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个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仍无公认的定义。据有关资料统计,关于文化的定义,已有200余种。每一种观点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来界说“文化”,使文化定义错综交织。同一概念,不同的人使用时常常蕴涵着不同的含义。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这一问题,以求对文化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客观标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点就是实践第一的观点。通过实践认识真理,又通过实践验证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人们就是这样在不断认识真理的长河中前进。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反复实践中逐渐达于合乎实际,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一次两次实践不能了解其全貌,不能认识其本质,往往要经过许多次实践才能完成。对一个人,对一个政党的认识,要经过长期的考察,既听其言,又察其行,才可达到真正的了解。总结历史,就是要从人们过去的实践中反复比较、研究,从现象到本质,找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对象和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对象和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l中的地位问题,现在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对象是认识和认识所反映的客观物质世界。我对这个观点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对象是研究人们认识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不研究客观世界本身。  相似文献   

4.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为此丛须要从学理的角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命题进行解读和分析.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空、主体、客体以及内容等层面,可以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展解读和探讨.以增强人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如何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新境界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研究和分析,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渊源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本来就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解,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由于这些思想长期以来成为被遮蔽的视域,致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全面、不完整。科学发展观克服了以往发展观的片面性,全面完整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基本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究竟是什么关系?研究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从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科学化,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前提出发,认为“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所以,认识的本质是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认为,不管人的认识多么复杂,认识的本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与此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代表人物却提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决不是反映论而是创造论,并指责反映论忽视了认识主体——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国哲学界也有类似观点,即否认认  相似文献   

8.
2006年起,在我国学科分类目录上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它的设置为这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此作出相应的认识和实际的准备是必要的。首先要明确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性,其次要对目前学科建设中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工作和思路,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引导人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实践上的理论创造,同时提供在未来实践进行分析“理论创造”的思想要求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定义为关于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这一定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强调了它和其他哲学的区别,反映了哲学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体现了哲学的学科性质,能够保持概念的稳定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他定义的弊病。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至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人主要从日本得知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以后至中共成立,日本仍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渠道。中国人主要借助日文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宣传者大多留学日本,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带有浓厚的日本色彩。中共成立后,俄国逐渐取代日本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孙宝林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影响和误导,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始终存在着一些偏颇,例如,本体突出的一例。人们普遍认为,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实,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何?它是否被社会历史的发展所证实,特别是它在现时代的命运怎样?这是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在今天,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经有140余年了。这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创立、发展、更新。 马克思主义是资木主义时代的产物,是当时西欧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矛盾激化之后在思想领域所引起的结果。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家、思想家所讴歌、所憧憬的资本主义,曾经象一轮朝阳一样从地平线上升起,用它的光亮驱走了黑暗,逐渐取代封建主义,在人类历史上划出了一个新的时代——资本主义时代。到19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反对教条主义的科学态度.他们认为,人的思维不可能在某一时期穷尽对世界体系的认识,根本不存在永恒的终极真理,所以对任何理论都不能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教导人们,理论研究必须从事实出发,对任何事物都必须进行辩证分析,理论必须见诸实践并灵活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思想,为人们正确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人性问题众说纷纭。讨论中,各种意见都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有关论述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我认为,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整体观,对于克服对人性认识的片面性,是有现实意义的。 马克思指出:“一物的属性不是从该物同他物的关系产生,而只是在这样的关系中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人性的时候,首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从人与人的关系来揭示人的本性及其历史变化,达到了对人的本质的具体认识,建立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人性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5.
曾昭皓 《南都学坛》2012,32(3):103-108
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确立为一级学科后,对其学科定位多从学科建设去探讨而产生疑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知识体系考察其学科定位是一个学科的内在视角。人类文明知识体系认识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现阶段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构成了全部的人类文明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学科定位随着人们对人类文明知识体系的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从学科管理制度和知识体系发展本身的内在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升为一级学科遵循了学科知识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符合其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知识体系的发展理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不同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解释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实际演化、流变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研究方向,特别强调和重视认知性研究,力图避免落入"从观念到观念""从精英到精英""从文本到文本"的研究套路,努力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真理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未对真理下过经典的定义。目前我国哲学界通常采用的是艾思奇的说法,即“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里的正确反映。”对此定义,我们觉得有可取之处,但在理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重新讨论的必要。真理定义的精确化、科学化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在人类认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指导人们自觉地追求真理,为真理而斗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出发点问题,曾是我国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看法:马克思主义是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中的一家之言?能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对人类怀有浓厚的同情感和怜悯心的人道主义学说?真正能够体现整个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些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和未来命运的问题,需要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做出客观、准确的回答。特别是在目前所谓“人道的社会主义”断送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形势下,重新研究这一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不拟过多地涉及学术界的争论,只想在一个较高的理论层次上,从全面的、综合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出发点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人的价值?怎样看待人的价值?这是一个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们,有不同的人的价值观。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对于充分发挥人们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中的作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利益分析,就是从利益上探究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动力和根源的思维方法。近几年来,这种思维方法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是,我认为无论在学术领域或人们的认识上,对利益分析的内容、主体和性质的理解都存在着片面性的倾向,没有从历史唯物论也就是历史辩证法的根本原则上全面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