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历史上,最早侵略中国的是沙皇俄国。远在十七世纪中叶,沙俄哥萨克就把侵略魔爪伸向了我国黑龙江流域。1644年,波雅尔科夫匪帮乘中国明王朝崩溃、清军入关之际,偷偷侵入黑龙江,揭开了沙俄侵华的序幕。 有侵略,必有反抗。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但决不容忍他人奴役和宰割。汉族如此,满、蒙、达斡尔、赫哲、鄂伦春等族也莫不如此。中国历史记载着许多中国各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战斗故事,例如马扎拉(1652年)、呼玛尔河口(1654年)、尚坚乌黑(1656年)、松花江口(1658年)、古法坛村(1660年)等战斗,以及著名的两次雅克萨战争(1685-1686年)。 几年来,在编…  相似文献   

2.
中国同苏联接壤,有7千多公里的边界线。边界人民和中俄两国政府自清康熙年间就有传统的经贸关系。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东北北部和东部五口即瑗珲、满洲里、哈尔滨、三姓和绥芬河的对苏经贸史。 一、北部通商口岸的开埠及早期的中俄贸易 16世纪以前,俄国的边界在乌拉尔山脉以西,和中国并不搭界。16世纪沙俄东侵,17世纪80年代侵入到中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急于想在东方寻求一个出海口。对沙俄的侵略,中国军队予以有力的回击,迫使沙俄于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认外兴安岭以南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岸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皆为中国领…  相似文献   

3.
我国黑龙江、新疆各少数民族,为辛勤开发、保卫祖国的边疆,为抗击沙俄的侵略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我国边疆各族人民为实现祖国全境的统一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在清初各族人民斗争的推动下,清初的一些封建统治人物,主要是康熙,和乾隆前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在地主阶级范围内,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了有益的努力。清初我国各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爱国自卫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亚洲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边疆各民族地区与汉族中原地区,都是历代中国的组成…  相似文献   

4.
一九○○年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黑龙江也是义和团反帝运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富于反侵略斗争传统的黑龙江人民,纷纷聚集在义和团的旗帜下,向着帝国主义,首先是沙俄帝国主义展开了浴血奋战,并在这场伟大的反帝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黑龙江义和团运动是沙皇俄国侵略引起的 十九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展开了争夺投资,攫取“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激烈斗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一九○○年,列宁指出:“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始瓜分中国…  相似文献   

5.
一六八五──一六八六年,发生在黑龙江上游地区的雅克萨之战,是中国清朝军民在自己领土上,为驱逐沙俄侵略者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对于沙俄的侵略本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早有科学论断。对于雅克萨战争,苏联早期历史著作也作过公正评论。但是,近年来,苏联政府出于反华的政治需要,竭力替老沙皇辩护,肆意篡改雅克萨之战的史实和性质,声称“十七世纪以来,满洲皇帝康熙对黑龙江流域阿尔巴金(按:即雅克萨)督军辖区的俄国移民居住地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远征。……这些俄国土地在一段时间内曾被满洲侵略者占有。”①苏联官员贾玉才硬说雅克萨战争是中国满清…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黑龙江地区有许多国家的移民,特别是1904年日俄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把黑龙江地区的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海拉尔等地辟为国际性商埠,各国资本家纷纷来此投机牟利,使外国移民数量有了较快的增长。在众多的外国移民中,以俄国、日本、朝鲜移民为最多,更因俄、日两国在黑龙江地区进行过殖民侵略活动,在其政府的庇护下,一些移民麜集在此长达五十年之久,充分地暴露出移民侵略的特色。本文试图对黑龙江地区外国移民的历史、发展及其侵略活动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学问》2015,(2)
黑龙江中上游两岸是达斡尔人的祖居地,早在明末清初就建立了一系列城寨,其中多位于黑龙江左岸及其支流上,以精奇里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中下游为代表。17世纪上半叶,该区域的达斡尔人主动"内附"满清。中叶以后,沙俄侵扰黑龙江流域,达翰尔人被动"南迁嫩江之滨"。1900年"俄难"期间,余留在江东六十四屯的达斡尔人再次被动"南迁"黑龙江右岸。至此,黑龙江左岸已鲜有达斡尔人居住。南迁的达斡尔人为抵抗沙俄、驻驿屯垦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达斡尔、乌底改是我国的兄弟民族,国史里记载了他们悠久的光荣经历,他们的文化,久已成为祖国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于居处边境,十七世纪,首先遭到外来的侵略。他们经过英勇顽强的抵抗,有的内向转移,也有一直坚持在原地的。 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清廷让出了额尔古纳河以西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土地,换取沙俄不再勾诱噶尔丹,不在我西北挑拨分裂。乌第河流域,沙俄竟贿赂译员进行胁迫,终于留为悬案。现在苏修官员们却说“根据尼布楚条约从俄国夺去的土地”,“俄国人到来以前黑龙江是荒无人烟的”,歪曲捏造,颠倒黑白。  相似文献   

