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婚百味     
中国对外开放以后,随着中外人员交往的日渐频繁,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婚的机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身在国外的中国女人,嫁个洋老公更是十分普遍的事。走在伦敦或者巴黎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碰上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同胞手挽洋人伴侣与你迎面而过。只要稍作留意,你会发现这些情侣中的中国人大多是女性,而被外国女人挽着中国男人却是很难见到。这说明,在中国人的洋婚姻中,嫁出的多,娶进的少。也就是说,对于洋婚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在由中国中药协会组织举办的"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医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近年来,大批的"洋中药"却频频抢占中国市场,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药品企业利用中药方和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生产"洋中药"并销往中国市场,对中国的中药产业构成了冲击。"洋中药"在中国盛行随着人们对药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天然植物药正备受青睐。而全球天然  相似文献   

3.
闻正兵  王敏  金阁文 《社区》2002,(8):46-48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吸引了更多的“洋打工”,当然不再是免费的。他们在中国从事的工作愈来愈平民化。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证实,目前在中国大陆打工的登记在册的约有70多万外国人。我们在大陆最有代表性的三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采集了三个样本:医生、美容美发师、保姆,不是为了表达外国人为我们服务的扬眉吐气感,而旨在说明:“洋打工”们在大陆打工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他们带来了更加全面彻底的、更加细致入微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也推进了中国与国际间更加彻底、更加务实的接轨。而人才的接轨将是国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环。从这个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4.
广告是一种词语艺术,它不仅承载着商品的有关信息,而且传达了受众者的文化心理。从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产品广告来看,每一则成功的广告都是迎合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外国产品的中文广告主要应用了中国传统的修辞手法、成语典故等,分析和借鉴外国产品成功的中文广告对中国产品走向世界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海上丝绸之路”举世闻名,在中国的内水、领海和其他管辖海域沉睡着大量文物。  相似文献   

6.
一在湖北省京山县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见一对黄头发、高鼻梁、白皮肤的外国男女。这是该县第一中学首次聘请的美籍教师。男的叫克里斯朵夫·贾德·福琼,今年30岁。他性格内向、稳重,言辞不多。毕业于美国纽约奥弗为根大学,学的是美术、交际学。喜欢画画,弹钢琴。来中国前,在美国长岛格林谷中学任教。女的叫特丽琴·汤马斯,今年23岁,毕业于美国一所私立大学,学的是视觉艺术。毕业后去西班牙学了一年的西班牙语。她兴奋地说,她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她比妹妹早出生11分钟。从西班牙同国后就来了中国。业余时间,她爱好练毛笔字、画画和逛街。笔者发现她写字与别人不同。"特丽琴,你为什么用左手写字?我们中国人就不是这样。当父母发现小孩用左手写字、吃饭,就必定要小孩改过来,这是中国的传统习惯。""哟,你们中国是这样!"她做了一个怪脸说,"我们美国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王宣红 《社区》2011,(1):32-32
在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社区万科居民区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不远万里从澳大利亚来到中国,他们热爱中国文化,关注上海发展,关心小区建设。在临近世博会期间,他们觉得,世博会是世界的盛会,志愿者们都要求说流利的英语,  相似文献   

8.
5月19日,第一届北京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节——中国烹饪比赛在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的一百多名外国留学生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9.
洪秀全的洋迷信与太平天国之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为中国人民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绚丽的篇章。它的最高领导者洪秀全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阶级的多种因素的局限,致使这一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了许多谬误,以致失败,我们说,洪秀全的洋迷信应负主要责任。洪秀全从一个三家村的孔门学究转变成畸形的天主教徒,荒唐地曲解教义,创建了“神  相似文献   

10.
虎子 《山西老年》2012,(2):46-46
饺子起源于中国,因其味道鲜美,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其实许多外国人与中国人一样,也对饺子情有独钟,但是不同国家饺子的做法与吃法各具特色,形成了别具风味的外国饺子。  相似文献   

11.
“我叫王海,我从1975年开始就来北京,也算是‘老北京’了。2003年,我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对中国的部分社区做过一项调查,鲁谷社区的义工协会形式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3月6日,在北京鲁谷社区举办的“义工文明岗”启动仪式上,德  相似文献   

12.
金敏 《华人时刊》2011,(2):78-79
"卖发夹饰品,卖巴基斯坦工艺品!"夜幕降临时,在江苏省南京市著名的夜市马台街上,人们都能看到一位外国小伙子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卖力地向来往行人推销一些小装饰品和极具巴基斯坦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还别说,整条街就数他的摊位前的客人最多,生意也最兴隆……这位巴基斯坦小伙子,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到中国来摆小摊?他在中国的打拼经历,能给我们中国的打工、创业者们怎样的启迪呢?  相似文献   

13.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的日益开放,“洋名牌”高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并不遥远。意大利的服装、法国的手袋、西班牙的皮鞋、英格兰的风衣、德国的地板……在一轮轮的广告轰炸下,现今许多中国人也能对这些昂贵的奢侈品如数家珍,一些赶时髦、讲究品质的人说不定还会咬牙买上几件“提升品位”。这些炫目光环下的国际名牌就果真代表着与众不同的优异品质么?当然不是——近几年来,中国消费者在感情上和经济利益上受“洋名牌”伤害的事例,已经发生多次了。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目下,流行着文法上称之为“中国的X”现象。 ——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说成“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传统京剧《赵氏孤儿》被看作“中国的《王子复仇记》”,电视剧《费家有女》给换成“中国的《基督山恩仇记》”的阴差阳错包装……煞是洋洋大观;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80年代的出国热,我们都曾关注过《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的故事,那些嫁给老外的恩恩爱爱的恋爱佳话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外给中国人为媳做婿,给中国人家庭生活场景,添了许多趣事。 沈先生:韩国儿媳“宠坏”了儿子 去美国前,已知长子在美国刚娶了一个韩国媳妇。 儿媳的英文名叫June(琼),比儿子年轻9岁,她是在17岁时从汉城移  相似文献   

16.
退休大妈收洋徒弟,给老外当家教?不是神话!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从国外来,为的就是专程来拜访中国大妈?并非传说!这事儿就发生在北京天坛,这位"女神大妈"是很多热爱中国文化的老外们的偶像呢.  相似文献   

17.
洋草与野草     
蒋子龙 《可乐》2008,(2):21-21
物竞天择,野者生存。小区里的洋草奄奄一息,气喘吁吁地跟野草交涉:"老野,你们是不是太霸道了,从上面遮住阳光,在旁边挡住空气,从地下吸走养分,叫我们怎么活?"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大潮中,中国人当然不能关上国门,以禁用洋货来保护落后,但也决不能有“国外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崇洋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各大高校中,有3万多名外籍女留学生。其中既有东南亚政要的“公主”,也有欧美富翁的“千金”。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女孩平时多数不花父母的钞票,而是自食其力靠打工养活自己读书。这些洋小姐对中国的印象如何?她们的打工和学习生活怎样?毕业后有何打算?2002年11月,记者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几所名校,采访了一批“洋妞”,她们的经历令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20.
5月16日南京大学有园留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外师生音乐会”。 音乐会上,南京大学美、德、意、日、韩等国的留学生和老师同台演出了中国乐曲,有民乐合奏《紫竹调》《步步高》、笛子独奏《姑苏行》、瑟琶独奏《金蛇狂舞》、二胡独奏《良宵》和民歌《康定情歌》等。这些留学生在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