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2.
《尝试集》是汉语新诗史上重要的诗集之一,它深深地影响了汉语新诗从理论创立到诗歌文本的构成。从诞生时候起,对《尝试集》的认识,大多规范为其诗歌史上的开拓意义远大于文本意义,而且标志着汉语新诗彻底告别了传统汉语诗歌的审美范式,以新的姿态彰显汉语诗歌的变迁。其实《尝试集》是以"旧"的姿态昭示"新",而非以"新"的面目告别"旧"。这种姿态表征的是《尝试集》群落的选择而非单纯的个人喜好。 相似文献
3.
《尝试后集》收录了胡适《尝试集》外公开发表的部分诗作,更多诗篇则是从胡适日记、遗稿中辑录的,当时未曾公开发表。这些诗歌是胡适的抒情谴怀之作,展示了胡适特殊的情感世界。从《尝试后集》看胡适的情感世界,可以使我们对胡适思想和人格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中国新诗史上的经典诗集之一,其中的对称形式呈现出鲜明的新旧过渡痕迹,反映了胡适在新诗初创期的一系列对称形式实验。在尝试之初,胡适无意识地沿用了古典汉诗以整齐一律为主导的对称形式,影响及延滞了新诗的现代性建构。在此情况下,胡适以破坏为建设之前提,大胆破除了传统诗歌对称形式的束缚,推动了新诗对称观念与审美倾向的转变。与此同时,胡适也有意借鉴西方诗歌中自由多样的对称形式,并主动吸纳以双声叠韵为代表的传统诗歌对称形式。胡适一系列破"旧"立"新"的对称形式实验,为新诗对称艺术的自由探索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冯至《十四行集》的超越精神是诗人的生命体验与西方理念的融合。里尔克的领受、歌德的蜕变论、诺瓦里斯的类比和关联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但是冯至并不是简单地套用西方理论,而是在理论与经验相互融合与冲突的过程中,寻求超越。 相似文献
6.
《三叶集》蕴含丰富的诗学信息。郭沫若等在《三叶集》中有关"人格忏悔"的探讨,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场",一个反思性"内面"得以登场。在诗学意义上,这标示着现代抒情主体的裂变与生成。《三叶集》建构的诗学观念在诗集《女神》中得到具体显现,二者构成互文性文本。《女神》显著的艺术特质是以抒情为本,确立了抒情的诗学本体地位。《三叶集》与《女神》共同推进了抒情主义诗学的建构,在早期新诗观念的建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是一篇先秦小说,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意义重大,经整理者释读,基本可以通读,但是,篇中诸如“洀”“(瘭)”“(撩)”“楚”“(謇)”“疾”等字,整理者的释读恐怕均于义未安,造成相关文句文义不够通顺,影响对这篇小说的解读,需要做出新的释读.另外,个别断句仍需推敲.“将(撩)楚于飤亓祭”句,整理者断句为:“将(榛)楚,于飤亓祭.”这样断句无法讲通,应该考虑断句为:“将(禚),楚(速)于飤亓祭.”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个体对生存和生命等根本困难的承担;在写作内部,则是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之间的搏斗及最终的平衡。闻一多在《死水》集里呈现出一些生命中最根本的困难,如死亡、人的罪等,但在写作上他没有流于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他以艰难的艺术形式来克服这些困难,寻求一种独特的诗美。《死水》集不仅对新诗在诗形与诗质上的寻求有意义,对于普遍的文学写作,亦是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9.
《字汇》是形义派字典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字典。它与《说文解字》、《玉篇》等字典共同对后世字典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在释字体例方面,《字汇》更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收字方面实行“正俗兼收”的原则;附录第一次达到全面的程度;字形严格遵循收字原则;注音一依《玉篇》,又有所发展;释义源流并蓄,但更重支流,读音义项比《玉篇》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0.
11.
12.
