关系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冲突背后,双方对同一事件与现象的认知差异日益凸显出来.中欧关系中的认知差异大致可体现为以下四种类型:欧洲对中国的认知与中国自我定位之差异;中国对欧洲的认知与欧洲自我定位之差异;中欧双方对相互关系的认知差异;中欧双方对“涉及中欧关系第三方”的认知差异.将中欧双方在交往中形成的若干认知差异按程度不等进行划分,可把中欧的认知差异粗略地划分为三种状况:逐渐趋向一致的认知差异;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以弥合的认知差异;尖锐对立难以弥合的认知差异.中欧在认知差异逐渐趋向一致的领域能成功进行合作;在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以弥合认知差异的领域也能展开某种程度的合作;而双方认知差异尖锐对立且难以弥合的一些问题则有可能干扰中欧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冯峰 《齐鲁学刊》2008,3(2):93-96
发展中欧关系与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并行不悖的两大政策目标。对于进一步发展双方关系,中欧之间既有利益基础也有战略共识。但是,中欧关系并非没有摩擦,双方关系远没有超越意识形态冲突。加快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消除隐藏在中欧关系中的一个结构性矛盾,有利于掌握发展中欧关系的主动权。必须强调,中欧关系的发展可以转化为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不能以损害推进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主导权为代价。因此,在发展中欧关系的同时,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法国是欧盟主要核心国之一。法国对华政策对中欧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奥朗德上台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政治领域使中欧意识形态的冲突显性化;在经贸领域,一方面将使中欧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将使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尖锐化。奥朗德上台之所以对中欧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法国对华政策对欧盟对华政策具有影响力;法国的政治倾向对于其它欧盟成员国具有示范作用;法国的经济利益诉求在欧盟中具有代表性。中国有必要加强与奥朗德的沟通,重视同法国的经济合作,从欧盟成员国层面促进中欧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中亚国家的地缘争夺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有着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及安全等各个方面。提高中国自身的软实力、硬实力,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对外交流,增强彼此的政治互信;充分发挥平衡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权衡“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均衡发展大国关系;利用用地缘优势,加强和深化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多边协作战略,重视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安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欧关系经历了尝试接触、初步发展、起伏发展、稳步发展和成熟发展五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基于广泛共同利益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之间既有合作与共识,也存在着摩擦和分歧.中欧关系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务实性和长远性、经贸合作动力、政治关系的增进与巩固保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差异影响、欧盟新成员国成为新兴变量、美国外部因素等诸多特点.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无处不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不仅是中印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结果,而且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美关系仍是中印美三角关系中较薄弱的一环.美国极力拉拢印度制衡中国,印度也有意利用美国增加其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因此,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美国因素某种程度的影响.但是,印度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决定了印度不可能充当美国制衡中国的马前卒,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会继续缓慢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与欧中关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欧盟对华军售解禁的问题、前景及未来欧中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欧盟解除禁令不会一路坦途,但解除禁令已是大势所趋,欧盟一定会以“欧洲人来解决欧洲人问题”的态度,在禁令问题上作出一个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三大经济体的欧盟和中国,在疫情防控、经贸投资、气候变化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中欧重启务实合作对双方而言都是明智之举。在角色理论的基础上,德国如何平衡高期望和国家利益与欧洲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并以新冠疫情、数字主权、绿色协议为例分析“欧洲的德国”发挥不同角色的表现。在欧洲一体化深陷危机之际,“欧洲的德国”趁势强化欧盟共同领导权,这是德国自我角色内化和他者角色期望所致。中国可以利用他者角色期望与德国产生互动,而不只是被动接受德国成为欧盟共同领导者以及“不情愿的霸权国”,从而为中欧合作争取更多的主动和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7.
张会丽 《阴山学刊》2010,23(3):110-115
目前"西藏问题"是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一个症结。双方在对西藏问题的看法和对达赖喇嘛的身份定位上都有差异。欧洲国家之所以介入"西藏问题",除了其实用主义原则之外,还有人权和人文主义因素。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需要找到合适的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8.
19.
尼赫鲁时期,印美经贸关系主要体现为印度“一相情愿”对美国经济援助的单相思;而贫困的印度却无法在经济贸易、投资上吊起美国的胃口。对美国而言,它也乐于利用经济这张王牌,时时处处对印度威逼利诱,企图把印度拉上美国的全球战略之中。通过对印美两个具体国家的案例分析,将有助于理解一国经济的增长对民族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改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经济因素对国际政治结构的影响何在;运用经济手段能否达到民族国家间既独立又彼此协调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1993年由现任民主党的核心人物小泽一郎提出的"正常国家",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日本的国家战略转型与在日本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美国密切相关,从历史到现实甚至未来,日本谋求"正常国家"的速度、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它既可以是推波助澜的助推器,也可以是处处设障的绊脚石。分析日本"正常国家"进程及美国因素在此进程中的作用,对于正确分析日美关系,协调好中、美、日大三角关系,判明中国发展所需周边地缘环境的演变模式,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