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六二年,维吾尔族著名诗人铁衣甫江在一首《柔巴依》中写道: 我写诗,不是出于兴趣, 对于我,诗与良知和生命浑然一体。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自己的创作道路、生活道路和人生观富有哲理而又形象的概括。写这两句诗时,他已经历了十五、六年的创作生涯,写了许多好诗,而在十年浩劫期间,他为了诗,为了诗的良知——人生的态度——他遭受了诬陷与迫害,几乎丧命。因此,这两句诗可以成为理解他全部创作的要旨,是开启他创作密室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肖瑞峰 《云梦学刊》2020,(2):108-117
刘禹锡与韩愈的唱和诗今仅存《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这首以剖白心迹、倾诉心声为主旨的五言古诗的问世,在刘禹锡的创作生涯中是一次飞跃:不仅大幅度拓展了诗的容量与张力,而且强化了诗的抒情功能,将此前的泛泛言志导向"不平则鸣"的渠道。它为刘禹锡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调、规定了方向、设定了路径。以这首诗为契机,刘禹锡在历史舞台上的角色定位开始由政治家向诗人嬗变。或者说,从这时开始,他才集政治家与诗人于一身,同时扮演两种角色。并且,舞台的重心开始悄悄地从政坛向诗坛转移。此外,由这首寄兴深微的唱和诗,还可以透视两位诗人和而不同的君子之交。  相似文献   

3.
张伟 《阴山学刊》2009,22(1):56-58
赵剑华是应运而生的时代歌者,他倾情于钢铁,在诗中频繁地书写钢铁,而且贯穿他创作生涯的全过程,“钢铁”成了他诗作的核心意象,写钢铁的诗构成了他诗创作的主调。“钢铁”之为意象,已然不同于物质的、物象的钢铁那般冰冷、僵硬,而注入了诗人饱满的情感,他把钢铁的品格与钢铁工人的品格融合在一起来讴歌。现代工业的壮阔,产业工人的豪迈,诗人赵剑华的男人气概,冶为一炉,铸成其刚健道劲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诗人在"诗史"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诗史源于诗人的"史笔","史笔作诗"使诗歌具"史体".诗人对诗歌历史价值的再认识,促使"以诗纪史"成为诗人自觉的创作理念.诗人倡导诗歌要"补史之阙","诗可以正史之讹"、"以心为史"、"史外传心之史"新观点诞生,文学家亦对诗人主体性和诗歌抒情性进行重新认定.明末清初诗人独特的"诗史观"促进了叙事诗的发展,叙事与抒情相融合的诗史创作与以前的"诗史"创作拉开了差距,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都是以往中国文学史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5.
诗人创造了诗,诗人是整个创作过程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诗人的体验和感受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在诗歌作品中呈现,都必然以明显的情感特征反映出诗人主体精神的影象.从这个基点上看问题,诗人在创造的同时,他也必然体现为一种“角色”.所谓诗人的“角色”就是诗歌作品中表现出的由诗人主体精神形成的艺术“人”化形态,是诗意创造及传达的通道.诗人的“角色”是诗人个性的物化显现,对于诗的表现具有决定意义.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强化创作和阅读中的“角色”意识、理解诗的个性特征都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6.
《热爱,是的》(珍藏版)本书收选了陈超先生创作的诗歌精品。对生存和生命的深入吟述,是陈超诗歌一以贯之的姿势。在他看来,一个成熟的诗人应具备"双重想像力",即美文想象力和历史想象力。他的诗没有人格面具,读之,我们既面对着一个阅历丰富、令人信赖的有趣的诗人,又会有一种"照镜子"般的感受,在他的诗中我们发现了自己——似乎我们与诗人合作将诗"再写一遍",直到它深深捺入不同的个人的心中。这种平等的磋商  相似文献   

7.
废名的诗与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废名的诗与禅有难解的因缘,不从禅理、禅趣、禅思来解读他的诗,是难以深入其堂奥的。废名小说创作的质与量远在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之上,然而渗透在他小说中的却是诗的精魂。他“写小说却象蒸溜诗意,一清如水”。废名曾自道写小说是“分明地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探究诗人的废名,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作为文学家全人的废名,更深一步透视废名的诗化小说,也可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寻得某些启示。上篇:精神的“逍遥游”废名的诗歌主要创作于三十年代。在新诗史上,他被认为是一位具有现代主义诗风的诗人。废名的诗不象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表现的多是雨巷中寻梦的寂寞惆怅与彳亍于街头的凄惋迷惘,他不焦不躁,内心宁  相似文献   

