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生成、动态发展的进程。人类正在不断地跨越时间和空间等天然障碍,跨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习俗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交流与沟通,正在达成越来越多的共识。在全球化席卷世界的过程中,它将改变文化生存、发展的时空图景,推进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并导致矛盾、冲突和对抗的经常化、明朗化。从全球文化生态平衡的视角看,应该融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民族化、文化进化论和文化相对论于一体,追求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文化的开放性和自我认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文化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在信息时代特定条件下文化互动的主要动源 ,探讨在互联网环境中人类社会各种文化体系彼此作用 (互动 )的状态及其成因。文章认为在线空间对人类各群体的文化心理定势和文化价值取向会产生裂化与亲和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网络上不断抗衡的文化势力 ,揭示了信息时代的强势与弱势、规范和失范、主流文化和反文化之间彼此消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 ,到网页上去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去锤炼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去学会严肃的思考 ,这种“从虚拟空间观照现实生活”的研究方法可能成为文化转型期端正自己文化心态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类整体发展时代的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性是人类文化的精神血脉,但以物质、工具、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性实践导致了文化被切割成碎片,肢解了文化的整体性.因此,文化哲学在对人的主体性价值的探寻中关注完整的生命存在方式并致力于"完整的人"的塑造,致力于通过文化的整体性价值来表达人类理想.全球化使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整体性变化,为重建文化整体性提供了契机.文化全球化所呼唤的文化创新主要包含全球文化一体化、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个体与类的统一这三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5.
典故的隐喻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民军 《唐都学刊》2004,20(4):135-137
典故是人们在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 ,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 ,典故的产生和典故的使用都是隐喻式的。典故的隐喻性这一特点表明人们在以文化语境为基础 ,通过想象、联想、映射等途径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时 ,典故的隐喻文化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发展到全球化时代,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往往使一些以物质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现代企业,淡化了人类哲学伦理价值上的崇高追求,从而在文化上迷失方向。然而,蕴含在人类哲学伦理价值中的文化理念,却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企业发挥着精神“发动机”、价值“导航仪”、伦理“制动器”的作用。企业经济理性、经济德性与诚信之道构成的文化理念,才是现代企业永续经营的真正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二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相志  魏伟 《学术交流》2006,(10):183-185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空间中纵横不同的两个维度。前者是以理智为主导的实证性文化,侧重理性思维;后者是以直觉为主导的非实证性文化,侧重感性思维。尽管客体差异及运作规律不同,致使主体思维方式与认识方法不同,但在文化体系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整体中,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依靠科学技术诞生的物质成果越来越依赖于人文文化,人文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世界;科学的社会建制体现了科学活动的文化价值和惯例,科学文化的制度层面渗透了人文因子,并体现着人文文化的要求;科学精神不仅求真,而且求善,人文精神不仅求善,往往与求真密切相关。二者都致力于人类的文明进步和人自身的完善,因此,促进二者的统一,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王茜 《社科纵横》2024,(1):11-15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确立和系统阐述,为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华文化,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理论内涵,认真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开辟的广阔前景,以互学互鉴为践行路径,以合作共赢为价值取向,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文明交流中增进各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一道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汇聚力量,为人类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构筑坚实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 《社科纵横》2009,(9):80-81,67
法律是一种文化,法治同样是一种文化。但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对范畴。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性、发展性和借鉴性等特性,法律文化是法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结果。法律文化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法律现象的总和,法治文化是指文明的、先进的法律文化,不但指先进的法治物质存在方式,而且指人们的一种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一种文明的法治生活方式,二者在建立的基础、价值取向、普世程度、实现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刘军 《社科纵横》2011,26(5):130-132
网络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在信息网络中延伸和拓展的一种全新文化形式,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具有深重影响。高校思政课发展要与时俱进地延伸和拓展,就必须以新理念新思维新取向构建与之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时代转换,"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反思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性语境.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法律文化交流与冲突进一步加剧,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多样态的发展特点.可以预见,伴随着冲突与融合的不断扩大,法律文化全球化将成为世界法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律文化全球化本质上并非生成一种普适的法律文化,而是各民族法律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多元化与趋同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要保持民族法律文化的自我认同,正确处理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本土法律文化与外域法律文化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2.
