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恩来尊老     
1943年,有个进步学生要到延安去,他的父亲闻讯赶到重庆送行,但儿子已起程,未能如愿。老人说:“如果能见到大名鼎鼎的周副主席,就不枉此行了。”周副主席知道这一消息后,赶到招待所对老人说:“我就是周恩来。”老人一下子站起来,激动地拉住周副主席的手不知说什么好。当周副主席知道这位大爷60多岁时又说:“您和我父亲年岁差不多大呀,您应该是我的父  相似文献   

2.
吴雯 《社区》2013,(31):40-41
我到社区工作不久就遇上了一个“奇怪的老人”,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到社区办公室来一趟,来了也不说话,你招呼他,他也不理,就直奔报刊架而去,找到最新的地方报刊拿了转身就走。这样好几次后,我忍不住向身边的同事打听这位“奇怪的老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位老人是退休老干部,平时闲下来喜欢看书,写文章,他经常向地方报刊投稿,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8)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钟,来了一位老人,年龄80岁靠上,他是来拆拇指上的伤口缝合线的。他急切地说,他9点钟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优先给他安排。我请老人坐下,看了看他的病例卡,按惯例,老人应该去找另外一位大夫给他拆线,但至少得等一个小时。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而且正好我有一点空当,我便决定为老人拆线。治疗中,我和老人聊了几句,问他是否已经和为他拆线的大夫约定了时间,老人说没有,他知道那位大夫9点半以后才上班的。我好奇地问道,那你还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他必须9点钟到康复室和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她的妻子已经住在康复室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她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随口问道,如果你去迟了,她是否会生气。老人说,那倒不会,至少在5年前,她就已经不知道我是谁了。我非常惊讶,问道:"5年前就已经不认识你了?你还每天坚持来和她一起吃早餐,甚至还不愿意迟到一分钟?"  相似文献   

4.
打乒乓球     
星期五,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打乒乓球。一会儿,我们“开战”了,我先发球,随着一个“好”字,我开始发球了,我脚一跺,拿着球往上一抛,球迅速地降落了,我轻轻一削,球轻飘飘地飞了过去“,敌人”拿着乒乓板也狠狠一削,球顿时飞向我这儿,我知道,他削的是反圆,于是我就将计就计,把乒乓板斜向右边,球又飞了过去,真出乎我的意料,他不但没吃自己的圆,反过来削了个正圆。这下我慌了,忙把乒乓板斜向左边。他集中注意力,向球来的方向一挡,球很听使唤,猛然又飞到了我这儿,我不慌不忙紧握乒乓板,来了个“横扫千军”,把球反削到了他那儿,没想到,他来了个“以…  相似文献   

5.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  相似文献   

6.
正一天,我陪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出去散步。胖婶颠着小脚走过来,说:"孩子啊,送你爸去养老院吧。你妈知道了,也不会怪你的。这么看着守着,可把你们拖累惨了。"另一个老人凑过来:"郊区有一家农庄式的养老院,老人可以在里面种菜。空气很好,遭不着罪。"父亲低着头,一言不发,牵着我的那只手握得更紧了。晚上,大姐和小妹都来了。我转述胖婶的话,她们的眼睛亮了一下,眼泪就下来了。半年多来,大家都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现在生存压力大,送父亲进养老院应该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个有趣的哥哥,他既顽皮又可爱,他既奇怪又认真,真是被他弄得晕头转向,他……记得有一次,我和哥哥在外面玩打架的游戏,战了几个回合,他就败在我的手下了,我也没在意,就走了,刚走出一两步,我回头一看,忽然,他跪在了地上。还没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就手撑着地,向我磕头。害的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5月8日晚,大学同学胡慧如大姐打电话给我,说今年一月是单发喜同志逝世五周年,六月又是他的八十周岁诞辰。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尊敬的单大哥怎么一走就过去一千八百多个日子了呢?回首同他相见、相处的时日,虽然不多,但恍若昨天。他那亲切、和蔼、安详的音容笑貌,也时不时地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他是一个不会被友人遗忘的人。  相似文献   

9.
生存的勇气     
佚名 《社区》2003,(19):45-45
对门邻居家来了一位乡下亲戚——一个不能讲话的聋哑老头。一天下班正准备开门进屋时,邻居家的防盗门忽然打开,就是这位聋哑老人一阵呀呀哑语,招呼我进他屋。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进去一看,什么也没发生。又一天下班,他又在门前。看来,他已经摸清了我下班的规律。这次,我刚坐下,邻居就回来了。老人在一旁傻傻地笑,弄得主人有些不好意思,慌忙解释,说,可能是一个人困在屋里时间久了闷得慌,想找人聊聊。我想也是,这儿不比农村,在乡下还可以找人比划几句,但在这儿,人生地不熟,又有语言障碍,孤寂之中,难免会有如此“唐突”的举动。  相似文献   

10.
内里奥夫妇最最疼爱的是小儿子罗纳尔多,也希望罗纳尔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他们为了让罗纳尔多踢球,把报纸和杂志用手揉成球,让罗纳尔多在家里屋地或外面的庭院里光着小脚踢。罗纳尔多最大的愿望就是圣诞老人能送给他一只真的足球。他把希望寄托在圣诞节,因为他知道家里穷,所以他不求家里给他花钱去买足球,只希望能在圣诞节这一天会有奇迹出现。在罗纳尔多幼小的心灵里,幻想着那有着雪白胡子身披红袍的圣诞老人能坐着马车来到他的家里。他不要吃的,不要玩的,只要一只大大的新的足球。他在不停地问着妈妈:“妈妈你告诉我,我能不能在圣诞节…  相似文献   