清代诗学对明诗创作有很深入地研究,沈德潜在吸收前代诗学评论家思想的基础上独成派别,提出格调说,其诗学理论在《明诗别裁集》中得以充分展现.沈德潜在评论明诗创作的同时系统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诗学审美标准,涉及的内容既有对诗歌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也有对他人诗歌创作观的批判继承,更有对诗歌格调论新观点的全面表述. 相似文献
13.
禅宗文献《祖堂集》中感叹句类型丰富,数量较多。一部分感叹句格式在上古汉语中就已产生,体现了句法格式的延续性;另一部分感叹句格式是晚唐五代时期新兴的,体现了句法格式的发展性。从感叹句这一视角,可以看出《祖堂集》的口语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十四行集>的最大特色并非在于其中的哲理,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在于诗歌本质的自然呈现:作品展示了一个与日常生活观察截然不同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诗人并非单纯地抒发情感或阐释观念,而是体悟、感受、冥想.因而<十四行集>中的哲理与其说是所谓哲学,毋宁说是一种感悟与冥想,是一种观看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蔡省风编纂的《瑶池新咏集》(以下简称《瑶池集》)是唐代唯一一部女性诗歌选集,原收23位诗人的115首诗作。笔者利用敦煌写本、唐宋诗歌集和其他相关早期资料,首次重辑了其中的100首诗歌以及全部23位大约活跃于8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的作者名字。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和宗教文化环境,为这些女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与前代女诗人主要出身贵族不同,《瑶池集》诗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她们在女性亲属和朋友间进行诗歌交流,可能标志着女性文化的出现。她们的作品真实地表达其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将女性的文学形象从被欲求的客体转变为欲求的主体,体现新的自尊自信,与男性诗人所建构的女性声音区别开来。《瑶池集》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国女性作品选集,标志着中国女性文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对于《后出师表》 ,自清朝以来有部分史学家认为其风格与语调都与前表有较大差异 ,所以不是诸葛亮所作 ,而是他人伪作。笔者对其内容及产生背景进行了研究分析 ,并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参考前辈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 ,认为《后表》确为诸葛亮所作 相似文献
17.
首作帝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31-135
冯至的《十四行集》与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均创作于以救亡为主题的动乱年代,但这两个文本的哲理化明显得到了发展,近于启蒙主义的人文特征也非常显著.在此之中,人文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理性与人性,构成了《十四行集》与《审美教育书简》的融通关系,呈现出合目的性的审美诉求,诗与思交互确认.作家的博学多才和忧患意识的心态,保证了作品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类和谐、解放和自由,这是两者融通的另一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瑶山集》是饶宗颐第一部正式刊行的诗集,在其一生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瑶山集》状前人所未状,生动描绘了瑶山的山川景象和风土人情;继承和发扬了杜甫的诗学精神,以忧患意识为基调,表现了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怀和坚毅豪迈的人格情操;以独立自由的写作姿态,以史识、典事、考据与诗情并融的艺术创造,表现出了现代学人之诗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选编理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钟嵘《诗品》,具体可从五个方面管窥:《诗品》“网罗今古”与《河岳英灵集》“审鉴诸体,委详所来”的“编纪”观、《诗品》“文质”论与《河岳英灵集》“文质半取”的芟剪标准、《诗品》“掎摭病利”与《河岳英灵集》选本中植入品藻的编集体例、《诗品》“宗流”观与《河岳英灵集》源流比较法、《诗品》“警策”论与《河岳英灵集》的摘句品次。研究《河岳英灵集》选本理论与《诗品》的关系,可以探究《诗品》的传播与接受,也可以追溯殷璠选本主张的文化渊源,更好地认知《河岳英灵集》的诗歌批评特点。 相似文献
20.
1919年下半年起,《晶报》与胡适之间就白话诗与旧诗的优劣展开了论争,《晶报》同人提出了不少值得深思的意见,这些意见甚至与鲁迅、朱自清、废名等人后来的看法不无相似之处。尽管由于胡适对《晶报》同人的先入之见和有意冷落,这场论争最终未能深入下去,我们仍不难由此发现小报所处的两难困境:他们有意靠探讨学理来提高品位,但新文学家的漠视却使得其努力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