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水浒传》中的詈骂词“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中“鸟”用作詈骂词的例子共有一百七十八个。透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鸟”作詈骂词使用的情况不仅《水浒传》中存在,其它同时代著作中存在,而且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论实词虚化     
王力先生在《中国文法学初探》中说:“在文法学上,有所谓‘意义成分(Semanteme)’与‘文法成分’(morpheme)。”并列表指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意义成分”,介词,连词,助词等属“文法成分”。很显然,这是对词类的两大分野。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把这两种成分称之为实字,虚字,而且在立言行文中很注意这两类词的运用。““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清波杂志》卷七)“用虚字要沉实不浮,用实字要转移流动。”(《雅论》卷十五)但对于这两种成分的转化却很少论及,近人开始注意到了。而且大都肯定实词虚化是汉语虚词演变的一种主要现象。  相似文献   

3.
王力教授很早就提出:“在上古汉语里,判断句不用系词。”①“‘是’字在上古只当代词和形容词用,直至六朝以后,才用为其正的系词。”②王力教授所说的是上古判断句的主要特点,这已为语言学界所公认。 又有徐德庵教授也曾提出:“是在先秦文辞中,已经可以证明肯定系词‘是’‘惟’‘维’‘为’的存在,有的还跟否定副词‘非’对举成文。”“上古汉语中,肯定系词‘是’是否已经在使用,……却是已经在使用。”③而且他还举出23个例证。 也有《古代汉语》教材,在论述文言文用“是”字表判断时,认为“‘是’作为判断词,是从这种复指前文的指示代词‘是’发展来的。它复指的作用逐渐减弱,帮助判断的作用逐渐加强,于是便由指示  相似文献   

4.
陈思坤 《云梦学刊》2000,(5):86-88,,98,
《水浒主》中“鸟”用作詈骂词的例子共有一百七十八个。对这此最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鸟”作詈骂词使用的情况不仅《水浒传》中存在,其它同时代著作中存在,而且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我写第一篇小论文《“洁具”与“洁面喱》,是一个不断磨练、不断感悟的过程。第一步是选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题能否做到大小适中,难易适度,对初学者兴趣的培养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洁具’与‘洁面’”这个题目,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卢卓群教授的引导下提出来的。2 0 0 1年3月份,卢老师要我们结合学习现代汉语进而学习研究问题,他让我观察两个新词:一个是“洁具”,另一个是“洁面”。卢老师启发我思考这样的问题:两个词在结构上是否一样?我大略一想:洁具,洁+具;洁面,洁+面;都是形容词性语素+名词性语素,于是回答:这两个词结构…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中的量词十分丰富,其使用方式极具光彩。它的类别基本上可分为:物量词(包括专用的单位词、专用的名量词、借用的名量词)和动量词(包括专用的动量词、借用自名词的动量词、借用自动词的动量词)两大类,与现代汉语相当。但是也有许多量词的用法非常独特,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和共同点,是汉语不断地在继承中发展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7.
汉俄名词、形容词比较研究沈燕刘小南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族;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汉语属于依靠词序或虚词表示语法关系的“孤立语”;俄语则属于词的本身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汉语和俄语各自按照不同的方向发展。尽管汉语和俄语的发展方向不同,但是汉...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是”的词性及用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是比较特殊且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它一般是被看作表示判断的动词,所以,过去有不少语法论著认为“是”字句就是典型的判断句,它的宾语或补语一定是个名词性的成分。但是,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复杂的,实际语言的复杂性带来了词的复杂性。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是”除了作动词外,还可以作副词、形容词、连词或代词等;“是”的后边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谈现代汉语中“是”的词性及其具体的用法。 需要说明的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语素,如“于是”、“但是”、“可是”、  相似文献   