9.
从一八八三年(光绪九年)开始,大批俄国人在沙俄官方的怂恿庇护之下,越过黑龙江,在我国漠河地区盗采金矿,建立了一个黄金殖民地——所谓的“热尔图加共和国”。当中国方面发现上述侵边活动以后,即向俄方进行交涉,但沙俄寻找借口,拒不收回全部过江俄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八八五年八月与一八八六年一月中国接连出动军队,驱逐了沙俄金匪,保卫了领土主权。本文拟就“热尔图加共和国”的出现,沙俄金匪对漠矿的掠夺,驱逐金匪的经过,以及中国政府拒绝沙俄“租借”矿区,筹矿实边等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在东北北部分别实行过"羁縻统治"、镇戍体制和郡县制度.清朝初年,由于沙俄侵入黑龙江,引起清朝政府的高度重视,故先后在宁古塔和黑龙江驻军,镇戍体制正式形成.这种体制对后来的移民活动,以及区域文化变迁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 松花江,俄称“申加尔河”,乃东北水运干道,流域面积占东北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沿江物产丰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它成了沙俄继19世纪中期,侵吞中国东北大片领土,攫取黑龙江、乌苏里江航权之后,又一攫取的目标。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沙俄攫取并曾垄断了松花江的航权,把它变成沙俄帝国主义掠夺东北人民财富的吸血管和推行其远东政策的运输线。沙俄对松花江的窥探,始于19世纪。1854年,斯捷潘诺夫率兵沿黑龙江进抵松花江口,遭清守军抗击。当时,清政府下令沿江居民“清野”,陷俄兵于无衣无食之困境,最后全歼之。1858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12.
在苏修叛徒集团大肆推行社会帝国主义政策,指使御用文人为其侵略扩张政策寻找“历史根据”,“用头脑杜撰历史”的反华叫嚣中,反华长篇历史小说《阿穆尔河(即黑龙江──作者)的里程》(以下简称《里程》)应时地出笼了。这部以“完全尊重历史”为幌子,实则通篇是蹩脚的又臭又长的捏造历史的小说,连载发表在苏修《远东》杂志一九七三年第五、六、七期上。作者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维奇·纳沃洛奇金是该杂志的副主编。 小说以颠倒黑白、歪曲历史的卑劣手法,描写了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利用英法侵略联军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以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①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从未间断。这种斗争随着列强的入侵开始,因列强侵略的扩大而高涨。如果说一八四○──一八四一年东南沿海一带和三元里人民与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抗英斗争的话,那么,一八五○年黑龙江上下游少数民族抗击沙俄水、陆两个“考察队”的斗争,则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抗俄斗争。弄清这次抗俄斗争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意义,是当前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中应予解决的课题。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早在17.5万年前黑龙江地区就已有人类活动.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民族可分为东部的肃慎、中部的秽貊和西部的东胡三大族系,他们对开发建设古代黑龙江地区及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金灭北宋是中华民族内部事务,作为腐朽王朝的北宋是应该灭亡.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抗击沙俄,巩固东北边疆是有功绩的,但对黑龙江地区的封禁,使黑龙江地区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沙俄在近东和中亚的侵略屡屡受挫,于是把战略重点向中国和远东转移,而铁路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瓜分中国的重要手段。沙俄实现侵略中国和称霸远东的必要条件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与中国和远东建立联系,而铁路既可以加强其在远东的战略防御能力,又能提供便利、快捷的客货运输,加强与中国的地缘经济交流。中东铁路建立起了以地缘为基础的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一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沙俄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强占中国尼布楚、雅克萨等地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沙俄又与西方列强相勾结,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中国北方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了在东方寻找出海口,沙俄长期以来就把中国的东北当作侵略扩张的重点。马克思曾指出:“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重要的地域,俄国过去是极想把这个地域弄到手的,从沙皇阿列克塞、米哈洛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①  相似文献   

17.
瑷珲条约签订前,俄国阿穆尔、滨海两州原是我国的领土。据苏联民族学家多尔吉赫估计,这一地区在十七世纪中叶有居民约34500人,其中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处以下、乌苏里江口以上一段的黑龙江北岸约为31000人,乌苏里江口以下的黑龙江两岸约为3500人①。居民多为土著少数民族。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涅维尔斯科伊以考察为名,强行侵入我黑龙江下游并建立哨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第一次出现了来自欧洲的俄罗斯人的居民点②。 1854至1857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先后四次武装进行所谓黑龙江航行“考察”,同时沿黑龙江北岸设立许多哨所和…  相似文献   

18.
《北方论丛》一九八○年第二期刊登的黎光同志《爱国抗俄的署黑龙江将军寿山》一文,对寿山在甲午战争及庚子年间的抗战活动作了介绍,明确地提出了一些看法,读后颇受启发。本文仅就寿山在康子年间提出抗俄主张的过程以及这些主张的演变谈些看法,凡与该文不同之处,恭与黎光同志商榷。 (一) 寿山,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一九○○年一月继恩泽为署黑龙江将军,八月自杀身亡,任职仅七个多月。 寿山就职后,首先面临的是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是时,不仅沙俄攫取了东北的路权,强占了旅大,极有一口吞并三省之势;在祖国东南部、西北部以及津、沽近畿一带,列…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有幸见到了一部《寿将军家传》,该书是研究一九○○年沙俄入侵我黑龙江及当地爱国军民奋起抗击的第一手新史料。《家传》一书是铅印本,一册,撰者不详,可能为寿山家属或其家属聘请他人所  相似文献   

20.
正航运是大江大河的功能之一,辽河作为辽宁人民的母亲河,通航历史悠久,早在汉魏时期,就有东吴船队从东海一路北上溯辽河直抵辽阳的记载;辽、金、元三朝,都有"运槽辽东"的记载;明清时期,辽河航运达到顶峰,一度出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繁荣景象。明清时期,辽河是运送军粮的主要通道。特别是康熙年间,清廷为运送军粮,抵御沙俄侵略,特意在巨流河渡口、乌喇(吉林省境内)等地分别建造百余艘官船,作为运送军粮专用船只。同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