11.
周末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无暇再买菜做饭,就点了外卖。30分钟后,门铃响了,打开门竟是一位老人,满头的白发戴着头盔也掩不住。他气喘吁吁地说:"真不好意思啊,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你家在哪栋,你家小区没写几单元,下次我就知道了。"我心里一阵发酸。转念一想,又十分不解。为什么年龄这么大了,还做这样辛苦的工作?我发现,我的周围60岁以后拿着退休金却还在工作的老年人并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8,(4)
参加北欧旅行团。大概因为属于"行程缓慢"的那种团,放眼望去,37个团员多半是已退休的老人。第一天用餐,一个老先生,一手拄着拐杖,一手费力地伸直了去拿盘子,我就帮忙,递给他,又让他走在前面,为他夹菜。奇怪的是,他有太太,那太太只管自己,不管他。  相似文献   

13.
《北方人》2008,(Z1)
青藏高原探险回来的朋友,不讲草原上的精灵藏羚羊,不讲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见面就急不可待地给我说起一只百灵鸟的故事来。一天,他在高原上采集植物标本,突然风起云涌,眼看一场暴风雪不可避免,他急忙往宿营地跑去。可是,快到山脚的时候,他被路旁草丛间的一个小鸟吸引住了。那是一个小小的灰色的百灵鸟,它无视天气变化,安详地张开翅膀,紧紧地护着身下的巢。朋友是个喜欢鸟类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只百灵鸟处在孵卵期。令他不解的是,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效益日渐显现在漪汾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记者邂逅了一位原姓老人,他是本刊的一位作者,曾经专门到杂志社送过稿子,所以就认识了。他今年80岁,老伴去世后,每天中午,女儿都要从单位跑回家给他做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上班,时间很紧张。自从中心开办以后,老原便到中心解决午餐,他的女儿再也不用急急忙忙往家赶。老人开心地告诉记者:"在这里多好啊,每天饭菜不重样,吃完饭,把餐具一放,就可以回家了,多省事。这里还有一样最好,能交好多朋友。以前,住在一个楼上也不认识,不  相似文献   

15.
江岸 《社区》2003,(13)
我来北京生活的时间不长。房子是租的,每天工作都很忙,单位离家又较远,所以总是早出晚归,跟邻居也很陌生。一天早上我看时间有点来不及了,就背上包趿拉着鞋噼里啪啦地下楼了。当我下到2楼时一位邻居大姐拿着钥匙正准备开门,见我下来用惊诧的目光盯着我并生气地高声说:“你下楼能不能慢点,声音小点。”我赶忙满脸堆笑:“哎呦,真对不起,我太着急了,下次一定注意。”说完这话,我还向大姐伸手示意了一下,表示歉意。这时大姐露出笑容并温和地说:“我刚才真是被你吓着了,连门都没敢开,你小心点,鞋扣好了,那么高的鞋跟摔了就麻烦了。”嘿!这位大姐…  相似文献   

16.
买票     
一个人去看电影。他买了票后,走进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儿,又走出来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又过了一分钟,这个人再次走向售票口,又买了一张票。这次售票员就问他了:“你不是已经买了票了吗?干吗还要买啊?”那人很生气地说:“我怎么知道!每次我一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8,(7)
邻居的老人端坐在葡萄架下,似乎在细嗅阳光的芬芳,享受被阳光晒暖的遐想。我被诱惑了,走近他,跟他聊天。都说沧桑的老人是一本智慧的书,我要看看他人生的绚烂,学学他的慧心。老人知道我是一个沉默的  相似文献   

18.
曹应东 《社区》2004,(9):1-1
我认识一位医生。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里放一个小水焐子焐手,使自己的手始终保持热乎乎的。并不是他格外地怕冷,而是他要确保每一个到他这里来看病的人遇到的都是一双温暖的手。他说,用温暖的手给病人诊断,可以让病人感到安心、信赖,可以激发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我听说过一位农妇。她的家住在路边。那是在很久以前的一个灾荒年。不少人因为缺少食物而四处流浪。一天,一位衣裳褴褛、非常饥饿的流浪汉走进农妇家,请求让他干一份活来换一顿饭吃。农妇看了看他又看了院子里的那垛木柴说:“正好那边有一垛木柴拦路,请帮我移一下。”当流浪汉把那…  相似文献   

19.
东京迷路     
我从北京航天大学的教授岗位上退休后,因通日、英语,常出国走动,为一些代表团翻译。 一年夏夜在东京,我出门看夜景,盘桓得久了,走得很远,摸不到回去的路了,恐惧紧张地呆在一个路口,不敢动了。等了一会,走过来一个人,年龄亦在六旬开外。个子不高,身体微胖,皮肤黝黑,走得那么急,想必也有要事去办。我用日语向他问路,他只稍作迟疑,就领着我走了。 那位日本老人并没有领我回去,却找到了警察,问到了路线。原来,这位有急事要办的老人也并不知我住的地址。于是,按照警察指点的路线,他又带着我找住所。 我走在前面,把那微胖又微驼的背影留给我去读,好象这是谁分  相似文献   

20.
正前些天,帮朋友的母亲写一份申请,其中需要介绍老人的出生年月,于是我打电话问朋友,你母亲是哪年出生的呀?朋友在电话那头略为停顿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地说,真是对不起!我只记得我母亲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六,但我不知道她是哪年出生的。我又问他,那你知道你母亲有多少岁吗?我可以帮你推算一下。朋友说,好像是57岁,又好像是58岁,具体我也记得不是很清楚,等会儿我翻一下户口簿再回复你。放下电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没想到一个儿子竟然不知道母亲的年龄。事后,出于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