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往往是同步的,一定时期的经济繁荣必将促使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必将促使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发展,与城市本身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项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分县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形条件是影响区域人口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子之一。中国的县域地形起伏度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且以低值为主,50%以上的县域单元地形起伏度在1以下(绝对起伏不超过1 000m),较好地表达了我国地形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空间特征。2005年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县域,经济发展向低起伏度地区明显集中,地形起伏度在1以下县域的GDP占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5.41%,相对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向低起伏度地区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比较分析温思美沈厚林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和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是中国沿海战略中发展最快的两个经济区域。到1993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265亿元和641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全国的3.8...  相似文献   

4.
<正>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科技、经济与人口分布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形成了贯穿古今的三次大循环与两次三重模式转换。 第一次大循环始于人类社会起点,终止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前。循环链条为:古代直观科学、手工工具→自然经济→人口微观分散、并有少量古代城市。 第二次大循环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止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循环链条为:近代实验科学、机械系统→近代商品经济→人口微观点状集中、城市化形成。 第三次大循环始于十八世纪思想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时期,至今仍在继续。循环链条为:现代理论科学、自控机械系统→现代商品经济→人口微观网状分散、城市规模扩张。三次循环的逐级更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国人口变动与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人口和劳动力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并分析了上述趋势变动带来劳动参与率过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过大、结构性失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等就业效应,提出在新阶段的就业政策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6.
陈岱云  陈希 《东岳论丛》2023,(9):164-177+19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实现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口性别比)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性别结构(人口性别比)在不断变动。新中国总人口从1953年人口普查的58132.9448万人,人口性别比107.57到2020年的总人口140977.8724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4.8,总人口性别比降低了2.77个百分点。而反映人口性别比受社会发展影响显著的是百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的变动。百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1953年的88.63、1964年的77.15、1982年的41.79、1990年的30.34、2000年的32.55、2010年的32.69、2020年的41.95。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里,百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降低幅度最大达65.8%。自1990年至2020年百岁人口性别比变化不大并且稳步缓升。所以人口的性别结构是自然属性基础上的社会影响的结果,受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环境所影响而表现出摇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女性人口受益更大,在新中国成立40年内就已实现使女性人口受益最大的高水平,百岁人口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协调学所追求的大协调综合发展目标的首要原则,人口和经济之间、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优化发展过程,也称人口、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内在必然要求,它标志着人口和经济和谐发展,并处于一种彼此互利、共进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李少星 《东岳论丛》2020,(12):168-175+192
城市老年人口分布具有高密度、低比重、高绝对增速、低相对增速的总体特点,但各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老龄化进程差异。城市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型式表现出类型多样性、空间稳定性和趋强的秩序性,并具有单中心化、多中心化、单中心抬升、多中心抬升等变化类型。与常住人口密度分布相比,城市老年人口分布的整体秩序性较弱,且变化程度相对较大,部分城市的增长型式完全相反。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间比较表明,随着城市规模增大,城市老年人口分布的秩序性具有非线性增强特征,单中心城市老年人口的最大理论密度和衰减速率趋于降低。应充分把握城市老年人口分布及其演变的空间规律,促进老龄服务及养老设施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不断深化,中国迁移人口不断向城市群迁移,如何优化城市群人口分布成为每个城市群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选择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人口分布效应。研究发现,城市群人口分布随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不断深化呈中心化态势,相较于其他城市群而言,这一特征在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城市生产率增加效应在不同城市间具有异质性,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均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中获益,但中心城市的获益程度更高,从而导致城市群人口分布的中心化态势。此外,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强化城市群人口分布呈现的中心化态势;随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不断深化,高技能劳动力在分布上也呈中心化态势。在迁移人口不断向城市群迁移的背景下,研究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角度为优化城市群人口分布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可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优化人口分布方面的顶层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其中又以经济发展为最基本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邓小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一贯的求真务实作风和强烈的改革意识,科学地设计了中国经济发展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成为中华民族奔向二十一世纪的行动纲领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珍贵财富。一、目标:质和量的统一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学科。人们在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时,首先都涉及了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问题,这个问题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西方发展经济学在阐述这一问题时,一般都认为,经济进步体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口快速以至过速增长的问题主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料表明,1990年发达国家的出生率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5‰,总和生育率为1.7;而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达28‰,自然增长率高达20‰,总和生育率为3.6(不加中国的话会更高)①。现在,大多数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倾向认为,人口增长快不是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但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研究人口过速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远期目标的需要。一、人口过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分析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就需要揭示和掌握人口发展的规律性,预见人口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发展是制约人口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其规律又是由人口过程中各种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交错的矛盾运动决定。人口过程是自然的生物过程和历史的社会过程的统一。作为自然的生物过程,当然要受有关的自然因素,如自然环境、遗传变异、生理机能等等的制约。但人口过程在本质上是历史的社会过程。人要在社会中生活着,人口群体与生物群体当然有本质的区别,人口群体的一切变动,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协调学所追求的大协调综合发展目标的首要原则,人口和经济之间、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优化发展过程,也称人口、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内在的必然要求,它标志着人口和经济和谐发展,并处于一种彼此互利、共进的态势。无论是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是经济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本质上都是人口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是否适应的一种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人口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系密切 ,人口政策是一项战略性决策 ,人口问题实质是教育问题、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加入WTO,它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影响深远,面对来自国际大财团大量登陆中国市场的大趋势,中国国内各种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急切需要我们研究和采取各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走生态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国经过近50年的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正在向小康迈进。然而,这种经济发展是靠大量投入、高消耗、拼资源实现的,相伴而生的必然是资源过度开发、浪费性使用和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能源国民经济效益系数仅为发达国家平均系数的1/10,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发达国家的3~4倍,能源综合利用率比欧洲国家平均低26%。能源利用率如此之低,意味着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破坏非常之大。我国每年…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指导下展开的。经济发展有不同的类型,根据一国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外贸主导型模式和外资主导型模式;根据一国工业发展和进出口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进口替代模式和出口导向模式。每一类型的模式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怎样结合本国工业化的特定阶段选择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制定工业化战略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者在不否认人口对经济增长/财富增加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又认为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将对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提高产生长期的挤压,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政府大幅度增加国民福利的支出.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西差距的拉大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了要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放在重要战略地区考虑。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不失时机地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迎接现实的挑战,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实现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全国上下极为关心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已为西部的振兴提供了多方面的机遇。机遇之一:国家将为西苏经济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流动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推动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因 :比较收益差别撬动、人口增长惯性促动、市场化进程推动、工业化浪潮启动、城市化进程发动等。建构竞争有序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加快社会转型的民主化进程 ,促进中国人口的有序化合理流动 ,将会是国民资源配置优化和保障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及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创新路径 ,也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