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西夏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形成了以趋利避害、左右逢源、灵活务实为主要特征的对外政策 ,表现出和平交往与兵戎相见的错综复杂性。西夏的对外政策既是西夏与诸政权间力量对比消长变化的产物 ,又提供了其自身发展壮大和与各强大势力巧妙周旋、长期并存的重要条件 ,同时也给当时北方民族关系和政治格局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5,(6):138-143
朝鲜李朝仁祖后期至显宗初年正值中国的南明时期,由于朝鲜与明朝长久以来的密切关系,李朝君臣对南明的存续情况十分关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以民间传闻为主,较少官方消息,使李朝君臣所知之南明与事实多有偏差,尽管如此,李朝君臣以此了解了南明抗清的概况和中国的局势。朝鲜史籍所记录的这些南明信息,对研究南明史及当时的中国社会都有一定价值。而李朝君臣对南明信息持续关注的事实本身,也为了解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3.
文化功能在对外政策中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文化学中关于文化功能的理论运用到对外政策研究中,在文化自变量与对外政策因变量之间建立一种分析架构,以说明文化在对外政策中的表现。根据文化学理论,文化具有定位、定向、规范和认同等功能,反映在对外政策中表现为:文化的定位功能为确定对外政策提供了观察世界及自身的视角;文化的定向功能决定了对外政策的价值追求;文化的规范功能为对外政策的选择限定了范围;文化的认同功能为对外政策中确定与别国的关系提供了文化基础。文化功能在对外政策中不会产生立刻的、直接的影响,它与参与影响对外政策的其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朝作为崛起于边疆一隅的少数民族政权,能够于入关前取得对明朝之优势,入关后扫除群雄,终获开国成功,要因之一是满洲贵族拉拢到一股股日益壮大的汉族势力.入关前,形成八旗汉军、汉族文臣、诸汉藩三个群体;入关后,有八旗汉军、原明官僚士大夫、诸汉藩势力.而各汉族势力之所以与满洲贵族合作,主要在于清朝民族政策不断改善、满洲贵族的汉化取向以及明朝和南明的腐败.争取到汉族合作势力,是清朝奠定基业之要诀,"三藩之乱"后反清重任由下层民众承担,即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从意识形态涵义、特点和功能入手 ,探讨意识形态与对外政策的关系及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首先 ,意识形态通过影响决策者对国家利益的判断而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目标选择 ,如果意识形态导致国家对其利益的错误认识 ,意识形态将损害国家的现实利益 ;其次 ,由于任何意识形态都包含有道义和理想化的政治目标 ,它可以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提供道义上的支持 ,使对外政策显得合理、正义 ;第三 ,由于以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来实现对外政策目标成本最低而成效最持久稳定 ,所以 ,意识形态可以成为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最高明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我国北方民族政权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民族政权类型的划分是由各民族政权的属性及其与主体民族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决定的。作者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北方各民族政权的关系,阐明这些政权发展的层次及特点,并把北方草原的游牧型及东北地区的农业型政权作为“边境”民族政权的类型;把五胡十六国在中原开创的封建割据式政权以及北朝作为“中国”的民族政权类型;而夫余、高句丽等政权则是不同样式的奴隶制政权。建立在中原的属“中国”型政权,建立在边境的属“边境”型政权,同在“天下一体”之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体观是历史形成的,它构成了我国各民族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对外贸易的国家统制是客观的必然对外经济贸易领域中关系全局的权力主要体现在,计划、政策和对外经济活动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就是我国执行对外贸易国家统制必须坚持的“三统一”原则,即:“统一计划、统一政策、联合起来统一对外”。统一计划和统一政策是统一对外的基础,统一对外是实现统一计划和统一政策的保证。这“三统一”是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核心。为了贯彻执行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政策,我国设立了专门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机构——对外经济贸易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政治过程"论证结构,从国家权力与对外政策关系的角度来分析,通过探讨印度对外关系中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国内各界政治力量在国家制定重大对外决策过程中的互动过程及其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深度挖掘出独立60年来印度对外政策决策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揭示了印度对外政策决策的一般性规律,归纳出印度对外政策的决策模式——"双螺旋"决策模式,并对该模式做出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从意识形态涵义、特点和功能入手,探讨意识形态与对外政策的关系及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本文的主要观点是:首先,意识形态通过影响决策者对国家利益的判断而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目标选择,如果意识形态导致国家对其利益的错误认识,意识形态将损害国家的现实利益;其次,由于任何意识形态都包含有道义和理想化的政治目标,它可以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提供道义上的支持,使对外政策显得合理、正义;第三,由于以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来实现对外政策目标成本最低而成效最持久稳定,所以,意识形态可以成为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最高明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制定并成功地执行了正确的对外政策,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外交斗争的经验,在我党外交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抗战时期实际上是我党从事外交工作的真正开始,这一时期对外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党外交斗争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虽然建立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但是由于处在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四面包围中,事实上难以开展真正的外交工作,而且从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其对外战略正逐渐成形。