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前身,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有效制度保障。在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作为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践行群众路线,创造性地提出了"分组分队、包耕包产","三包两指标、四固定","四包制度"以及"包工到户、责任到人"等形式多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思想。邓子恢农业生产责任制思想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它是改革农村生产体制的初步探索;它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实践典范;它是发展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时代先声。  相似文献   

2.
邓子恢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把“家庭”作为农业生产单位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广东秉承敢为人先传统,厉行调查研究,创立“五定一奖”生产责任制,开启了中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实验。同时,广东农民冲破制度禁区,率先试验包产到户;搁置争论,尊重群众意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的巨大变革。随着改革的发展,求真务实,扬长避短,创建有广东特色的家庭经营与合作经济同步发展的双层经营体制。随后顺应现代经济潮流,与时俱进,率先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和股份合作制,不断开拓农业体制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1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在改革前存在的弊端,主要是农村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劳动上“大呼隆”和分配上“大锅饭”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些弊端,主要是由农业集体经济的基本核算单位即生产队实行单一的集中经营和按工分统一分配的方式产生的。因此,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就自然地从改革农业的经营方式入手。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农民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把家庭经营引入合作经济中,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完善国家对农业集体经济的科学管理,是我国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两三年来,为了加快农业的发展步伐,党中央又在价格、税收、信贷和农副产品收购方面调整了农业政策,普遍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国家计划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协调起来,更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地进行探讨与研究。赵紫阳同志在五届四次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经济的必要补充。在我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目前普遍实行和推广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体有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几种形式。在所有这些形式中,除小段包工定额计酬外,其余都是联产计酬责任制的具体形式。目前全围实行联产计酬的,大约占全国农村生产队总数的80%左右,成为最普遍的责任制形式。 联产计酬,就是联系农产品(广义的农产品)的产量或产值计算劳动报酬。其中有联产记工、按工分统一分配的包产责任制,也有按产计酬、包干分配的包干责任制。联产计酬的主要特征就在于“产”“酬”直接挂钩。实践证明,它对于克服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有显著效果,成为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最好形式。本文拟就这种计酬形式与按劳分配原则的关系,谈些粗浅看法。 (一) 联产计酬之所以成为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最好形式,首先就在于它能较好地检验农业劳动的有效性及其程度。 农业生产,其对象多为有生命的动植物,对于自然的依赖程度较高。对于某种农作物来说,投入的劳动力是否适时,以及投入的劳动的质量如何,对其产量影响极大。如果在自然因  相似文献   

7.
包干到户,是我省农村近年来推行较广、深受农民欢迎的生产责任制形式。也是当前人们议论较多、意见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这里,我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一、关于包干到户产生 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建立与健全生产责任制,从经济利益上考虑,一是为了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即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二是为了解决“苛捐杂税”的问题,即减轻不合理的过重负担,贯彻等价交换原则。从我省推行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看,一般来说,包产到户比定额包工更有利于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因为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06,(12):60-61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推动农村改革.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上世纪70年代后期.有的地区开始将五六十年代一度在我国农村实行过的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请”了回来.安徽和四川两省则是这一改革行动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9.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仅要稳定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要不断完善这个制度,所谓完善,其核心就是逐步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逐步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三层经营”体制构想按照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的原理 ,我国在 80年代初期进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时候 ,将农业经营组织划分成了“统”和“分”两个经营层次 ,建立起了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中 ,“统”的层次即集体经营层次 ,“分”的层次即家庭经营层次。按照一般分工 ,家庭经营层次的主要经营内容是农业生产的日常经营与管理 ,统一经营层次的主要经营内容是那些“单家独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 ,如兴修农田水利、整地改土等。当然 ,在一部分集体经济相对…  相似文献   

11.
现行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已不适应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呼唤体制改革和创新。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在广大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家庭经营和农户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有利于农村经济实现“第二个飞跃”,有利于农业生产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的体制创新,发展农业的合作经济,是建立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三农”政策实现了历史性转轨与突破:所有制结构上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突破;经营制度上向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突破;农业结构上向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突破;政策走向上向农业、农民、农村协调发展的突破;分配制度上向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从农业合作生产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允许农地使用权的有限流转,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农地使用权由高度公有到逐渐私有的过程。通过一个动态博弈模型,认为在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合作生产制会导致集体中的农民诚信缺失、偷懒行为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业合作生产制中的激励问题不再是一个问题。不过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会使农业产出增加,同时经济发展使得农民从事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的机会成本上升,因此存在着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强烈经济动因,而规模化经营要求农地集中使用,这必然要求农地使用权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14.
家庭农场既保留了农户经营的优势,又克服小农户经营的弊端,是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家庭农场获得集中成片且期限稳定的土地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农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土地集中的重要途径。由于农地流转存在着时空分散性、期限议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价格过高过低的不可控性以及农民中途违约的可能性等问题,农地自由流转与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相衔接存在着诸多障碍。通过构建农民土地权利处置体系,在遵循农民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将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划分为土地保留分户经营区、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区和土地退出集中经营区三大区域,为家庭农场获得成片稳定的土地资源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并详细分析了方案实施的时间节点和资金运行流程;最后,从制度政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农地权利处置方式动态调整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小农制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农制国家,几千年来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和经营。但进入清代中叶以后,我国人地比率已下降至"维生型小农经济"的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制的破产和瓦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由于长期实行以自然村落为单元"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平分土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其所隐含的"集体成员权平等"和"产权虚置"的农地平分机制,导致明清以后出现的"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凸显。当今中国农业正处于大规模非农就业、人口自然增长减慢和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之中,各级政府应当抓住这样的历史性契机,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扶持,并通过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来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隐性失业问题和农业的低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前“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只能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效率,即在“平均地权”保证农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追求土地生产效率。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对农民来说是一种既有效率又有公平的制度安排。家庭作为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用于现代农业,家庭的土地规模经营从国家战略上讲应当是一种趋势,当前中国农业效率追求的路径选择应是在农业生产经营环节的“统一服务”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7.
从荷兰装备农业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兰农业微观经济组织是以家庭私有制为基础的农场,农业微观组织形式与我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户颇为一致.荷兰依靠其装备农业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农业奇迹,很值得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借鉴.荷兰以家庭为基础的装备农业分布在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机业和温室业等各个农业产业,并且从政策、专业化生产、国内国际市场、技术集成、农业创新、合作社等方面强化家庭农场的活力,巩固家庭农场基础,并确立了温室农业作为现代装备农业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内容,虽然建国后通过合作化道路,个体农民经济被改造成集体经济,然而这种集体经济的生产方式仍然是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集合,并未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仅把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置于新条件背景之下,同时也使我国小农生产方式改造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而使我国特色的小农生产方式改造道路理论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工业刺余反哺农业的产物.我国原有的以家庭保障为主、集体保障为辅、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应进一步明确新农村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责,建立切实可行的筹资机制和高效的基金运行机制,重点推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取代人民公社制度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制度, 其根源在于它能够“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要求、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 这既是对新中国农业经济体制变革经验教训的总结, 也是今后制定和实施农业及农村政策的根本原则与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正确认识农民及农民意识, 充分尊重和积极发挥农民的创造精神;要正确认识农业家庭经营模式, 大力扶持农业家庭经济;要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等, 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农业家庭经营和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推动我国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