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由于编辑在构建与传播社会文化的精神生产活动中,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编辑工作中始终离不开创新思维.现代编辑思维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多维性、发散性、灵活性、严密性等.培养并实现创新性思维在编辑工作中的灵活运用,不但需要编辑自身的知识、素质积累和创新,即编辑主体的创新,还要从意识创新、观念转变等多方面培养.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想象力是拓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科幻画创作是培养儿童想象力、激发创造欲的有效手段 ,创造性思维培养应从孩童抓起。  相似文献   

3.
何秋萍 《南方论刊》2007,(2):103-104
谈谈想象力的作用,然后从朗读、提问、写作、情感四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体现新课标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谈谈想象力的作用,然后从朗读、提问、写作、情感四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体现新课标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教育创新与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离不开教育创新。本文探讨了教育创新的时代意义及其必然性 ,分析了我国教育创新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存在的明显不足 ,提出了教育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信息整合与期刊编辑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信息时代和消费社会的到来,对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流,编辑应具备整合信息的能力,即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和转换。为此,编辑应注重强化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并培养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制约编辑的要素分析刘金星说编辑只是做一些“剪刀加浆糊”的简单工作,未免太刻薄了些;但一味地强调编辑在编辑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淡化编辑的被动性和依附性亦欠妥。编辑工作是兼主动与被动、控制与制约于一体的一项工作。关于编辑劳动的创造性方面的论述文章常见...  相似文献   

8.
一、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劳动长期以来 ,许多人认为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是一种服务性工作 ;编辑仅是一部咬文嚼字、做纠正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机器”,刊物的质量完全取决于稿源。这是对编辑工作偏面的理解。实际上 ,编辑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编辑过程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刊物所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辑辛勤劳动的结晶。选题筹划反映一个编辑的学识、思维的敏锐和创造的才能。成功的选题筹划是编辑运用自己的学识 ,从围绕某一事物的众多零碎、散乱的信息中发现别人尚未发现并有组稿价值的主题 ,并围绕这个主题将一系…  相似文献   

9.
在学术研究中编辑何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期刊担负着繁荣学术、探索学理、传播知识、承续文明的崇高使命,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自不待言。然而,人们对编辑、对期刊编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却有偏颇。本文从阐述什么是编辑入手,分析期刊编辑工作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以及编辑在学术研究中应有的作为,认为编辑工作是一项内涵丰富的创造性工作,正因为有了精湛的编辑活动,灿烂的学术文化才得以保存和发展。编辑工作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浅谈出版业编辑的创新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竞争,实质上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的能力和本领的竞争。出版业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出版人才能力和本领的竞争。编辑工作是创造性从事精神产品生产劳动的一个特殊职业,在富有创造性的编辑实践活动中,创新是贯穿于编辑工作始终的灵魂。提高创新素质应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以思想意识和观念创新为基础;以知识能力和本领创新为根本;以实践活动和成果创新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人们把康德美学看作是一种浪漫美学,但是,对其浪漫特性却并未解析清楚。康德浪漫主义美学精神最充分地体现在他的Asthetiche Idee(审美理念)之中。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为美的理想,这种理想表现在人的思想中就是审美的理念,而一当在现实中创造出来,就成为物化的审美意象。而这种创造,所依靠的便是想象力与天才的张扬,以荒诞式的象征性符号来表达。审美意象来自意义的丰富多样性,具有无限的阐释空间,它是任何依靠理智所作的阐释都代替不了的,它为美学赢得了全部的价值。康德美学是真正的浪漫美学,它为后来的德国的浪漫派美学与人道主义的浪漫派运动开了先河,是它们的真正源头。  相似文献   

12.
文学形象从终极发生的角度看是源于现实,但从发生的过程看它却经历了从现实形象到感性映象,从感性映象到艺术构思的形象,再到艺术世界的文学形象这样几个环节的转换。本文就文学形象发生过程及其特征进行探讨和描述。  相似文献   

13.
谢晓霞 《云梦学刊》2007,28(6):100-103
都市不仅是一种社会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形态。作为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都市既是文学的重要生成场域又是文学的传播途径和消费场所。文学中的都市,作为一种想象和叙述的存在,则直接参与着民众的都市文化认同和都市文化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动画作为独特的艺术传播类型,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动画艺术的美学衍生及艺术想象机制主要表现为“以夸张写意的形象触发人类的直观经验”:对人类运动崇拜和“以静制动”游戏欲望的激发,以独特的想象体系复苏人类童年时代的视觉经验。从动画艺术创作机制来看,动画体现了艺术假定性和想象可能性、艺术真实性与影像虚拟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虚拟空间是被技术实现了的人的想象空间,虚拟生活是主体想象创造并控制的生活。虚拟生活也激发主体的想象。在虚拟空间中,开放、多元、自由、宽容、共享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开放与共享,意味着主体可以相互启迪着想象;多元与宽容,意味着主体可以启动创造的意念,自由地想象。虚拟空间排除了现代科学理性和市场逻辑对自由想象的挤压,有效地抵制想象的齐一化、单向化。虚拟空间想象的发展还有利于反抗现代文明对主体创造生活的压抑。由此,虚拟生活中主体想象的发展又有了本体论与人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想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想象的基本含义是飞离在场。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经康德到胡塞尔和其它一些现当代哲学家关于想象的观点的发展史是一个由贬低想象到重视想象、由贬低不在场到重视不在场的过程。本文从三个层次(回忆与联想,创造的想象,幻想)论述了想象在认识中和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强调,审美意识的最高境界在于通过想象,以在场的东西显现出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从而使鉴赏者玩味无穷: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认识在于通过想象,把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与在场的东西综合为一体,科学家也需要有非凡的想象力,包括幻想。  相似文献   

17.
感性的直觉经验能力是文学阅读中的审美特征,文学阅读是一种审美活动和审美接受,而不仅仅是一般的认知活动;阅读想象与创作想象的区别:读者的想象比作者的想象意义更大、更丰富、复杂和多元,且两者思维形态不同;阅读中的审美反应对大学审美教育的启示:应把“文学欣赏”或“大学语文”列入大学教育计划,应从美学的意义上上好大学语文课,并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美学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看成是一种聚合着个人与历史色彩的想象上海的方式,这部小说其实代表的是一种上海式的"启蒙"。通过赋予小说中诸多人物以及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生存状况,以种种关乎日常生活话语的阐释,想象性地介入到小说所虚构的主体,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中的言说和遭际,传达他们对人生现实和生命本真的追求,以及在不断地探求中所滋生的困惑和痛苦,并最终透过隐藏在种种表层之下的城市形态、时代幻想和精神迷茫,揭示作者所表现的现实审视和人性救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包含历史想象,没有历史想象就没有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马克思的历史想象是立足人道主义,包含审美因素,诉诸实践的。历史想象、人道主义、审美和实践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中融为一体。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诗性预构与理性阐释的成功结合。  相似文献   

20.
郑凤云 《学术探索》2014,(6):152-156
本文从想象与时间的关联视角对T.S.艾略特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进行了细读,这样的细读表征了诗歌中词、句、段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它们在诗歌整体中是如何生成、运作的。这一解读注重的是哲学和诗歌之间的对话。通过对普鲁弗洛克的意识的疏解,我们试图凸显从英雄到反英雄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对传统情歌主角的颠覆,揭示出在没有"英雄"的人生舞台上,人人都是过客,在时间消逝中的想像中体验虚无中的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