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尚中”观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实践与社会生活 ,影响和渗透至传统文化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尚中”引导的中和协调、优化选择思想对中国传统农业的生态化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实践充分体现了“尚中”的观念 ,在宏观上表现为自然环境 (天地 )、农作物与人的社会活动之间的调和平衡 ,即天地人物的协调统一 ;具体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则注重农业生态关系的利用、选择及优化 ,即以人的生产实践实现各种生态因子 (非生物环境因子和生物环境因子 )的优化组合。“尚中”观决定了传统农业的生态选择  相似文献   

2.
宁夏已经进入全国“农业大省”的梯队,但丰厚的农业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离“农业强省”的差距还很大,这与宁夏农业竞争力不强有很大关系。本文结合有关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了宁夏农业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增强宁夏农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科技进步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理论 ,分析了在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重视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 :能有效促进农业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实现农业大省的产量目标 ,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增加全省农民收入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并构建了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农业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国农业必须立足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建设,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科技投入,倡导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利用WTO农业规则,保护我国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迎接“入世”挑战。  相似文献   

5.
关于黑龙江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发挥农业资源大省的优势,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建设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推动湖南食品产业化发展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化的必由之路。湖南农业的优势在于生鲜食料品的丰富,这就为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湖南可以通过发展食品工业,促使农业的不断升级与转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最终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欧盟"多功能农业"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功能农业”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欧共体/欧盟在“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积极支持、广泛推广这一新型的农业模式。本文在说明“多功能农业”的提出过程、内涵、具体措施的基础上,分析欧共体/欧盟提出“多功能农业”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与西部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大农业生产领域中,全面开发生食食物链和腐屑食物链,使大农业资源体系中提供经济产品的每一环节所生产的非经济产品均成为下一环节的利用“原料”。形成范围大小不同、层次高低不同的循环利用途径,最大限度地获取符合人类利益要求的经济产品,将排除“废弃物”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的融合,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知识经济”的新概念。近几年来,我国的浙江、广东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相继提出了“文化经济”概念,并首次把“文化经济”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课题。“文化经济”概念的提出既充分体现了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特征,又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契合。积极发展文化经济,将有力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的和谐。那么,文化经济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与知识经济的关系怎样,如何发展?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主要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省“三农”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尤为突出;作为我国重要科技大省和文化大省,河南省科技问题和文化问题比较严重。资本市场与现代农业的长效互动、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长效融合、资本市场与文化创意的长效对接、资本市场与社会保障的长效协同,分别能够推动农业资本市场规模化、科技资本市场规模化、文化资本市场规模化、社保资本市场规模化,依次是解决河南省“三农”问题、科技问题、文化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河南省资本市场规模化发展的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条件下,伴随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发的深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1]的规划,这在我省是一件头等大事,必将为我省经济腾飞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区域规划包括吉林省中东部的长春市、吉林市和图们江流域,经济区面积73000平方公里,经济区人口1095万,在整个吉林省经济总量占到7成。区域内自然条件独特优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科技及产业支撑能力较高、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本文拟从区域产业布局及政策分析入手,为区域开发提供可行的支撑,更好的服务于吉林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吉林省创业文化建设对策研究,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本省经济发展、建设政治文明、实现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四个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浓厚的计划经济意识、粗放型经营、社会惰性强、流动性差、人际关系依赖是吉林地域文化的基本缺陷.制约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独特机理.解决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文化问题在于创新,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制度、文化、人口、教育与人才、社会保障、自然环境等是障碍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消除障碍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社会因素的途径与措施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内生的、协调的、综合创新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核心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六大方面的创新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一轮创新型高科技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人才。吉林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基础在人才,关键在人才。根据吉林省人才资源状况的调查,围绕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目标,本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吉林省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包括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旨在为吉林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6.
城市商圈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吉林省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吉林省经济发展进入以消费促升级的“新常态”,通过城市商圈的产业集聚和市场流通效应,完善市场配置资源模式,增内需求发展的任务非常紧迫。目前,吉林省所辖的九个地级市的城市商圈根据销售能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吉林省地级市的城市商圈存在结构不合理,定位不清晰,城市间联系弱化,智慧型商圈建设落后,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吉林省规划城市商圈的布局及发展路径应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基于空间结构理论和以人为本的4C营销理论,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制定策略,即宏观上侧重城市间商圈布局的协调,中观上注重城市商圈体量规模调节,微观上加强智慧型商圈建设,提升城市商圈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吉林省水资源量及分布情况的分析,指出目前水资源应用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为了保证吉林省水资源得到合理应用,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对吉林省水资源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条件下,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取得可喜成果的时候,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1],标志着长吉图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管理的范畴。规划纲要首先就图们江流域进行开发,与原有区域形成了一个统筹规划的新格局。经济区的设立对吉林省来讲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必将会对吉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我省边境地区经济总量的局限,产业竞争力弱,人口分散等问题对支持东北亚区域合作开发产生制约瓶颈,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设立也为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具有平台作用,这为加快经济区改革开放及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意义重大。纲要中关于如何界定长吉图三方政府的角色,强化政府间跨区域的合作发展,成为经济区发展、建设的先决条件。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有所创新,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增长应该同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既要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又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在社会保障的试点省份,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吉林省,研究社会保障同经济增长的关系有着尤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利用社会保障弹性系数可以反映“十五”期间吉林省社会保障增长对经济增长变化的反应程度,进而依据弹性值探讨吉林省社会保障增长和经济增长的规律性,最终为“十一五”期间吉林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越来越成为当代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吉图区域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吉林省最活跃的旅游产业带,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总体数量可观且类型齐全,整体知名度不是很高但品位上乘,宗教文化活动不是很多但影响较大,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将对该区域乃至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