9.
确定有主句的子系统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主语角度,一是谓语角度。从主语角度看,能作主语的语法单位有代词、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和名词构成的联合词组、同位词组、“的”字词组、数量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等,因为主语一般是传达旧信息的,情况比较简单,因而从这种角度所作的分类对我们提纲挈领地把握汉语无限丰富的句子没有多大的帮助。从谓语角度看,能作谓语的成分有两类,一类是词或词组,二类是传统语法的分句共主语的复句。名正方能言顺,我们可以把谓语属于第一类的句子叫做单谓语句,把谓语属于…  相似文献   

10.
一、论题的缘起1998年1期的《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在“把语言文字研究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栏目中组织了一批专稿。其中,有两篇文章值得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一是《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应以字的研究为基础》,强调语言的民族性,认为:“汉语的结构核心是语义……印欧语的结构核心是语法”,“与语言结构的性质相联系的问题就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印欧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而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词’在欧洲语言里是现成的……汉语恰好相反,现成的是‘字’……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本来没有…  相似文献   

11.
1985年沈有鼎先生在一次讲《墨经》的课程中指出:“‘攸,不可两不可也’,在‘不可’中间加‘两’字,‘不两可’是矛盾律,‘不两不可’是排中律.”并且认为:“《墨经》拿不常用的‘攸’用为逻辑术语,是说一对矛盾判断,过去把‘攸’完全改为‘彼’是没有脑子的.”沈先生还让我们把有的“彼”字改为“攸”.除了把“彼”改为“攸”,我们持相反意见外,其余我们认为沈先生的见解都是正确的.我们认为把“彼”都改为“攸”不一定合适的理由如下:一则张惠言据说校经,作“彼”.二则“攸”一般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如“君子有攸往”(《周易·坤卦》).或者放在主语与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如“风雨攸除”(《诗经小雅·斯干》).或者作处所讲,如“为韩结相攸”(《诗经·大雅·韩奕》).也就是说,“攸”字多用于动词前面或放在主谓之间,不如“彼”灵活,指代性更广泛.还有更主要的一点是,“攸”的古汉语涵义“所”、“就”、“处所”与辩似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而“彼”有“相对”的涵义,它可作指示代词,指代“那”与“此”相对,如“息壤在彼”(《战国策·秦策二》),又可指代“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如“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而辩不能一人去辩,  相似文献   

12.
《“兰若生春夏”小释》一文(按,载本刊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云:“兰若生春夏”之“‘兰若’应当作为一个词组来看待,解释为‘美好芬芳的杜若’。‘兰’是名词用作形容词,修饰‘若’字,成为偏正关系的词组。”我觉得,这里把“兰”说成是“若”的修饰词是不妥的。古人常把名词的“兰”用作形容词,去修饰另一名词,而构成合成词组,如:兰亭、兰闺、兰室、兰章、兰言等等。但似乎还找不到一个同类修饰(偏正词组)的例子,即以“兰”修饰另一植物的例子。而只能见到同类并举(联合词组)的例子,如兰桂、兰蕙等(反义对举的如兰艾)。可见,“兰若”一词只适宜释为“兰”和“若”两种香草。兰,当是指兰花(也叫山兰、草兰、朵朵香),因其春季开花,故又叫春兰。春兰常和秋菊对举而言,如“春兰秋菊异时荣”(石贯《和主司王起》诗),“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楚辞·九歌·礼魂》)。可见,把“兰若生春夏”之“兰”释为春兰,是既符“生春夏”之意,也合落秋风之意的。古诗云:“兰若生春阳”,其“兰若”之“兰”也正是指的春兰。  相似文献   

