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实证研究证明在利益关系和认同感的影响下,村民身份不同,村民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效用感知也不同,且在影响因素方面也存在差异。村干部更加关注与自身职责和政绩相关的因素,村民更关注与家庭发展和生活环境的相关因素,但总的来说,产业与就业、环境风貌、文化活动与社区安全是所有村庄成员都关心的内容,体现了乡村振兴中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的重要性,展现了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的成果;而乡贤与创业代表的人才振兴、村干部与集体事务代表的组织振兴相对影响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2.
蔡亚荣  郝鑫 《国际公关》2023,(7):121-123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环,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整个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价值指引和精神动力,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铸魂工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是重中之重,却不可避免要面临许多发展困境,想要破解乡村文化振兴的难题需要从以下工作着手:依托科技媒体,实现乡村文化创新发展;加强思想培训,发挥基层干部骨干作用;加大资金政策帮扶,优化人才资源保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近两年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战略.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路径.建昌县是辽宁省省级贫困县,乡村振兴战略为其脱贫攻坚提供契机.通过对建昌县旅游发展基础、乡村振兴条件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调查分析,文章提出了构建完善的建昌县旅游产品体系,选择正确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建昌县旅游空间格局,合理安排点——线——面的空间布局,认真策划建昌县旅游形象等以乡村旅游带动建昌县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通过列举两岸文创型乡村的创建与运营方式,来论证构建文创型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模式之一;同时,比较分析了两岸文创型乡村的各自特点,对中国台湾地区通过"社区营造"计划,融合在地文化与特色产业的乡村发展经验进行了阐述,对中国大陆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意义在于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破解乡村人才掣肘、调动乡村发展要素.较一般乡村实践主体,乡村人才在社会属性、空间属性、身份属性、价值属性4个层面具有特殊性和优越性;从战略向度、历史向度、目标向度来看,乡村人才振兴分别蕴意现实系统工程、长期建设实践、目标期望状态.当前,乡村人才振兴在人才结构、人才流动、人才生态、人才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困境,影响乡村振兴的成效.明晰目标定位,强化基本理念,完善机制保障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可能路径.这有利于破除阻碍因素,突破现实困境,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通过列举两岸文创型乡村的创建与运营方式,来论证构建文创型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模式之一;同时,比较分析了两岸文创型乡村的各自特点,对中国台湾地区通过"社区营造"计划,融合在地文化与特色产业的乡村发展经验进行了阐述,对中国大陆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往往不能与之相协调,以至出现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生态振兴、做到生态宜居是重中之重,因为它事关中国发展全局,特别是事关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农村创新发展和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挑战、乡村振兴进程中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以及乡村振兴进程中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它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乡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教育是一个前后相继、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乡村教育的每一次变革都引起乡村社会的现代变迁,乡村社会的现代变迁又对乡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全面安排,并前所未有地对乡村教育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破解乡村教育的现实难题,需要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出发,研判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讨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乡村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为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乡村发展需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需要置于现代化、城镇化的大背景、大趋势中加以考虑,并要结合中国乡村社会的现实,将"补短板"与高质量发展统一起来,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拉动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的"两驾马车",在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上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追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脉络、理论渊源,研究其主要推进路径,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从历史脉络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历史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乡村振兴战略依循了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和城乡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伟大实践;从推进路径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刘慧芳 《国际公关》2023,(14):19-21
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凝心铸魂的重要价值。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根脉之所在,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厚文化土壤,更是我们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乡土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基于对当时中国所处现代世界体系发展序列定位的不同认知以及由此而选取的不同比较研究对象,费孝通与理查德·H.托尼为中国的乡村振兴设计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前者主张以乡土工业为基点来构筑乡村的现代性,后者则强调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经历了系列思想转变后,晚年的费孝通也重新回归到对园艺改革的关注,希望在中国走一条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但无论如何,对共同体伦理的维护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关键。因而,重启费孝通和托尼关于中国现代化思想的比较研究,梳理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过程,不仅对理解中国社会科学的思想史具有理论价值,还对理解中国的乡村振兴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生态振兴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而且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发展理念的"绿色"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总体进程,同时也关系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的总体进度,关系着新发展理念的落实情况.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应当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新生的时政话语体系,对其内涵辨识具有特殊意义。解答乡村振兴战略"为了什么""是什么",必须基于概念本体性逻辑,进行规范并准确的词义解构、关系定位和参数界定。乡村振兴战略,是把握现实国情、农情及乡村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对以往党的"三农"工作政策的超越和升华,是关于乡村振兴本体的价值追求、制度框架和实证表达的组合。乡村振兴战略是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旨归,多元化解决乡村衰败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系列政策和方略总和。  相似文献   

15.
