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是<上海滩>中那个梳着两根长辫,痴情又倔强的冯程程;她是<戏说乾隆>中透着古典韵致,英姿飒爽的程淮秀;她是<新白娘子传奇>中那个柔情似水、温婉贤淑的白娘子……而现实中的她和荧幕上一样美丽、优雅、婉约.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这个被小资们尊称为"祖师奶奶"的女人,1995年9月8日在美国洛杉矶逝世,这位沉没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间又浮上水面来,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坛上再一次复苏,而且是前所未有的轰动.自她逝世14年来."张爱玲热"绵延到了21世纪,从来没有冷却过,<同学少年都不贱>,<郁金香>,<色·戒>.<倾城之恋>等一部部新发掘出来的作品和被大导演改编的影视作品为"张爱玲热"推波助澜.她的作品屡屡再版,汤唯、陈数、吴倩莲、林心如等女明星,都是通过她的同名影视作品而走红的.  相似文献   

3.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勤于变换写作手法的先锋性实验派作家,她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有出人意料之笔.萧红从由鲁迅作序、胡风写读后,发表<生死场>以来,她的结构一直是有争议的.20世纪30年代就有"结构不坚实"的微词,而她却逆势创作了短篇小说<手>、<家族以外的人>、<小城三月>,结构完美地无可挑剔.40年代,茅盾掩饰不住对<呼兰河传>的溢美之情,称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新时期,杨义则进一步将她的小说定位为"诗之小说",称其为中国"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相似文献   

4.
她在镜头前"不断雕琢,不断蜕变",演绎了各种自己,有<天下载贼>里的"艳马贼"小叶,有<云水谣>里一根盘的王金娣,有<功夫之王>里武菌高强的白发魔女.她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在与她"心灵得叠"的部分,好是小叶的不忿,王金娣的执着,还有白女魔女的侠气.然而这都不足以"组装"成一个真实的冰冰,真实的冰冰在那本叫做<李冰冰:十年·映画>的书里.  相似文献   

5.
已过"而立之年"的<求是学刊>,带着丰硕的成果和骄人的荣誉,迎来了发刊第200期的重要时刻.作为<求是学刊>一直的读者、20多年的作者,特别是曾经8年的编者,我不仅为她日积月累的成果和荣誉而高兴,更为她矢志不渝的精神特质而感动,这就是:对真理不懈的求索和对学术品位不变的坚守.  相似文献   

6.
在<马达加斯加2>中,长颈鹿和河马的相爱证明了爱情可以超越一切差异<李米的猜想>让我们看到了童话般的执着;<爱情左右>,林嘉欣在12款型男中左顾右盼,大过恋爱瘾;而<梅兰芳>里的"梅孟之恋"再次演绎了"得不到和已失去的是最美好的"……当我们陷在电影院舒服的座椅里,把银幕上的爱情和爆米花一同咀嚼,一股淡淡的甜味和涩涩的感动漫上心头.  相似文献   

7.
曾经看<大风车>的小朋友都长大了,但刘纯燕还是那个"金龟子",近二十年不变的盖儿头、小小的个子、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的.8月,金龟子来青宣传新书<金龟子来了>,她谈她的嗜好、她的老公、她的孩子和她的生活,一贯的娃娃音,一贯的爽朗、干脆、语速快,那个荧幕上的金龟子和眼前的刘纯燕交叉,重叠在一起,很是亲切.她不是扮可爱,是真可爱,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她都保持着一颗童心,拥有孩子般的纯真、快乐.  相似文献   

8.
微尘,是青岛的一位普通的市民,她数次不留名向灾区大额捐款;微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频繁出现在青岛市各种公益活动中;微尘,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微尘,是一段记录城市文明的历史,它的所有资料被青岛市档案局永久收藏……如今"微尘"的影像即将诞生,目前,电影<寻找微尘>在青摄制完成.  相似文献   

9.
上博简<诗论>第25号简最后三字作"<小明>不",专家多疑其后有阙.然而简文"不"字后有近两字的空白,证明此简在"不"字之后不大可能有和"不"字系连的文字.这几个字的释读在<诗论>的相关研究中,多呈空白状态.其实,这里是一字为释,用一个字,直指<小明>篇的主旨.简文这里的"不"字当依古音通假之例,读若负担、负责之"负"字.<小明>篇学者多从汉儒之说定为大夫"悔仕"之作,如今得上博简<诗论>的启示,可知并非如此.<小明>一诗的作者应当是一位忧国忧民,与友人相善的正直的、有较高德操的王朝大夫.<北山>、<四月>两诗主旨在于泄私愤而不顾国家安危需求.就诗作者的道德品格而论,<北山>、<四月>两诗与<小明>篇的差距显而易见.清儒姚际恒谓<小明>辞意"浑厚",信然.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三<颂>的主旨是颂人而非颂神,颂时王而非颂前王,颂"今"而非颂"古".<颂>诗的根本性质是颂美时王之盛德、成功并以之告神.<周颂>31首诗只有4首可视为颂神,余皆主颂人.<商颂>作于殷商后期,亦以颂时王之成功以告神为主旨.<鲁颂>纯颂时王,无告神之意.从所颂对象的性质是神灵还是时王这方面考查,<诗经>三<颂>的主旨是相同的.这一结论是阐释、研究<颂>诗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揭示了<颂>诗的本相,揭示了<颂>诗的创作特征和规律,澄清了前人关于<颂>诗的误解,亦有助于确定争论已久的部分诗篇的作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