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萨满”一词的词源和词义问题,是萨满教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多有歧义。本文在批判地借鉴各种说法的基础上,对“萨满”词源和词义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3.
蒙元耀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58-161
词汇研究是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词义是一种可靠且富有成效的路径。一般的比较结果显示,壮语北部方言与布依语接近,而南部方言则与傣语、泰语等接近。核心词汇的一致性越大,说明用来比较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就越密切。核心词汇的词义有整齐的对应,则两种语言在许多领域会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共性。语言发展的进程不一样,其语音面貌和词义也许会有所改变。假如在比较研究之际有意识地用历史眼光来进行观察,会发现其中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语音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4.
5.
6.
7.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工"在撒拉族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撒拉族地区有"撒拉八工外五工"的说法。关于"工"的来源与解释,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根据民族学、历史学材料,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对撒拉族"工"的名称来源进行了新的阐释,提出"工"来源于汉语,原意为"工区",后发展为相当于乡一级的行政区划的观点。"工"是清王朝加强对撒拉族地区统治的产物。正确分析"工"的词源,无论是对了解撒拉族社会文化,还是理解清朝王朝如何具体将"边疆"地区真正纳入其直接而有效的统治范围当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侯昌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3):55-57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专用词语由于泛化使用而衍生新的词义,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专用词语词义泛化更为明显突出.专用词语泛化的内在机制是人们思维的隐喻性.泛化的程度有差异,隐喻性程度也不一样,临时泛化的很明显,完全泛化的越来越模糊. 相似文献
9.
胡凌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Z2):130-132
词义变异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是语言规范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根据词义变异的特性,有三条评价其是否规范的标准:与原有的词义是否有联系;是否切合所处的语境;变异后的词义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修辞效果.其中,第一条标准是根本,第二、第三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提出"群队→部落→酋邦→国家"的国家起源新进化论模式.该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以"酋邦"取代摩尔根的"部落联盟"作为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阶段,以印加等"原始国家"取代古典希腊城邦作为早期国家的典型.该理论总结了当代人类学的积极成果,基本上反映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组织向国家演进的阶段性特征,近年来还得到了我国考古学成果的有力支持.不过,该理论也存在对社会进化原因的功能主义解释以及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持"融合论"等错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集中讨论了近代中国建国实践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建国理念:共产党的人民国家模型与孙中山的民族国家模型。对于这两个建国理念及其各自的特点差异历史必然性做专门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一词出现在晋武帝时期,渐为国人普遍接受和使用.具有地域、民族、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涵义,并应用在宫门、天文、殿名、官职、郡名等方面.到了近代,随着西方的入侵、华夏中心主义的解体,传统的"中华"涵义消退,代之而起的是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涵义.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适遇良机。民族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将为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宽松环境;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又可能产生新的民族矛盾和摩擦,又为民族权利和民族利益这一民族关系的发展提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民族学视野中的阿富汗国家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的视角探讨阿富汗重建问题。通过考察阿富汗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所依存的历史与社会背景、表现形式和内涵、两者间的悖逆关系与产生动因及其影响,分析了阿富汗重建可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阐释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民族主义是决定民族国家行为的源动力,国家利益是民族主义的动因;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家利益的建构作用通过各民族应对共同的非安全因素而组建的联盟或联合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17.
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着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 ,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在社会生活中互为补充、相互依赖 ,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古族的敖包祭祀仪式源远流长,从氏族社会延传至今.学术界关于敖包的起源众说纷纭.笔者运用词源学、考古学、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敖包祭祀渊源、功能、禁忌、种类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敖包的原型来自先祖的石板墓,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敖包祭祀源于祖先祭祀,是古老的萨满教"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敖包的种类逐步增多,并且其功能也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19.
论"族格"——试探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族格"的概念,认为族格是自然赋予的,即天赋的每个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人格"是"族格"的哲学基础,族格是人的群体的抽象人格,在多民族国家里,少数民族完整的"人格"的实现离不开"族格"的保障."族格"包括民族政治权利的平等和文化上的多元.文章以从自然法权推导出的族格理论揭示了民族平等、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理论等的哲学渊源,阐释了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族格"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构建国家、民族之间和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