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 ,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基础上 ,集中代表着这种文化的价值 ,反映着人们最一般的价值取向。美国是普遍主义较为盛行的国家 ,其普遍主义的文化精神渗透于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的特殊主义文化精神更为突出 ,也较为典型。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也具有互补性和共处性。在建构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创造人类文明的实践中 ,人们不应简单地将这两种文化精神对立起来 ,而应各取所长 ,促进它们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马俊领 《社科纵横》2008,23(11):128-129
中国儒文化具有外在背谬与内在调和相统一的特质.这种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对偶范畴的共存之中:从思维分层上来讲,中国儒文化的超越性和世俗性特征共存;从价值取向上看,中国儒文化内圣的诉求与外王的诉求共存;从概念内涵上分析,中国儒文化把"德性"与"问学"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从概念外延上梳理,中国儒文化这种特质涉及到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的调和诸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新千年的怀特海、中国及全球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特海所创立的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尽管这两种思想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 ,但在上一个世纪均遭到人们的不同程度的冷遇。进入 2 1世纪 ,随着世界格局的千变万化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越发凸显出它们的合理价值 ,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观念。文章从诸多方面论证了这两种思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先生的“世界文化三期论” ,是一种大儒学学说。其基本的思想内容是站在文化哲学的角度 ,通过对于西方、中国和印度的三种不同文化之特质及其各自的文化历史发展的观察、分析和比较 ,提出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表现为三种不同的路向、并依照这三种路向递次演进的观点 ,以及提出了未来的人类文化将是儒学代表的中国文化翻转为世界文化的思想。梁漱溟的这一思想对于后来的现代新儒学所主张的儒学复兴为世界文化的各种大儒学思想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反对统一性     
威尔逊认为应该以大脑生物学为基准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其理由在于大脑生物学将为我们提供关于人类一切意识和行为的最终解释。但是,普特南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关系和人的大脑—心灵关系之间的类比指出,硬件语言和软件语言作为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都有其各自的应用语境,文章由此出发论证了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现实可以进行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有其各自的存在价值。因此,追求知识的统一是不必要的,而文化的多样性应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从宇宙观到认识论的各种思维方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各方面自在和潜在的指导原则,就是传统。传统包含两个层次:“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中国的古籍就是中国文化的遗存,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积累下来的解读和研究构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不断增长的谱系。这个“过程”因不同主体对不同时代的典籍和事物的不同解读和诠释而各异。这个“过程”所形成的传统也就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跨文化对话中的传统特别是“建构性”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强调“有机整体的系统观念”,抵制全球文化的单极性和同质性,为不同文化的平等共生提供理论根据,争取多元文化在全球的胜利。在世界进入多元多变的时代,研究传统的变异性和持续性,研究传统在跨文化对话中的发展,将使传统成为一种积极力量,推动人类精神世界的创新,推动人类走向更合理、更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李德顺 《求是学刊》2002,29(2):9-15
本文就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多元文化的命运问题 ,作出了一点思考。认为文化 ,特别是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业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如何对待全球化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格局方面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两种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文章分析了这两种基本态度各自的思想理论前提、特征和主要表现 ,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思考和回答的理论问题 ,并以“9.1 1”事件为例明确地指出 ,过于极端化的文化价值普遍主义立场 ,是可能引发国际恶性冲突的重要根源。因此主张探索一种新的文化价值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艳君 《学术交流》2007,(8):169-171
和谐文化建设与和谐世界理念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世界理念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纲领,倡仪各国努力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充满着博爱情怀和理论智慧,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谐文化建设与当代中国外交的和谐世界理念,二者互为促进,互为包容:和谐世界理念及其实践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和谐的发展环境、重要的国际机遇与巨大的智慧源泉;和谐文化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武器,二者统一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对中华民族在和谐理念指引下实现新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意义世界的拓展过程 ,是人类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解放的过程。为了克服自然存在的无意义 ,人类付出了顽强的努力。不论神话、宗教、科学、艺术还是历史 ,都是创造和追求意义、拓展人的意义世界的积世累代的不懈努力。正是这种努力 ,使文化的各组成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文化整体。人们对意义世界的研究 ,应该有助于使文化变革成为更加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