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开始调整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继续对印度进行殖民主义改造。维多利亚时代前期(1837—1857)英国对印度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1853年法案,以及根据法案精神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上。英国政府继续进行殖民主义改造,实现了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的剥削。但是与此同时,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出现了危机。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既是这种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又成了英国对印殖民统治历史的大界标。  相似文献   

2.
"两个民族"理论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社会的一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是巴基斯坦的立国之基和印巴分治的推动力量。以阿赫默德汗的"穆斯林民族论"、伊克巴尔的"穆斯林国家论"和真纳的"两个民族、两个国家论"为思想基础和主要流派的"两个民族"理论是巴基斯坦立国运动的三大理论来源。作为英国落实"退出印度"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蒙巴顿方案》确立了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的政治原则。随着印巴分治和巴基斯坦建立,"两个民族"理论最终实现了从早期穆斯林思想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到建立穆斯林民族国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70年代,英国殖民者对印度殖民统治机构进行了部分调整与改组,其目的是全面加强与巩固殖民统治,以防止像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这样的事件重演。本文即是论述英国殖民者的诸多调整与改组措施及其导致英印殖民统治机器的某些变化与加强的情况。 1 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暴露了貌似强大的英印殖民统治不堪一击,正如马克思所说:大起义“使英国统治从印度的一端到另一端发生动摇”因此,起义被镇压后,英国殖民者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加强与巩固英印殖民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4.
英国殖民统治的侵入,冲击了印度的传统教育。西方教育的传播推动了印度整体教育的发展。然而,英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女子教育状况的改善却是极其有限的,发展进程相当缓慢。本文就英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女子教育状况进行阐述,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印度占星术的实践和话语,特别是围绕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解释为切入点,探讨印度民族主义的两大基石——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及其如何在印度社会中调和;从一个他者的角度认识中国和印度两个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呈现的差别;印度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形塑了科学与宗教共处的现代化模式,现今的公民社会使多样的观点和现实共存于一个政治体制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往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印度和日本就因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现代化的进程也各不相同.如何运用好民族文化,这里有机遇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7.
论印度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印度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情感和国际形势等因素,使印度的宗教问题难以根除.印度的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锡克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教派主义的挑战与政党大打教派政治牌的负面影响.通过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习惯、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可以促进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确保民族平等权益、推动民族团结,是政府和社会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完成的事业,在这一进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深入认识民族权益现实格局及民族政策实施状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宪法基本精神和原则,完善民族政策,激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活力,方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关于在英属印度施行何种教育模式,引发了东方学派与英语学派之间的大辩论。1835年麦考利的《印度教育备忘录》和本廷克总督的《印度教育决议案》结束了这场大争论。尽管两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但是,在客观上它促进了印度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英国殖民与印度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对印度近200年的殖民统治使印度人民陷入了深重的殖民奴役的苦难。伴随着苦难,英语得到了普及并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打通了与欧美民族交往的语言障碍。英语的普及不仅促使教育特别是软件业飞速发展,而且拉动了印度经济增长、改善了印度国内的就业状况,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印度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他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度过了一生。他进行了长达六十年的文学创作活动,写出了大量作品,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印度人民民族民主革命的曲折过程,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统治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马克思关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两篇文章中指出的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为理论指南,结合英国在印度殖民征服与殖民统治的史实,从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三方面论述了英殖主观上对印度的劫掠客观上却也同时促进了印度的进步的问题,说明了殖民者破坏与建设的双面效应,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的殖民时代殖民地国家的进步还不能不是"以人头做成的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这一严峻而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奈保尔的作品以其深切的社会关注引发世人注目。在“印度三部曲”中,奈保尔引用了许多印度和英国的文学作品,主要涉及印度人的英语印度文学、英国人描写印度文学和印度本土语言文学。运用文学作品参与他对印度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印度社会的关切,对殖民统治的否定,也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内涵。  相似文献   

14.
象中国和印度这样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社会要实现现代化,将面临巨大的文化负荷所带来的障碍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在印度,这种障碍主要来自传统的印度教种姓制度以及在此文化背景下培养起来的诸种价值观。笔者在别处曾专门探讨过这种冲突。那么,如何克服这种障碍?或者换句话说,随着印度教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种姓将会有怎样的命运?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番考察。1 人们对种姓未来命运的认识,也象对种姓制度本身的认识一样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许多关于种姓未来的论断和预言,都由于意想不到的变化而失败了,故而许多人采取了不信奉(non-committal)态度,即对于种姓的未来“无可奉告”和“无可信奉”。然而,这个问题毕竟太重要了,从根本上说,它不仅仅是印度教社会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类社会)在其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民族地区供给质量,融入新发展格局,并推动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在发展中保护生态资源,以保护促发展。习近平关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为民族地区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其他多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双重使命”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3年,马克思针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及其后果,提出了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破坏”和“建设”的双重使命理论,即英国要在印度“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为印度“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在印度的双重使命,造成了双重后果.就“破坏性的使命”而言,它既造成了巨大而深重的灾难和累累罪行,又为印度带来了一次亚洲历来仅有的社会革命.而建设性的使命,为印度社会播下了新的社会因素,但其结果却是未来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国家建构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建构是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现代国家建构是现代性在国家制度体系和国家意识形态上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由传统政治形态向现代政治形态转变的持续性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国家建构两个维度。民族国家的建构需要公民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以实现国家的一体化建设,民主国家的建构则需要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以实现民主观念的传播和公民参与的培育,推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而公民教育的功能取向又往往因现代化进程中各国民族与民主建构特性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印度往事》的文化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往事》是一部具有创新意识的印度电影。它选用体育竞赛作为叙事载体,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重大主题,承载了多层次文化涵义。影片把尖锐的民族矛盾的解决框架在体育规则中去处理,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叙事语言来表达民族意识。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观照出多元的文化精神、价值和意识形态,并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历史反思。在《印度往事》中,歌舞艺术已构成影片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国社会实现伟大转折的三十年里,民族关系也在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未来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变化也向全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民族关系的处置问题。中国社会的民族关系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也要面对更为复杂的挑战和问题,和谐民族关系也将在应对问题和挑战进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20.
加快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是我国"十三五"时期要完成的重要建设目标。必须认识到,发展目标与发展手段不匹配、区域定位错位、帮扶制度边际效应递减是当前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要应对这些问题,应以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社会的现代化为短期目标,以少数民族族群的现代化为中期目标,以居民的现代化为长期目标,不断落实发展导向的民族权利,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科学发展、民生优先",在实现路径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目标指向上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目标,硬化生态约束,倡导可持续增长,强调民生为先,践行包容性发展,遵循发展规律,推动内生性发展,回应社会需求,推动协调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