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多变量分析框架,将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并列纳入研究体系分析能源消费的动态演变,构造了我国能源消费的可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能源消费的收入弹性、产业结构弹性及生产率弹性的趋势变化进行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消费负相关,具有抑制能源消费的作用。从各弹性的长期变动趋势来看,能源的收入弹性有继续小幅提升的可能,产业结构弹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粗放型发展模式使河北省出现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较重等问题,能源危机已经日益显现。在分析河北省能源消费特征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河北省节能降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张,资源环境压力日益显著,减物质化发展可操作性强,因而成为湖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分析了1980—2009年湖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可以改变能源消费迅速增长的趋势,并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最为突出,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经济减物质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从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不断挖掘减物质化的宏观潜力。  相似文献   

4.
工业重化工化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工业重化工化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首先,通过建立能源消费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工业重化工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认为工业重化工化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其次,讨论了重化工业的重新发展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认为工业重化工化会使我国能源消费的行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特征更加明显;最后,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结构节能、促进节能优先战略的实施以及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探讨了降低能源消费总量、消除能源消费结构特征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节能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论述了我国产业结构与产业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及特点,分析了1980-2005年三次产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率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产业能源消费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1985-2001年间比较稳定,基本稳定在0.32~0.63之间,从2002年开始反弹,数值大于1,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其平均数值要高于第二产业;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逐年上升,节能形势比较严峻. 因此,要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努力降低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重点行业的能耗,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及各省域2005-2012年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数据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国及各省域能源消费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研究,梳理各地区三次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大小,利用比较分析法观察产业结构调整对地区能源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测算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模型,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陕西省1995—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进而测算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并分析其变动情况。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在高位波动,均值达到了79.75%。因此,优化能源消费不能仅仅依赖技术进步,还要与调整产业结构、灵活调节能源价格、制定财税政策、转变能源消费观念等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北京市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对北京能源强度变化的特征作进一步分析,最后通过能源强度的结构分解分析,得出: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促使能源强度下降的两大主要因素,后者的影响更大;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导致综合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但第三产业的发展阻碍能源强度下降。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1995~2007年辽宁省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计算了辽宁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并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经济规模的扩大是辽宁碳排放增加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的重型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增排作用;能源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碳排放增长,而能源替代效应对碳排放抑制作用不明显。因此,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兼顾节能减排,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与 GDP 及大气环境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与GDP和大气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北京市能源消费终端对GDP、能源消费和大气污染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北京市商业部门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关联度最大;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费量与GDP关联度最大;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与大气环境的关联度最大。为引导北京市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应控制商业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优化交通运输布局;推动从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基于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是影响一国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从我国情况来看,产业结构因素对能源消费所发挥的作用并非日趋淡化,而是其积极影响尚未明显显现。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把提高效率作为第一产业发展的重点;注重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LMDI分解方法建立重庆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1997—2016年重庆人口、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人均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是抑制人均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自2010年起人口对人均碳排放有驱动因素,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随着煤炭消费比重、工业比重的变化而呈曲折变化态势.总的来说,驱动因素的作用大于抑制因素的作用,导致人均碳排放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1997年-2007年的GDP和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种类有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建立3个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农业和服务业,降低对能源的依赖;发展清洁新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Hausman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能源消费尤其是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今后,要加大对本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加区域能源供给;大力开发替代能源与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并且产需缺口越来越大,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而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河北省发展新能源的有利条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政府设法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通过市场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相似文献   

16.
基于IPAT方程运用完全分解法对上海市2000—2009年间能源消费量进行了分析,探讨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等影响能源消费的三大关键因素在能源消费量波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十年中上海市经济规模扩张的影响超出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是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规模扩张的反弹效应抵消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减少的能源消费;今后追求适度经济规模,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是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压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及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些年,北京市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资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基于LMDI方法定量分析了1996—2009年北京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变化特征,研究影响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调整产业结构起到的影响作用正逐渐减弱,而降低能源强度能够有效抑制终端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虽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作用在目前并不显著,但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北京市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源强度及碳排放系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减缓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耗。辽宁省是工业大省,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然而这并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1990—2013年辽宁省GDP和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辽宁省的能源生产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其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同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GDP同能源消费总量互为正相关的线性关系。指出辽宁省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降低能源消耗相对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能源供给紧张、能源消费不平衡、利用效率低以及能源消费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产业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使产业结构的矛盾凸现,然而目前研究资源环境约束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划分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导致产业和环保调控政策的着力点出现偏差。不同地位产业群对资源环境依赖强度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产业升级路径的方向中,资源环境状况呈优化趋势,但是在产业政策上还需对各产业群加强资源环境约束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一般说来,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但1997-1999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递减,同期我国GDP的增长却保持较高的水平.笔者从国际能源价格下跌、我国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揭开了我国1997-1999年能源消费与GDP增长负相关之迷.得出的结论是单位GDP的能耗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晴雨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