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 老舍早期小说《猫城记》,从六十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在欧美一些国家及日本越来越广泛地流传开。作了一个小小的统计之后发现:老舍小说在国外译本最多的是《骆驼祥子》,居第二位的竟是《猫城记》。此书已译成英、法、日、俄、匈五种文字,八个译本。 1964年,美国密执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杜尔温的英译本。1970年,美国俄亥俄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威廉·莱尔的英译本,它被认为是“中国小说的生动、合乎语言习惯和忠实于原文的译著,犹如中国现代文学译林中的一只珍異之鸟。”1977年,苏联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2.
《中庸》因其巨大的思想张力和可再阐释性而成为学者们竞相研究的文本,对宋代道学话语系统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道学发端时期的重要人物陈襄关于《中庸》的研究,认为陈襄已经关注“性”与“道”之本质同一性的建构,并在《中庸》的视域之下预示了后来道学的一些核心话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两地书》书信原文和上海青光书局1933年版《鲁迅与景宋的通信:两地书》及其英译本书信的称谓进行对照,发现编辑出版后《两地书》的称呼与署名在类别、形式及情感强度上都不及原信。英译本中北平—上海通信中所有的昵称、爱称被换成英文缩略语,语言形式的转换及中英称谓的文化差异造成了英译本《两地书》情感意蕴及文化内涵的再度减退。当今读者要想一睹《两地书》中许鲁二人真情原貌,阅读原信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4.
易庸学合论     
语(《论语》)孟(《孟子》)荀(《荀子》)之外,易(《易传》)庸(《中庸》)学(《大学》)无疑是原始儒学最重要的经典。论儒学,固然当回溯语孟荀,但若忽略易庸学,则似乎亦很难完整地把握儒家思想的构架与脉络。从总体看,易庸学既体现了相近的儒学传统,又分别从形上本体与价值根据,极高明与道中庸,以及止于至善与个体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儒家的深层内涵,从而使儒学(包括儒家价值体系)进一步趋于完备和定型,作为儒家思想的历史源头之一,易庸学不仅制约了儒家的尔后演进,而且在更广的层面影响着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倪培民 《求是学刊》2005,32(2):6-12
安乐哲与郝大维的<中庸>英译本对于揭示该著作所蕴含的整体性的和动态的世界观极具深意.通过用过程语言来诠释<中庸>,以取代以往译者使用的实体语言,<中庸>的核心命题,即将人作为与天地参的宇宙共创者卓立起来的意图,才能充分地展现在英文读者面前.然而,安乐哲与郝大维对形上学的强调,却也遮蔽了<中庸>里一个重要的层面--功夫指导的层面.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通过讨论安乐哲与郝大维对<中庸>的核心概念"中"、"庸"和"诚"的翻译,来说明其对他们的诠释的保留,然后说明,虽然他们的译著未能揭示这一功夫的层面,却为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这是《论语》中孔子直接讲“中庸”的唯一的一句话,也是“中庸”一词的最早出处,自然也是今天研究孔子中庸思想的最直接、最可靠的文字史料。近年来,人们从发展观和伦理观角度挖掘中庸思想的义蕴,虽多有所得,但由于对此句剖析尚有未尽,所以对中庸的认识也难及根本。愚以为,通过探“中庸之为德也”句之原,可以得中庸主观与客观统一方法论之本义。 “中庸”,是揭示主观与客观统一之规律的方法论范畴。中,在甲骨文、金文中,亦表“中间”( 参于省吾《释中国》、《甲骨文释林》)。“中间”…  相似文献   

7.
《中庸》索隐方尔加《中庸》,孔子之孙子思所撰,从某一方面对孔子思想加以深化。《中庸》本为《小戴礼记》之一篇,自唐代中兴儒学的韩愈、李翱开始,将之奉为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尊崇其在经书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二程...  相似文献   

8.
张广 《学术交流》2022,(5):166-178
《新水浒传》是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基于《水浒传》日译本创作的现代小说,它开日本《水浒传》改写之先河,在《水浒传》日本接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新水浒传》所据日译本即底本,至今不明。这导致相关研究缺乏可靠的文本支撑。从《新水浒传》文本的外部、内部可考,其底本为120回《水浒传》译本。各译本所据《水浒传》版本为:幸田露伴《国译水浒全书》的底本为《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全书》,佐藤春夫《新译水浒传》的底本是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上述两个译本是全译本,文本信息最为全面,是《新水浒传》文本生成的支撑性资料。  相似文献   

9.
谈《苔丝》的三个中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文学名著的复译,似乎已成为中国译坛的时尚。法语界的《红与黑》被炒得沸沸扬扬,译本多达十五、六种。以南京大学许钧教授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趁热打铁,组织了《红与黑》译本大讨论,像一粒投入水中的石子,打破了许多年来笼罩着文学翻译批评界的沉寂。与法语界的喧嚣景象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似乎仍在作壁上观的英语界。目前《简爱》、《傲慢与偏见》、《苔丝》等名著的译本虽然数目也已十分可观,但是质量良莠不齐,亟待批评界的评论及监督。据我们所知,目前《苔丝》的译本有7种①,也许数目更多。这里本文拟就其中的三种常见译本谈谈个人…  相似文献   