13.
杨烈雄  杨波 《学术研究》2006,(9):145-146
关于文言谦称尊称的词类归属,第一种看法认为是名词,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或者形容词用如名词)不是代词,所以它们不受代词规律的制约(在否定句中不放在动词前面);但是从词义上说,它们又表示了‘我’或‘你’”。[1](P356)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和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都沿用了这个看法。第二种看法认为是人称代词礼貌式,如周秉钧编著的《古汉语纲要》把文言人称代词分成两类,其中第二类是人称代词的礼貌式,包括谦称和尊称。[2]但并没有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我们认为,“谦称、尊称是名词”的看法欠妥,…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社会上一些人们的口头语,特别是书面语中,乱用甚至滥用“您”和“您们”的词语现象,还时有所闻。对此,有从语音理论上和语法规范上给予考诠的必要。 从汉语的发展观点看,“您”属“你”的敬称,是由复数演化来的。“您”原是一个表示第二人称复数的单音词。“‘您’就是‘你们’的合音。”“后来,‘您’和‘你们’有了分工,‘您’用于单数,‘你们’用于复数。”至于在北京话里,“您”没有复数,北京人历来不用“您们”说话、写作。现代汉语普通话,规范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普通”一词,即普遍、共同的意思,毫不意味着平平常常、普普通  相似文献   

15.
“努力”一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推广处编的《普遍话三千常用词表》把它看作是“形容人的品性、行为的”形容词,冯志纯、周行健二位先生主编的《新编汉语多功能词典》也把它看作形容词,而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却把它看作动词。可见“努力”一词的词性,有些语法专家的意见也  相似文献   

16.
秦汉“同居”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书·惠帝纪》载诏曰:“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家唯给军赋,他无所与。”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同居考》说:“‘同居’二字始见于此诏,《汉律》之名词也。汉人如何解释,已不可考。”沈氏以“同居”为法律名词是正确的,然他断言“同居”二字始见于上引汉惠帝登居诏则非。在《汉律》问世前,“同居”一词在《秦律》中屡见不鲜,而且就其作为法律名词所包含的实际内容而言,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关于“同居”一词的含义及其所适用的范围,唐人颜师古注上引汉惠诏书曰:“同居,  相似文献   

17.
《汉语学习》 1999年第 3期发表了谢永玲先生“也说‘是’字句”一文 (以下简称“谢文”)。文中“‘是’也具有副词词性”部分 ,论述得很有说服力 ,读后颇受启发 ,但就全文来看 ,应该说有些问题的阐述还欠全面 ,有的观点还值得商榷。一、关于“是”的词性  关于“是”的词性 ,谢文第二部分以“‘是’的语法功能”为题专门进行了论述。为商榷之方便 ,全文抄录如下 :  通过上面对“是”字句类型的归纳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现代汉语中的“是”字有三种词性 ,它属于兼类词。1 形容词。意为 :正确 ,对 ,例如“是”字句类型 (一 )。这时…  相似文献   

18.
论汉语非谓形容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在现代汉语里,有许多词在词类系统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它们既不象名词那样能够作主语和宾语,又不像动词和形容词那样能够直接作谓语,而只能用来修饰名词,充当定语。朱德熙先生把这类词称为区别词,看成是形容词之外的一个词类,属于体词性的词类。吕叔湘先生则把这类...  相似文献   

19.
陈军 《江海学刊》2004,(5):218-219
世纪之交 ,在对中国现代戏剧历史进程的回顾、反思和前瞻中 ,董健教授曾撰文呼吁 :“现代戏剧研究要补课。第一要补‘现代意识’的课 ,第二要补科学的‘戏剧学’的课 ,第三要补‘戏剧史料学’的课。”(《话剧研究要补课》 ,《社会科学辑刊》2 0 0 1年第 1期 )他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戏剧史料学的重要性 ,指出 :“这是百年话剧研究的最弱项” ,“戏剧史料的发掘、甄别、考证、编纂、出版 ,都有大量的工作有待我们去做”。而《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 ,董健主编 ,顾文勋、陆炜、胡星亮副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 …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流行此种说法:“蛮”为汉族对南方少数民族侮辱性称呼,“蛮”即“野蛮“、“不开化”之义,“蛮”字从虫,即表示不把他们当人。如《民族语文》82年1期37页:“从意义上看,‘蛮’是个贬称,古代泛称南方少数民族。”白耀天《僮族源流试探》:“(有的人)不审慎地考证就把史书上的‘蛮’……完全加在僮族的头上,试想僮族怎么能接受呢?我们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