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徐焕斗 《小康生活》2005,(10):10-10
本刊讯 近日,记者从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召开的2005年杂交水稻新品种观摩会上获悉: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新两优6号,今年在全国12个省示范种植50万亩,喜获丰收,平均亩产在650公斤左右,比当地主栽品种增长10%左右,农民亩增收70元。  相似文献   

2.
尹文峰 《社区》2014,(35):54-54
一个没去过北方的南方人,肯定想不到北方也会种水稻。我就这么认为。那一年,我去了北方,并且与水稻有过一场亲密接触。那一年,参加全军的一次重要演习,部队从木棉花盛开的南国,辗转几千公里,来到了北国之滨——渤海湾。  相似文献   

3.
GER—1是遗传工程水稻育种专家万文举教授应用分子育种方法将玉米 DNA 片段(基因)导入水稻培育成功的超大穗、超高产水稻新品种。遗传工程水稻研究是国家教委下达的“七五”“八五”攻关课题,通过万文举教授等多年的攻关,终于在93年结出了硕果。遗传工程水稻的研究成功,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三次突破。93年10月22日通过了湖南省科委主持的以中国水稻研究所遗传育种专家闵绍楷、上海农科院颜昌敬、世界闻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袁隆  相似文献   

4.
该品系是我国科技人员经3万原子能辐射处理后再经4年5代精选育成的超级水稻新品种。属优质高产大穆重粒型常规中籼良种,具有丰产性稳定,抗病虫力强,穗大粒多数重而米质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杂交水稻新品种岗优501主要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量构成主次关系方面以每穗实粒数为第一位,千粒重第二位。故岗优501在今后推广和生产中,应以增加每穗实粒数为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江苏省水稻品种权保护效果,与江苏省项目县水稻良种推广补贴的实施情况,借用供给—需求图综合分析水稻良种补贴对保护品种推广效果的影响:推广面积和价格变动。研究表明,增加的补贴品种偏好保护品种;补贴的原有品种趋向申请品种保护;良种补贴面积中,保护品种所占比例稳步增加;保护品种价格缺乏竞争优势。最后,从良种补贴过程中新品种和保护品种间的价格调整,与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费用和审核流程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康生活》1994,(1):21
美国超大粒水稻王,全生育期140天,千粒重高达50克,是杂交稻的二倍。亩产高达750公斤,亩用种1.5公斤,二、日本“大力”,全生育期135天,千粒重48克,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特大料超高产梗稻新品种,亩用种3公斤,三、新兴彩色水稻——特大较紫稻,  相似文献   

8.
特大穗水稻“178”是湖北某农科所年轻的高级农艺师洪秀明等水稻专家经过6年的探索、培育出的一个优质高产可以年年作种的中稻新品种,其推广前景,可望取代当今普遍推广的杂交中稻。该品种是采用本国优质稻“七桂早25号”为母本,美国稻“贝利派特拉”为父本杂交后,经过6年8代  相似文献   

9.
刘坪 《小康生活》1994,(1):50-50
湖南资兴市州门司乡黄旗洞村村民何月生,在资兴市种子公司指导下,九三年杂交水稻制种(晚稻)1.7亩。亩产量492.4公斤,值币1477.2元,一举夺得了杂交水稻制种亩产第一的桂冠。他在实践中,掌握了一套丰富的杂交稻制种经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学家率先成功绘制出水稻基因组草图,在提供绿色基因资源、加速全球第二次绿色革命--基因革命的前进步伐,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种稻靠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我国有许多地方因水源不足,而无法种植水稻。为打破种稻靠水田这一传统观念。我处从中科院稻作室引种旱稻2号、277、297等品种、麦收后采用旱地直播,一次成苗种植获得成功。亩产在800斤以上,均具有千斤以上的增产潜力。现将三个旱稻新品种介绍如  相似文献   

12.
从一场6死6伤的重大火灾中逃生的小连,将终生铭记4月15日这一天。第一个发现火情的他,带着妻子和几位邻居成功逃离火场.然而,他现在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因为同住一层家属楼的一对老夫妻葬身火海,他认为自己对老人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小康生活》1989,(4):14-14
“柳学一号”水稻,属中籼常规型高产新品种。该品种分蘖力中等,抗逆性较强,株高12米,每穗稻粒400—600粒,长圆形,千粒重29.5克,全生育期135天,每亩用种3—4公斤。一般亩产80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可达1000公斤以上。去年,该品种经我处试种,亩产量比“水源258”、“奇特千粒稻”,均高100—150公斤。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鄂植中优三号是湖北省植保所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所引进选育的特优质、超高产、高抗病虫害的新品种。被国家科委列入推广项目。该品种经几年在长江流域及以南部份一季中稻地区种植,受到一致好评,均比当地主栽品种平均亩增产100公斤,节省农药成本20多元,省工、省力、米质特优。有以下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施“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计划”,将水稻新品种及相配套的先进实用技术,采取建立“核心示范户”“核心示范区”与“辐射区”相结合的形式在重点粮食产区进行示范推广,是在目前形势下建立科技通向广大农村的“快车道”,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晓斌 《老友》2009,(1):4-7
颜龙安,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和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与推广上的贡献,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世界的水稻产量因此提高了20%,中国的水稻产量因此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17.
东远 《小康生活》2005,(10):11-11
一种水旱兼用节水抗旱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28”近日在浙江丽水培育成功。目前,丽水市农科所正积极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合作,进行节水抗旱型杂交水稻品种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粮食产量位居世界粮食产量前列。我国的水稻耕种面积广、分布地域跨度大、病虫种类多,这就为我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水稻已经是我国农业基础性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直接的影响到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水稻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直接的影响到我国的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水平。当前,及时有效的防治水稻病虫害是当务之急,并且以防治为第一要素,因地制宜的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今年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第六期,第九期《专业户》分别对遗传工程稻1号作了不同的报道。说法各异。我认为,应科学看待遗传工程稻一号。遗传工程稻一号,是湖南水稻育种专家万文举教授应用分子育种方法将玉米 DNA 片段(基因)导入水稻,培育成功的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1977年秋,“全国农业学大寨”展览在北京举行。在预展审查阶段,华国锋同志兴致勃勃地走到山西展台前,看着展出的大寨水稻良种仔细向我们询问有关情况。在认真听完我们的汇报后,他面带微笑地说:“咱们山西过去种谷子吃小米,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也能种水稻产大米了,为社会主义建设又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