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民族学理论的更新发展及其意义中和民族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学问,在各个国家存在和发展,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学在中国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时代在发展,科学...  相似文献   

2.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正确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演进的钥匙。我们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与当今世界上一些大国不同的是,她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古代发展过程,却始终保持着历史的延续性。我们这个古老文明之国,是由56个兄弟民族在历史上逐步结合而形成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①而且,中国在古代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的先民们,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包括台湾在内的太平洋西岸,北起沙漠戈壁,南到南海诸岛,西南起喜玛拉雅山脉,东北至黑…  相似文献   

3.
国家文化安全是新时代中国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合理有效的国家文化安全空间,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要保证国家文化处于安全状态,不能仅仅满足于国家内部主流文化安全不受威胁,更重要的是在对外交往交流中,不断扩大文化安全屏障,保证国家形象在异质文化语境中不受到诋毁。民族典籍外译是国家文化重要载体、是建构异质文化语境中真实民族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民族典籍外译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遵循翻译安全这一基本原则,发挥捍卫民族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作用,纠正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民族形象的曲解和误读,构筑守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首道防线。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20世纪20年代围绕国家主义概念的争论入手,在细致分析吴文藻关于民族和国家问题研究的文本的基础上,指出吴文藻主张将民族和国家都看作现代性的文明事业。他反对将种族和血统看作民族的基础,也反对通过政治来界定民族,更不接受将国家看作单纯基于暴力的主权单位,而是认为在知识分子集团的努力之下,一种以国际主义为前提的国家主义和一种以文明为目标的民族主义的建设,才是思考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向。吴文藻的思考以及燕京学派在民族学上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基于国际视野的中国民族学的思想基础。最后,文章指出,现代国家与民族概念都有着极为深厚的基督教背景,对这一背景的反思才是推进中国当前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恰当起点。  相似文献   

5.
艰辛的探索光辉的实践──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青海实践述略孔祥录,索端智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国内的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乃至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把中国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中国动画电影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为我们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创意。在艺术的表达上,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所特有的造型、色彩、图形等元素与中国动画电影的融为一体,它们彼此紧密相连,相互渗透。中国动画电影工作者必须学会和研究中国的传统传统美术元素,以求走自己的创作道路,以防止盲目地仿效西方,从而丧失其艺术精神。本文结合当前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探讨在动画电影中引入中国的艺术元素对于使动画电影的艺术内涵更加丰富、更加本土化、民族化的意义,特别是对保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在我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以其为指导国家意识形态,为了满足党和国家建构国家统一体的需要而面临着“下行”问题。基于党和政府巩固和维持无产阶级政权的要求,国家意识形态在国家机器的帮助下,必须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全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各项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令国人及世人所瞩目的是,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成绩斐然。中国开始由一个以人治为本的国家,走上了依法治国,以法为本的法制国家轨道。民族法制建设作为中国整个法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在武汉汉阳一条并不繁华的路上,有一座楼,虽然这座楼只有四层,平时门前没有太多的人流往来,没有频繁的车辆穿梭。在这个彰显繁华、炫耀富贵的大都市里,它不张扬,不豪华,显得朴实、厚重。然而,就是在这里,收藏着一部中国桥梁的现代史;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幅记录着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时刻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同伊斯兰国家与地区发展经济贸易友好交往的新阶段沙源,田秣中国同伊斯兰国家与地区往来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就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开始了友好交往,盛唐时期达到了极度繁荣阶段。唐代中期海上交通兴起,到宋、元、明代,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替代了...  相似文献   

11.
7月16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组织首都少数民族代表100余人举行座谈,强烈谴责李登辉公然宣称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的言论,认为这彻底暴露了李登辉蓄意分裂祖国领土和主权,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本质和意图。与会代表表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血浓于水,骨肉相连。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部事务,绝不是什么“国与国的关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分裂祖国的言行是中国56个民族不可动摇的坚定原则,也是保…  相似文献   

12.
文萃与信息     
文萃与信息研究国家与民族起源与形成的新视角杨茂盛先生在《北方文物》1997年第3期发表的《试论中国古代的宗族部族及其国家的形成》一文,从中国境内原生型的炎黄文明和其他民族续生型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的过程中,抽象出了宗族部族及其国家的起源与形成的新学说,从...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广的发展中大国,具有大国发展 的优势,同时也“大也有大的难处”,也面临一些不利的因素。一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具有丰富的资源,很长的边界线和海岸线,众多的民族以及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这些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特点,是一般中、小国家所不完全具备的,从而也就使中国具有了一般中小国家发展所不曾具有的优势。 1.中国具有发展的自然优势 首先,中国具有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中国人口居民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人口的21.3%,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呈多层次结构。因此,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既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又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进行创新,形成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制度。 在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上,确立了县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既维护了公有制,又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一直是高难度问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既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企业缺乏自主权…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人的头箍、头披巾与中国穆斯林的黑、白布帽●马通中国与阿拉伯人早在两汉之际已有交往。公元七世纪中国李唐盛世出现在东方时,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也在西方崛起。两国的边境在中亚连接。那时中国人称阿拉伯为大食帝国,阿拉伯人称中国为大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有...  相似文献   

16.
民族政策是边政问题的核心──《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评述周伟洲两汉,尤其是西汉一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秦灭六国,虽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但却十分短暂。西汉在秦代的基础上首次将西部的西域(今天...  相似文献   

17.
西北回族、撒拉族经堂教育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回族、撒拉族经堂教育及其历史作用马明良一经堂教育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认唐代开始,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国,后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不断在中国发展、传播,形成现在这样一种局面。然而,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地位,始终不能与它在穆斯林国家中的地位相提并...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周伟洲从古至今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为什么历经二千多年各民族虽有分裂有战争,然而最终还是统一在一个国家之内,民族问题不是很突出,中国历代当政者到底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的确是一个饶有趣味和很有意义的问题。当然,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9.
保虎 《民族学刊》2022,13(12):49-58, 151
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及繁荣问题,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法宝,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新时代高质量推进中国民族工作,亟需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和培育路径。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摸索中,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经历了萌芽、发展和完善过程。文章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利益角度出发,阐述了建党百余年来国家民族政策发展脉络,梳理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里程碑意义,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及祖国统一,从而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和谐高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民主改革前社会发展水平的再认识满都尔图,卢勋,曹成章,姚兆麟,陈景源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民主革命时期,民族问题曾经是中国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族问题同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