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吉峰 《南方论刊》2011,(4):90-91
本文以传播学为视角,针对妈祖精神文化思想传播渠道的建构进行分析,分别从四个角度进行阐述即:文学渠道、艺术渠道、宗教渠道、哲学渠道以及科技渠道.以期望从中找到妈祖精神文化思想传播经数千年而长盛不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原文化与促进中原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存心 《兰州学刊》2008,(12):165-16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根植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先进文化,实现由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蘖与聚合——闽南对中原文化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河南光州固始分蘖出的闽南族群对中原文化有特殊的记忆.唐初陈元光随父"出镇泉潮间",平定"蛮獠"啸乱,并奏请建置漳州.中原文化开始在闽南大范围的传播.陈元光的开漳之功受到闽南民众的称颂,他本人则被神化,成为闽台共仰的开漳圣王.陈氏及其他开漳将士族裔逐渐形成有地域特征的"族统"观.光州固始作为文化符码也被闽南族群所体认,成为文化聚合中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4.
文化河南与中原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庚香 《中州学刊》2006,(1):150-15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人民的一致行动。中原崛起宏伟目标的提出为河南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也为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传承中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河南,既是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保障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研究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梳理,旨在结合妈祖文化旅游实际,总结归纳其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同时针对妈祖文化旅游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映.虽然在少林武术和太极拳方面已开创较好的对外传播局面,但相对于其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中原体育文化仍然有着广阔的对外传播拓展空间.基于对中原体育文化内涵和传播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下中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即:积极开展大型赛事活动,有效利用大众媒介,充分发展动漫设计,推广特色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7.
先秦中原文化传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向周围地区快速扩张并引发文化交流.二里头夏文化立足中原,其传播态势是先向晋南、次之向关中地区播散,同时也向江汉地区拓展.中原早商文化首先挺进及山西南部、陕西中西部、河北的中南部,之后开始大规模地向南(湖北及湖南北部)、东南方(海岱地区、淮河中下游地区)扩张,商文化因此成为主体文化并向周边形成强劲辐射.中原周文化传播态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西周早期,对他族文化的吸收功能大于其输出功能;西周中晚期,中原周文化出现强烈的对外扩散态势,各地周文化表现出明确的统一性.先秦中原文化的传播动因可归纳为战争及民族融合、对矿产资源的攫取、封藩建卫、异族姻亲、经济贸易等数端.  相似文献   

8.
9.
周亮工仕清与其一贯追求的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儒家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标是一致的,其中孙承泽对他的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周亮工长期生活在中原,中原理学的濡染形成了他经世致用的儒学思想观,其文学、书画理论及创作体现了中原文化兼容并包、经世致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逎涛 《理论界》2009,(12):151-152
经过千年的分灵传播,妈祖信仰影响范围愈益扩大,并随着飘洋过海的华侨、海员和外交使节等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信仰者遍布全球。经过千年的历史积淀,妈祖信仰逐渐演化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妈祖文化。妈祖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侨务、贸易、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辉 《殷都学刊》2010,31(2):124-128
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至深。无论是从器物层面,还是从制度、精神文化层面看,中原文化都是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楚文化的流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代的中原移民入闽,使得闽台之间有着相似多元的族群文化。这种相似多元的族群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在历史上,其相互间又是如何互动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然观今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均大都对此语焉不详。通过对闽台几次移民的历史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闽越文化不是今天闽文化的底层文化,唐初移民是中原移民的初次开闽,客家移民主体底层人民较多,所以客家文化形成较慢。  相似文献   

13.
妈祖文化热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妈祖文化的影响力不但超过任何一种民间信仰,就连五大宗教也望尘莫及。其表现待征可以归纳为两岸互动、官民互动、知识界和信仰者互动三点。妈祖文化在增进民族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也有明显的收效,而且是开发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热点。  相似文献   

14.
黎熙元 《学术研究》2001,(12):110-114
土生葡人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个具有独特国际意义和族群文化意义的族群.它伴随着15世纪以后葡萄牙人在亚洲通商、殖民活动的历程,在多个民族接触、通婚的基础上形成,其族群文化生动地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并随着澳门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的特征.本文从血缘、婚姻、语言、习俗、族群意识与族群关系及其文化变迁等方面来探讨土生葡人族群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中原武术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草 《中州学刊》2007,(1):154-160
武术是一种纯粹的民间文化形态,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中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盛行尚武之风,又是古代行气术的重要发源地,为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中国武术准备了合适的土壤。少林武术源于嵩山少林寺,少林拳系涵盖了北方的大部分拳种,并对其他诸大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太极拳源于博爱千载寺,为唐村李氏和陈家沟陈氏所共创,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处世之道,使中国武术步入更高的文化境界。形意拳源于山西,传入河南后发展为河南派形意,并衍化出洛阳、南阳两支。苌家拳源于汜水,为苌乃周所创。拳派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竞争,特别是地域文化之间的竞争,太极拳以其文化上的优势而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6.
吴圣刚 《中州学刊》2006,(1):155-157
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中原概念历史上的固定性形成了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必然产生一种区域性的精神生态,即文化生态。中原文化生态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包含中原人民创造、积累的物质文化,更包含文字文化、口传文化、技术、工艺以及文化传统等非物质文化。中原文化生态具有根基深厚、整体统一、稳固茂盛、动态发展、人地相关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辽河文化与中原文化、中华文化关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民族精神鼓铸了辽河文化。辽河文化具有明显的早发性、很强的兼容性、卓越的独创性、持续的向心性、不断的赶超性。辽河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激活了中华文化中的积极因子,遏制了文化混沌和政治腐败的趋势,净化了世俗委靡、怯懦、虚伪和狡诈的品格,叠加了民风强健、清新、豪爽、刚直、勇敢等异质因素,造成了中华文化的复兴、更新,使中华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整合与发展,走向新繁荣。  相似文献   

18.
虞夏之际 ,中原地区的后岗二期文化因素和二里头文化因素相继大量传入远在燕山北麓的西辽河地区 ,从而引发了古代中国北方社会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层面出现的重大变革 ,并由此促进了北方地区政治社会礼制化建设的进程。古代中原文化区与燕辽文化区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就存在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亲缘关系以及龙山时代以来 ,由于周边各支优秀古文化纷纷内聚而形成的中原地区的中心地位 ,是早期的中原文化北向传播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春秋争霸能否成功 ,除开经济、军事等物质因素外 ,还有一个重要条件 :即霸主是否具有中原的“礼”文化素养。春秋争霸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原“礼”文化向四夷传播的过程。其文化传播呈现以下特征 :阶段性传播、借助中介传播、呈现东南蛮夷方向传播。中原“礼”文化传播的结果为战国时期华夏文化的全面融合及关东六国一体共同对付秦国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佩甫是地地道道中原说书人的角色。他完全用中原人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讲述着中原地区的一草一木、一村一店、一人一事,呈现着中原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原貌,以及中原文化的存在状态,从而形成了一种叙事学意义上的阐释,这也许就是李佩甫中原文化的叙述方式。简要言之,他的叙述脉络一般先从草的本性入手,继而叙讲人的故事,从人的故事中展现村庄的历史,进而再现多彩的中原民间风情,可谓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