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宁 《江淮论坛》2006,(3):170-175
《史记》问世以来受到文人学者高度重视,历代对《史记》叙事的研究,各有特点,取得了不同的学术成就,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两千年来《史记》叙事的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汉魏六朝:起步阶段;二、唐宋时期:发展阶段;三、明清时期:兴盛阶段;四、近现代:突变阶段。  相似文献   

2.
《史记》是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取材的源头之一,而诗歌对《史记》所载历史人物的择录、评介以及所受影响等方面,也折射了当时人们对《史记》认识的面貌。诗歌对《史记》的阐扬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记其人、述其事、追其情。《史记》的记载对汉魏晋文人诗的文化意象的形成影响深远。汉魏晋文人诗涉及《史记》人物事件的诸多诗中,既有传统主题,又有新的主题。《史记》中的一些人物、事件甚至情感倾向在汉魏晋诗歌中呈现独特的风貌,也反映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3.
赵秋棉 《江汉论坛》2007,(10):121-123
马尔克斯目睹了生活在殖民主义者皮鞭下的哥伦比亚人民的痛苦,出于对拉丁美洲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和热情关注,挥笔写下了举世瞩目的<百年孤独>;曹雪芹面对衰败的曹府和冷漠的人情,以感伤、回忆、批判的心情,著就了沉重神奇的<红楼梦>;这两部写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现实主义巨著,却有着许多惊人相似之处,试从背景、主题、人物的刻画、神话与现实的关系四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史记》研究的高峰期,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规模上看,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本文综合评价了清人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清人《史记》考证方面的成就"清人对《史记》的评论"和"清代辞章之学与《史记》研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史记》研究的高峰期,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规模上看,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本文综合评价了清人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清人《史记》考证方面的成就”“清人对《史记》的评论”和“清代辞章之学与《史记》研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之梦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古籍《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记载了大量的梦,如果从出处、梦者、梦的主题、释梦等角度予以解析,可以把梦分成预示、胎梦等六种类型,由此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梦离不开韩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华兹生、候格睿、杜润德是美国汉学界史记学研究领域最负盛名的学者。他们分别撰写的三部史记研究论著堪称该领域奠基之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然而国内学术界目前鲜有文章论述这些著作。本文将对这三部著作进行一番介绍和评述,以唤起国内史记研究专家对此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史记》徐广注是目前所存最早的《史记》注本 ,记载了六朝时期的《史记》异本 ,对校正今本《史记》之讹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依据徐广注所列异文 ,证以其他先秦、两汉典籍 ,论述了六朝时期《史记》异本的特点 ,并考证了今本《史记》文字致讹的原因 ,为恢复《史记》原貌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而《母育学校》是西方第一本全面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 ,也是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的经典。两书作者的生活背景迥然不同 ,成书时间更是相差千年之久 ,然而 ,这两本书均从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了专论。本文着重从成书背景、教育内容、方法、特质及影响等几方面进行比较 ,探讨两本书对家庭教育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0.
刘晓 《社会科学家》2006,(1):197-200
《太平经》是研究东汉乃至整个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但长期以来,围绕这部典籍所展开的语言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对《太平经》语言的研究,主要成就集中在文字校勘方面,在词汇、语法方面的成果不多。有关《太平经》词汇研究的成果,主要分布在词语考释,熟语、应叹提顿语等特殊词汇,以及同素异序、同义复词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日本公务员制度已相当成熟和完备,尤其是公务员制所确定的公务员范围以及公务员工资、休假、考核等相关制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制度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1870年的中日交涉--以总署大臣历届办法的运用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他国与清政府开始国交之时,外国使臣需有钦差头衔,条约的商议地点应在天津及需有已订约国的介绍,此为"历届办法".在以"历届办法"处理日本使臣访中并要求缔结通商条约这一外交事务过程中,清朝最高外交机构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所表述的"人云亦云"的对日认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官员对日认识的水准.以"新形式"向历届办法进行挑战的日本使臣,在李鸿章等中国官员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外交成果,同时也对以后的交涉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日本早期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背景,可以明了中日间的文化渊源,也可以窥见日本在20世纪前及20世纪初的楚辞研究状况.虽然日本早期的楚辞研究尚在初级阶段,成果本身并不显著,但我们已能从中窥见其大致的研究风格与特征,可资中国学者了解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书信不仅是思想感情、信息的载体,更是文化的载体。中日两国书信在名称、记录符 号、语言、书与工具、信文格式、信纸及信封等诸方面,既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日韩三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既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相似之处,也有课程设置、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的相异之处。本文在对上述相似点和相异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家庭方面的教育、优化道德方面的教育、实现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优化课程实施的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近代中日两国向西方学习的差异,以说明日本在近代能进入世界资本主义列强行列,而中国未能踏上近代化的轨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作为汉字文化圈的母体文化,在历史上给了韩国语和日语以深刻的影响,三者在语言的运用上呈现出某些相同的文化印记.但又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各自的特色.汉字具备可读性、可识性、可习性、可衍性,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韩国语不能废除汉字,汉字是东方文化的共同财富,应共同继承与发扬.日本是最早引进汉字的东方国家,近代以来大量引进西方外来语,但应学会取舍,规范自己的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8.
张维缜 《文史哲》2003,6(3):163-168
中国对日索赔是战后初期 (194 5— 194 9)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索赔过程中 ,资源委员会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美国在对日索赔中处于主导地位 ,所以资源委员会的对日索赔深受美国政府索赔政策的影响。随着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 ,美国的索赔政策渐趋消极 ,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 ,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资源委员会对日索赔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日汉字文化的互动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文化圈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在共同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因而又称为“汉字文化圈”,中国是汉字文化圈的“直属圈”,日本是汉字文化圈的“自治圈”。在古代,源自中国的汉字广为影响日本,日本也逐步实现文字的“和风化”。近代日本在译介西洋语汇时,大量创制汉字词,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择取中国古典词翻译西洋术语;(二)利用汉语词素和汉语造词法,创制汉字新词,以翻译为洋术语。这些日制新词在清末民初大量输往中国。故中日汉字文化呈现历时性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日苏三国关系随即也发生了变化。日本一方面对苏联采取谨慎政策,避免苏联"干涉"侵华,另一方面却打出反苏反共的旗号,以换取西方国家的绥靖主义政策,进一步发展为对苏采取以攻为守的强硬政策。苏联则一方面对日本侵华战争采取"不干涉",避免引火烧身,另一方面却控制及占领中国边疆地区扩大自己的防线,加强本国边防实力,进一步发展公开援华以牵制日本力量。可以看出30年代日苏关系矛盾焦点在中国,日本要独占中国防止苏联插手,而苏联要控制中国防止成为日本进攻的基地。当然中国也要利用日苏矛盾维护本国独立及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