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1(4)
" t( )5"在舟山话中是一个词义丰富的高频词,它除了用作实词(动词)外,还可作为连词、介词、副词等虚词使用,还可与代词等一同构成一套合音合义词.文章对" t( )5"在舟山话的用法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词性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
徐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4)
“(t■)~5”在舟山话中是一个词义丰富的高频词,它除了用作实词(动词)外,还可作为连词、介词、副词等虚词使用,还可与代词等一同构成一套合音合义词。文章对“(t■)~5”在舟山话的用法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词性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3.
4.
陕北方言中的合音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刚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103-104
陕北方言中有为数不少的合音词,这成为它词汇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据调查,陕北方言中可录出十四个合音词,按合成情况分为四类。这些合音词在声、韵、调的组合等方面有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罗建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4):78-81,132
通过收集整理大冶陈贵镇方言口语中的合音词来展示大冶方言语貌.大冶陈贵方言的合音词数量较多、类型较丰富、合音方式较灵活.有二次合音词、局部合音词、叠音词合音.有部分合音词与原词比较语义发生变化.大冶方言中的合音词是由急呼而形成的历史音变.这些合音词和大冶话中的情意变调一起,体现了大冶话作为方言口语的实用性、简洁性. 相似文献
6.
黄锦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试对《六韬》中出现的三类虚词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白玉林、迟铎著的《古汉语语法》中虚词的分类和讲解,对《六韬》中的三类虚词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表明《六韬》一文对虚词的应用是极为丰富全面的,运用手法较为熟练,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六韬》语法体系的完备性. 相似文献
7.
程丽萍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1):99-101
隶属晋语区的峰峰方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产生了许多有趣的语言现象,甚至我们可以从<诗经>、<楚辞>中找到源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峰峰方言的历史悠久性. 相似文献
8.
宁波方言中的合音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16(4)
为数不少并成系统的合音词是宁波方言词语的突出特征之一。从语音角度看,宁波方言合音词基本采用反切的方法但又有个别特殊变异;从语用角度分析,宁波方言的合音词均为日常生活口语的高频词,并且在其使用中又有紧密、松散及扩展等不同的体现合音程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梅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5):51-56
舟山方言亲属称谓是舟山亲属制度、地域文化的语言反映。在实地调查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的基础上,从宗亲亲属称谓(包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外亲亲属称谓和姻亲亲属称谓三方面对舟山方言亲属称谓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描写,并从中归纳了舟山方言亲属称谓长幼有序、里外分明、男女有别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葆嘉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1(1):9-14
通过训诂与考证:一释"舟山"、"方言",从比较语言学角度,指出"方言的属性是语言的民族文化历史属性";二释"东海"、"文化",从语言的学科交叉,揭皛舟山方言与东海文化的双向互动与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1.
李葆嘉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
通过训诂与考证一释“舟山”、“方言”,从比较语言学角度,指出“方言的属性是语言的民族文化历史属性”;二释“东海”、“文化”,从语言的学科交叉,揭皛舟山方言与东海文化的双向互动与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2.
舟山方言俗成语修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9(4):34-40
汉语俗成语与其他熟语一样都是汉语词汇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某一方言俗成语的角度来探讨汉语俗成语的修辞特征应该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舟山方言中俗成语不仅数量较多、结构灵活、韵律和谐,而且其语义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同时又富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李延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2):158-162
描写子长方言的代词。子长方言代词中合音词比较丰富;人称代词有一定的数和格的形式;指示代词中处所代词有近指、中指和远指三分的区别,其他代词没有三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15.
西昌方言中的“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3-25,32
"倒"是西昌方言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词。在西昌方言中,"倒"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动态助词、介词、副词和构词后缀。本文通过分析"倒"字的词性,重点介绍"倒"字在西昌方言中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刘静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69-71
大同位于山西省的北端,属于晋语大包片。在大同方言中,“赶”可以作动词和介词,但主要的用法是作介词。作动词时,没有普通话的义项多;作介词时,比普通话用法丰富而且复杂。本文讨论的内容和列举的例子主要以大同市所辖各区为主,通过对大同方言词“赶”的使用情况加以具体的描述、分析和说明,与普通话的“赶”进行比较,说明大同方言词“赶”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8.
“before”的翻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和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before因为有介词、连词和副词的词性,并且又要合乎汉语的习惯,所以翻译起来要灵活、得体、准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3-58
汉语史中对"会""先""比""竟"等的性质的判断多有失误。在和时间短语一起出现时,该类词容易被误判成介词。句法结构相似、语义相似、功能相似是误判的原因。若从句法结构、句法功能、语义指向、认知方式和焦点凸显角度对该类词进行定性则可以确定其副词性质。 相似文献
20.
蒋静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49-52
现代汉语中,词性被定为介连兼类词的"和""与""同""跟"这四个词有很多相似之处。总结了这四个词在词类和语义上的共性,并探讨了它们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得出在一定语境中,这四个词既可以做介词,也同时可以做连词。因此,为了表达需要,在使用这些词时一定要明确他们的适用语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