10.
史晓雷 《创新》2018,(3):30-37
李约瑟1969年完成的《文明的滴定》在2016年有了首个简体中文译本.文章通过对比之前潘吉星等人的选译本,评析了中译本若干译词的问题,分析了误译的原因.若要准确译介《文明的滴定》,应该了解李约瑟描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一些特定用语,回归原有的语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游记》是芥川龙之介的一部力作,在日本和中国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迄今为止,《中国游记》在中国大陆先后出版过两个节译本和三个全译本。对《中国游记》各种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理清《中国游记》在中国译介的脉络,同时对促进《中国游记》及芥川龙之介的研究也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在日本的译介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江户时代的注释、改编阶段;明治时代的节译阶段;二战以后的全译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三个阶段中《金瓶梅》各个日译本的特点、流传情况以及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金瓶梅》译本在日本的拒斥与接受、沉寂与流行所受到的日本本国意识形态、文学思潮、赞助人以及译者身份等因素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源氏物语》翻译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以量 《日本研究》2011,(3):117-123
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时期以来,与这个时期的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相配合,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走进千家万户,作为日本古典文学名著的《源氏物语》也不例外。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人开始阅读到《源氏物语》的全译本,从而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这部古典名著的特色。至今,《源氏物语》的汉译本出版了十余种之多(包括全译本、节译本、缩写本、改写本等),估计今后还有新的译本出现,对这样一部世界古典名著来说,诸多的汉译本的出现并非一件坏事,但译文的良莠不齐可能会影响到读者对《源氏物语》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对日本古典文学的认知,因此,从学术上对这些译本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认识这部作品乃至日本古典文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金刚经》梵本及汉译对勘的几个问题(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大乘佛典中,《金刚经》是一部提纲挈领的重要经典。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般若思想的核心内涵,观点鲜明地阐述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这一哲学的根本命题,在整个佛教发展史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这部经典在古代流传甚广,现在保存下来的梵文写本和各种语言的译本之多在佛经中恐怕也是首屈一指的。《金刚经》目前在世界上共有三种刊行梵本(即马克斯·米勒的校勘本、新疆和阗本和吉尔吉特本)和六种汉译本,此外还有尼泊尔写本、藏文译文、和阗语译本、粟特语译本、回鹘语译本、蒙古语译本和满语译本。从现存的这些传本来看,《金刚经》在古代流传的主要地区是印度(尤其是(?)宾)、尼泊尔、中亚、中国、日本和朝鲜。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日本学术界,青木正儿是一位久负盛名的汉学家。能象他那样对中国文学艺术有全面而深入理解的人是不多的。他主要从事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尤其以研究明清戏曲史见长。其主要论著大都有中译本,有的甚至有多种译本,如他的《中国文学概说》既有隋树森译本,还有郭虚中译本(书名《中国文学发凡》)。他的《中国近世戏曲史》(初名《明清戏曲史》)既有王古鲁的全译本,另外还有郑震的编译本;有的译本还多次再版,如隋译本《中国文学概说》一九三八年初版,一九四七年再版,一九八二  相似文献   

16.
《孔学堂》2017,(3)
张岱所著的《四书遇》是一部以引用佛教,特别是禅宗的话语解释儒家四书的著作。他引用佛教和禅宗话语解释《大学》传文;将《中庸》解释成为心体光明的展现,方便法门的施设;又把《论语》视为破除执著的良方,展现圣衷的宝典,教化弟子的记录;在解释《孟子》时则较少引用佛语,唯论性善处有数条。与当时盛行的理学家的高头讲章相比,张岱对四书的如此解释显得比较亲切、自然,富有情趣。《四书遇》成书于明末清初,因此有着非常深刻的明清鼎革的社会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
儒家产生时并没有一种传统,儒家的传统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孔子曾认为他的思想是“以一道以贯之”的,他并没有说明“一道”是什么,而他的学生则把它理解为“忠”和“恕”。《中庸》自称是“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但是从未有人描写过尧舜的传统制度如何。中庸之所以能成为儒家传统的中心概念,是因为中庸是儒家传统的开始。“中”有两层含义,一个是适度的、恰当的,《中庸》:“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论语》:“过狁不及”等等都是此意。另一个含义就是程颐提出的不偏执一端的说法。“中”的思想在儒家的第二代《大学》、  相似文献   

18.
新书介绍     
《泰戈尔散文诗全集》由华宇清编辑、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泰戈尔散文诗全集》汇集了泰戈尔的全部散文诗译本,共13部,近千首诗作,约500千字。其中英语散文诗译本8部,孟加拉语散文诗译本5部。此举在国内尚属首创,将孟加拉语散文诗直接译成汉语,这在国内也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据法国《世界报》1982年2月5日报道,萨特撰写的《家庭白痴》英译本第1卷最近由C.卡什曼翻译,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他几卷仍在翻译过程中,准备陆续出版。该出版社还同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7):112-115
中医理论体系所具有的民族性、完整性以及中医典籍言简意丰的语言风格使其英译之路困难重重。而中医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和日益提升的国际认可度见证了大量中医典籍英译本的问世。本文以目的论的"文内连贯"为审视视角,以语篇的衔接性和语言形式的可接受度为切入点,对《黄帝内经.素问》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对照分析,旨在探讨"文内连贯"对中医典籍英译的指导和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