农业与乡村研究的学术史表明,乡村振兴是现代城乡关系由分工对立到融合共生的演进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内生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乡村实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脱贫攻坚成果在新时代的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的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乡村的推进,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高质量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推进乡村产业培育与市场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组织变革、集体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培育乡村振兴的经济动能,提升其战略实施成效。在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交汇期,推动脱贫农户融入乡村产业振兴,既是农户现代化转型的内在需求,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主体支撑。从乡村产业与脱贫农户融合共生的经济性质出发,提升农户经营能力,优化机制设计,推进不同脱贫农户经营乡村产业链的适宜环节,切实推动高质量脱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和目标模式是创造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发展产业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中国农耕社会的传统特征和经济社会活动的外部性决定了中国乡村的市场化程度低并导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因此,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村民的主导作用,走集体化道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村民又好又快过上美好生活,从根本上重塑中国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和生态文明基础。  相似文献   

17.
[提要]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是实现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中占据重要地位。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肩负着助推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的重大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要在创新引领、统筹协调、持续发展、扩大开放、共享成果等方面做出及时转变。与此同时,随着战略重心的转移,返贫风险长期存在、相对贫困群体庞大、产业发展短板及风险等成为了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现实梗阻。为此,应从统筹协调多方关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帮扶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等方面探寻转型策略,以便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中持续发挥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乡村与城市是构成人类文明演化的阴阳两极,是人类文明演化“种子信息”的携带者。农业文明时代是乡村文明信息充分显化时代,也是东方文明鼎盛的时代。近代以来是城市文明信息充分显示的时代,也是西方文明复兴走向世界的时代。迈向城市与乡村两极信息充分显化、城乡融合发展是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一种世界大变局、文明大转型的背景下,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城乡共生发展新文明之路,不仅顺应中国发展趋势,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大趋势。中国乡村振兴对世界乡村发展启示与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乡村振兴对当今世界单级城市化矫正具有不可替代重大作用;二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的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世界乡村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带来新思路、新希望;三是中国乡村振兴对世界多样化文化复兴与生物多样保护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四是中国乡村振兴之路对发展中国家跨越“文明鸿沟”具有重大启示;五是中国式扶贫对发展中国家走出贫困陷阱具有重大借鉴价值。总之,坚持走符合本国特色发展道路,是世界所有国家都要走的路,也是中国发展之路对世界发展最重要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益协调与激励兼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从公共选择视角,考察近代至今的中国乡村发展建设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发现:在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必须注意政府与农民的良性互动,注意解决二者的利益协调和激励兼容.这一结论意味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注意解决公共投入与农村居民的公共需求的匹配问题,应将强化乡村治理的组织资源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并且积极培育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既不是重新回到乡土社会,也不是重复原有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道路。 乡村振兴要探索一条中国特有的农村发展之路。 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推动中国探索城乡共同发展;实现乡村经济与市场充分融合;并且有农民高度参与。 因此在村庄层面的国家弱化、市场缺位和农民参与不足的问题亟待克服。 本文建议推动行政权力向村级延伸、培育多样化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强化村委会的村民自组织性质,从而通过国家、市场和农民在村庄层面上的协同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