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法和衡平法之分是普通法法系各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也是了解这一法系的关键之一。普通法法系(Common Law Family)和民法法系(Civil Law Family)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两大传统,其影响及于全世界。普通法法系(在我国通称为英美法系)溯源于英国中世纪的普通法;民法法系(在我国通称为大陆法系)溯源于古罗马法。普通法和衡平法之分虽然是普通法法系各国的一个共同传统,但主要是在英国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2.
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对传统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华法系等传统法系的历史特征进行阐述,在此过程中取精华、去糟粕,为法律现代化寻找一些出路。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也是法制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历史上日本曾深受中国传统法的影响,属中华法系的一部分。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法律上以法、德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为楷模,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建立了近代化的法  相似文献   

4.
清末修律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崩溃和大陆法系在中国的开始确立.并且还决定了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基本格局,此后的民国、包括新中国的法制化进城基本上都是沿着这种路线的.文章旨在重新考察清末修律的各种历史事实,对清末修律之所以选择大陆法系而不是英美法系的原因作出分析和诠释.  相似文献   

5.
从“礼治”到“法治”再到“礼法合治”,是传统法律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与中华法系的思想基础。历经西周“礼治”的崩落、法家“法治”的兴起与隐退、汉儒“礼治”的复归与“德治”的重光,“礼法合治”成为古典法治的常规形态。“法”不等于全部法律,“礼”不等于道德品质,“德”不等于“道德治国”。中华法系的“礼、律、典”结构与“天理、国法、人情”的司法模式,是“礼法合治”的典型表现。探明中国法律与制度的源流、内容和演变,洞悉中华法系的理论与精神,对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私法规则的趋同化是国际民商事交往所形成的国际民商事秩序的内在要求.但是,国际私法的趋同化方式却受着法律文化传统的深厚影响.这使得世界上两大不同法系的国际私法呈现为英美法系对大陆法系的继受和大陆法系对英美法系的借鉴两条路径.我国国际私法的趋同化进程应遵循大陆法系的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7.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主要的两大法律体系.本文立足于两大法系日益趋向同一的时代背景,深入探究其融合的原因.同时从法系自身的历史发展出发,试图论述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种不同的思潮历史地孕育了两大法系各自的思维特点--演绎与归纳,在这个意义上,现今的法系融合仅仅是制度意义上的,而法系之间思维方式上的区别却难以跨越.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古代律令及其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吴怀民(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在世界法制史上,一般分为中华法系、印度法系、阿拉伯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等五大法系。西方历来重视对古代、中世纪希腊、罗马、日耳曼、西亚古法的探讨,很少对中国古代律令进行研究。近代以...  相似文献   

9.
由复旦大学法律系、上海市法学会、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和澳门基金会共同举办的“迎澳门回归法律论坛”,1999年11月22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北京、澳门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一国两制”与澳门基本法、澳门基本法与香港基本法的比较、澳门回归后的立法和司法、澳门法律与澳门法律本地化等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复旦大学法律系胡鸿高教授认为,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随着澳门的回归,我国将形成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三种法系(社会主义法系、大陆法系、英美…  相似文献   

10.
法系是指根据法在结构上、形式上、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资本主义国家有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两大法系的认识比较可以充分了解世界法律的规定,从而为我国法律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文章从对两者的概述,特点,区别出发,对两者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当区分法律续造意义上的狭义类比推理和法律适用方法意义上的广义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在大陆法系主体现为“类型化”和“等置”判断.而在英美法系则主体现为“寻找比较点”和“寻找相似性”。类比推理并不是一项已经完全成熟的法律适用方法,仍然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难题。类比推理方法的引入和借鉴,应当注意其适用的部门法语境和法系语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很早就与西方有过密切的法律文化交流。在中国古代的正史文献中,大都记录了古代罗马的风俗习惯和政治法律制度等情况。从两汉至唐宋之际,中华法系和古代罗马法系之间有着很多的交流路径。虽然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未找到古代罗马法传入中国的直接证据,也没有发现中国古代的法律典籍传到西方的资料,但从中华法系与古代罗马法诸多的"暗合"来看,这些"暗合"应该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彼此双方法律文化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晚清的变法修律,是通过参照域外先进法律文化来完成的。在输入域外法律文化时,晚清经历了一个选择过程。最终选择以大陆法系为参照法系、以日本为参照对象国,优先输入公法文化,再逐步引进私法文化,实现了中国法制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晚清政府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受到国内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晚清在输入域外法律文化时所作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Estoppel的翻译体现了普通法系、大陆法系和中华法系等几种法律文化的变迁、冲突和融合,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活动。它可译成民诉中的“不许反悔”,刑诉中的“禁止翻供”和国际法中的“禁止反言”。Estoppel的翻译实践证明,将普通法术语引入国内法时,提高其“文化区分度”有利于实现翻译等值,取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中国通过学习和借鉴大陆法系的法律制度完成了法律近代化,确立了包括律师制度在内的近代司法制度,与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大陆法系的司法制度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而使大陆法系对中国近代的律师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华法系是法律史学科中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论题,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然而,囿于纯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局限,该研究难有突破.本文用比较法理论,置中华法系于世界法律格局中,并相对应于西方两大法系进行思考,对中华法系及其形成进行论述,提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见解中华法系是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基础,以唐律为代表的东亚、东南亚一系列封建国家法律制度的统称.中华法系的形成是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超出中国的范围而成为东亚、东南亚国家法律传统和法律系列的过程,其中,几乎没有武力征服或任何殖民扩张的因素,它与中国法文化优势的形成相一致,是唐律传播并影响开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比较国籍和住所两个连接点利弊入手,结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属人法的立法状况,指出了以住所地或惯常居所地为属人法连结点的立法趋势,并且结合《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分析了惯常居所作为属人法连接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华法系的演变史,其实就是法律与道德的地位此上彼下、互相交替的历史。中华法系由于其自身的缺陷,想要完全复原是不可能的。但它的某些精神内涵则完全适用建设现代化法治社会的需要。立法者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法律框架的前提下,将中华法系的精神内涵更多地纳入到现代法律中,从而实现对中华法系的"曲线"复兴。  相似文献   

19.
中华法系和大陆法系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重视法典建设,把立法权置于法制体系的中心,崇尚法制统一,法的发展主要受世俗力量的推动,习惯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模式操作法律,并由此形成法官主导的司法审判方式。这种法制本土资源上的相似性,为近代中国学习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制文明提供了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20.
从比较国籍和住所两个连接点利弊入手,结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属人法的立法状况,指出了以住所地或惯常居所地为属人法连结点的立法趋势,并且结合《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分析了惯常居所作为属人法连接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