拜登政府表示将以同盟关系为基础重建美国的领导力,在东北亚地区继续推进印太战略的实施。美国东北亚政策的调整与变化,被普遍认为战略指向明显,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将继续利用台湾问题对华进行战略牵制,中美关系仍处于其东北亚政策调整的核心。拜登政府将巩固与日本的盟友关系,这一倾向也得到了菅义伟政权的积极回应。朝鲜半岛问题的走向尚未明朗,缺乏沟通和协作的氛围。受制于国内因素的影响,拜登政府对外修复盟友关系、布局战略重组并非易事。鉴于美国在东北亚的政策调整,中国必须正视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一地区的推进,而且对于中国周边安全稳定也至关重要,中国要积极做好应对。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结束前后,围绕中国政局的发展,在美苏国共三国四方之间形成了独特复杂的互动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局的演变,包括国共和谈、全面内战爆发、中共取得全国政权及其对外政策的制定等等。美苏国共关系的每一次变动,都严重地冲击着东亚的国际形势,并对塑造战后东亚国际格局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族融合与制度革新——十六国北魏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西晋政权的崩溃,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主要的社会现象,出现十六国纷争的局面.十六国时期的前期,北方社会的民族关系经历了从冲突到共处的发展过程,其间各少数民族政权大多采取胡汉杂糅方针和胡汉分治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政治文明概念、结构与政策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政治文明,就是指人民与政权关系中进步、合理成分的历史积聚过程和状态。人民与政权的关系包含着多个层面的内容,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结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强这些具体内容和结构中进步的、合理的成分。人民与政权关系的多维性决定了政治文明概念的多维性,而每一维度的政治文明都包含着相应的政策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15.
翟新 《日本学刊》2006,(3):90-98
日本国际论坛作为日本民间有代表性的对外政策研究组织,长期以来以其多彩的和自主性、开放性为基本特征的研究活动,在政府的外交政策制定、形成特定的舆论、集有关社会力量为国家对外领域的公共资源及增进国家间在对外认识上的交流和相互理解等方面,起了官方机构所不能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曾根内阁推行的对外政策,概括地说,就是积极地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技术、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提高日本的政治地位,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和发展日本的利益。其具体作法是:坚持日美同盟关系;发展日美欧的联合;防范苏联;以亚洲地区为重点,对华友好;改善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去年以来,中曾根内阁在这些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提法,日本的对外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极端羸弱作为最根本的客观动因 ,引发了布尔什维克对外关系思想、政策和策略的重大转变。但只是到斯大林掌权时期 ,苏联对外政策才真正完全 (或近乎完全 )按照政权和国家的双重安全需要而非意识形态理想来规定和实施。如此的对外政策一方面造就了苏联国力的突飞猛进 ,另一方面也导致或加剧了苏联在若干方面的严重内在虚弱。正是这种虚弱 ,使得斯大林将防止或避免对苏战争当作最高国策 ,为此他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后实行了无论从道义还是从历史结果来看都应予以谴责的对德合作方针。依靠斯大林治国模式急速造就的宏伟国力 ,苏联不仅赢得了这场苏德战争 ,也拥有了俄国历史上空前巨大的地缘政治权势和超强国际地位 ,并由此确立了苏联东欧体系。不过 ,由于苏东体系存在多种内在弊端而难逃败亡结局。  相似文献   

18.
英语公示语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在我国与世界接轨的今天,汉英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语用失误是语用学在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现象.尽管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是隐性的,却比语言错误要严重得多.文化差异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而加强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渗透,遵循所使用语言的语用规范和文化规范,是解决公示语翻译中语用失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一个在理论上得到充分论证的关于对外经济关系效率范畴的定义,就不可能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领域中正在取得或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有时甚至难以弄清效果的内容本身、它的自然物质形态.作为研究对外经济关系效率理论问题基础的关键性原理,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不能脱离开整个社会生产效率来分析对外经济关系效率问题.社会主义主权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效率首先是由商品与劳务的出口与进口效率决定的.同时,商品从一国向另一国转移反映了每个国家进行的社会生产的一系列过程.在确定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效率大小时,顾及上述情况是极端重要的.当论及外贸经济效率,以及其他形式对外经济关系效率时,我们是从节约社会劳动原则出发的,  相似文献   

20.
《英印宪政关系——移交政权(1942—1947)》(Constitu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Britain and India——The Transfer of Power,1942—47)是按照英国政府以往的惯例和传统——对外政策文献资料每隔50年(1966年后改为30年)后即可公布——而出版的。全书共十二卷,自1970年以来,在伦敦陆续出版,至1983年6月已全部出齐,其总重量超过50公斤,洋洋万余页,字数近千万。此书由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著名英国历史学家尼古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