8.
<正> 一九五六年,我与克家先生相识于青岛,此后也常去看望他,也读过他的一些著名诗篇,可谓相熟。但要真正认识他,还得读他的书。《诗与生活》这本回忆录,主要是谈他的诗创作扎根在生活里的真理。为窥探诗人的诗心,又拜读了他的《学诗断想》,这才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和他的诗。以上两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说透了诗源于生活的真理,连艺术技巧也扎根在生活的泥土里,这得之于诗人对生活的细密观察。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代初,活跃于中国文坛的文学研究会中,有两位影响极大的散文作家,一个是以《寄小读者》闻名于世的冰心,一个就是以《踪迹》、《背影》脍炙人口的朱自清.朱自清本是诗人,早年从事诗创作,“五四”时期即写新诗,他的第一首诗《光明》就是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代写的.一九二二年创作,二三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诗坛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九二四年出版了诗文集《踪迹》.一九二五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创作转向散文,一九二八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一代散文大家.正是由于他是诗人,因而他的散文就充满着浓郁的诗意,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一种诗意”.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1962,(3)
在山东大学第七次科学讨论会上,中文系高兰教授报告了他的论文《论诗的构思》。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他首先从理论方面对诗的构思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了探索之后,接着便通过对一些诗作的具体分析和反复研究,论述了诗的构思与诗人的思想水平、生活感受,艺术概括和创作能力等等的关系。进而指出它又与诗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思维,以至于驱遣语言文字的本领,也都是息息相关的。在这里他特别从诗的语言特质结合着诗的构思问题,强调了许多古今优秀诗人锻字炼句实际都是与整个诗的构思不可分割的看法。认为诗  相似文献   

11.
<正> 陆游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仅示子诗就有二百余首,这在我国诗坛上实属罕见。诗人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抒发自己爱国之深情,报国之壮志,并自始至终把这一情感灌输给他众多的儿孙。正因如此,他的示子诗并非寻常的训诫之词,而能给人以感染,以激励,堪称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杰出的戏剧诗人曹禺 ,赋予其作品诗的情感内质、诗的显在体征和文体精神 ,这使他的戏剧创作从审美意义上真正具备了“剧之诗”与“诗之剧”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诗人,郭沫若不但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而且在中外诗论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诗歌创作的见解。作为诗歌翻译家,他就诗歌翻译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提出了“风韵译”、“创作论”、“共鸣说”和“以诗译诗”等诗歌翻译理论;在实践上有感而译,作译并举,译诗形式丰富多彩,译诗的音乐性特别强。因此,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诗人译诗、知行合一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杜牧是晚唐前期一位刚直耿介,忧国忧民,有着建功立业,经邦济世政治抱负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有许多篇章深刻反映晚唐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抒发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洋溢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的诗取得了高出于同时代其它诗人的思想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臧克家:从农民诗人到人民诗人吴奔星我国著名的老诗人臧克家同志,创作道路长达60余年,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发展的历史相差无几,几乎可以说他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的新;日体诗集、诗论、诗评以及关于诗史的长短论文,为数甚多,尚无精确的统计...  相似文献   

16.
试论陆游的蜀中诗胡蓉蓉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为国家、为人民忧虑了一生,奔走了一生,歌唱了一生。陆游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作品特别丰富的一位诗人,存诗九千三百多首。他的创作可分为早年、中年、晚年三个时期。中年,在川陕八年,共写诗一千多首...  相似文献   

17.
张九龄是初盛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从整体风貌上看,他的诗兼有宫体诗、兴寄诗与山水诗,诗风明显地呈现出由初唐到盛唐的过渡性特征。从创作历程看,他的诗歌创作随时间、身份的变化亦有明显变化。以开元十五年为界,他的宫体诗多作于前期,而山水诗和兴寄诗多作于后期。在京为官多作宫体诗,谪居期间又多作山水诗与感遇诗。研究张九龄诗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唐诗由初唐到盛唐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戴金波 《船山学刊》2013,(2):147-150
赵东曦随张说贬到岳州之后,他积极参与张说等贬谪诗人的游宴酬唱活动,创作了大量的贬谪诗,成为当时岳州贬谪文人群体的重要一员。在这些贬谪诗中,他积极介绍和描绘岳州著名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自由抒写遭受贬谪的苦痛和郁闷,为宣传岳州,推动湖湘贬谪诗歌的创作乃至唐代山水诗的繁荣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舒婷称顾城为"童话诗人"之后,新时期文学界一致将顾城看作是当代唯一的一位"童话诗人"。但考察顾城一生所创作的2000余首诗歌,远不是一个"童话"可以概括的,其中存在大量的"非童话"因素。从创作历程上看,顾城的"童话诗"主要是在其创作早期完成的。这部分诗歌作品在顾城2000多首诗歌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从创作内质上看,代表着顾城诗歌艺术水准的并不是其"童话诗",而是他以反思文革为背景的、带有强烈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朦胧诗"。即使是顾城早期的"童话诗",从写作目的来看,也大都与"童话"精神有所背离,其中有太多的与恐惧和死亡相关的"反童话"因素。这些"童话诗歌"从批判社会的意义上来解读更符合其诗之本意。因此,从整体上看,以"童话诗人"给顾城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诗歌全貌的一种遮蔽,甚至是一种深刻的误读。这种定位既不利于我们全面认识顾城,也大大矮化了顾城的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新时代的著名诗人,他对我国新诗的发展贡献卓著,但他在《沸羹集·序我的诗》中却说:“我不大高兴别人称我是‘诗人’,但我却是喜欢诗。”郭沫若确是“喜欢诗”的,除创作之外,他还写过不少关于诗的评述,尤其对鲁迅的诗,推崇备至。在《鲁迅诗稿》序中,他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说来奇怪,鲁迅也不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诗。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