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引擎,中国式城市现代化孕育着巨大的科技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创造。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重塑了城市现代化的实现模式,培育了城市现代化的新动能,还为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从理论层面看,数字化转型能够赋能“创新城市”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能够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文化能够赋能“人文城市”建设、数字技术能够赋能“韧性城市”建设、数字生产力能够赋能“宜居城市”建设。从实践路径看,应当因地制宜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打破城市内部数据流通壁垒,加快城市中“数实融合”水平,提升城市智慧化治理能力,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对城市现代化的赋能作用,提升我国的城市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廉政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旗帜下展开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经济建设是廉政建设的根本目的 邓小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它一切任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以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具体措施,对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仍具有启发的借鉴意义。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应注意克服一些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内在矛盾性。正确地、辩证地认识经济全球化现象及其本质,对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必须站在时代前列 ,深刻把握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能动地进行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党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积极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导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主要的要素。发展生产力离不开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更要把人的现代化放在首位。因为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和实际承担者,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和社会结构的现代化离开了人的现代化,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人的现代化程度实际上已成为判断一个社会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需要具有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建设“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与发展方式.目前,贵阳市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信息化城市之一.建设"数字城市",对实现贵阳市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和社会的振兴繁荣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贵阳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必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生产力观。认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发展生产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展生产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等。这些理论,对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经济形态背景下 ,选择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力发展战略 ,对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不同的作用。通过对三代领导集体的生产力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 ,可以得出结论 :只有切合经济形态特点的生产力发展战略 ,才能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除了必须加速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外 ,人的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著。人口素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直接决定因素 ,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运动 ,实际上就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人口素质的提高能有力地促使社会的全面进步 ,使政治稳固 ,经济繁荣 ,科技进步 ,保障健全 ,人民安居乐业。人口素质的水平还通过人口的生育观念、消费方式、资源的开采与使用效率以及环保意识等方面间接地影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能直接促进人才经济、注意力经济、创造力经济的发展。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发展文化产品,发展旅游观光业,吸引投资与定居者。而政府应通过城市规划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生产力,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产力与提高经济效益,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确认识生产力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探讨发展生产力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正确途径,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显然是十分有益的。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受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的。本文主要是站在生产力内部矛盾的角度来探讨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运动发轫于晚清,经过百余年的艰苦建设和曲折发展,至20世纪末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经济活动的推动作用最大。在20世纪前期,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商业贸易的发展,到了20世纪中后期,城市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工业化的推动。伴随城市化进程,20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日益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城市有机体的形成和城市功能的复合化。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苏州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蕴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地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将其融汇进新时代的文明中去,创建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苏州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其丰富的文化蕴涵表现为一种文化生产力,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历史经验表明,“以城市群为依托”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为高质量城镇化提出新的要求。从“人的城镇化”出发,迈向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握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规律及阶段性要求,以新发展理念科学地建设城市规模体系并改善人口空间分布,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动态地破除现阶段城镇化过程中粗放城市蔓延、规模体系失调、劣质空间形态、激进土地出让等问题,在协调发展过程中优化空间布局,在规模增长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深入推进中国式新型城镇发展模式,改善城市群结构,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可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这个历史唯物主义范畴,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中获得或创造适合于人们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经济工作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是我们改革的中心目标。因此,探索生产力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动力问题,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我们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但这都是谈生产力外部的动力问题,而生产力是不是有内在动力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城市文化的有力支撑。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既关注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又致力于高品质的城市文化建设。河南省城市文化空间构建中虽然出现了情感生产不足及负面的情感体验,但通过建设“以人为本”的中原城市文化、构建中原城市美学及创新中原艺术传播等途径,可以实现河南省城市文化与主体情感的正向互构,彰显人文城市的魅力,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的准确定位、合理建设、有效传播,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文化构建与传播中存在重“术”轻“道”、追求大而全、缺少灵魂等偏差,由此引发城市建设的无序化、城市文化的碎片化、城市民心的少归感等问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解决好文化建构与传播的问题,将会提高城市居民归属感,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坚持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体现,是与时俱进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在进行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的实践,将为我们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新局面、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加快改革步伐的进程中“加快经济立法”,健全社会主义经济法制,是促进和保障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