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建立以前主要是中原移民南下,以比干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正统文化因此流布南方。固始、比干等作为南下移民集体记忆的符号,是其凝聚族群和心系中原的重要叙事概念。时至清初,移驻河南与原驻福建的明郑降清官兵,以及督运他们至河南的满清官兵,这些人连同其眷属均被分散到汝宁府、南阳府等属县指定区域屯垦。与比干文化同根同源的妈祖文化在此大分散、小集中的族群空间得以顺利传播。这两种移民与文化传播的模式主要特征即是不断超越小众的族群文化,积极认同中原正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间的移民主要是"唐山过海"式,而清初以来屯垦河南邓州的台湾原住民却是反向的移民方式。他们如何从台湾到福建沿海、再从福建到河南内地、在邓州屯垦的生活状态以及风俗遗留等,都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以及学术研究。特别是对他们风俗衍变的研究,可以作为个案来探讨小聚落族群风俗变迁的普遍性。作为中原地区小聚落的移民族群,其后裔所追忆或保留下来的室内葬、连名制、祭灶、追述族源地、亲属称谓等特殊风俗,显示出其风俗解构的变迁状态,特别是受与之一起屯垦邓州的"闽营"以及邓州风俗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闽营化、在地化。  相似文献   

3.
方遥 《东南学术》2012,(4):201-214
妈祖信仰是起源于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屿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的祭祀活动作为妈祖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之一,受到各地妈祖信众与历代朝廷的重视。本文分为:"妈祖祭祀活动中的官祭与民祭"、"福建地区妈祖民祭活动中的民俗元素"、"其它地区妈祖民祭活动中的若干民俗特色"等三大部分,在简析妈祖信仰中官祭与民祭差异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妈祖信仰发源地及其它地区民祭活动中的民俗元素。  相似文献   

4.
张巡事略     
张巡(公元708年——757年),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县)人,唐玄宗开元末年考中进士。曾先后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今河北清河县西北)令,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河南节度付使、检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等官职。张巡一生的主要功迹是: 蔽遮江淮 功勋卓著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和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叛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席卷了河北,攻陷了河南的很多州县。中原大地,数百里之中,“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经过叛军铁蹄蹂躏的河南、北等地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  相似文献   

5.
论妈祖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妈祖———世界闻名的海上女神,劳动人民信仰和崇拜的偶像。千百年来,在中原内陆文化向海洋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并从国内信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信仰。本文拟透过妈祖文化现象,从三个方面谈谈妈祖文化精神。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妈祖的身世,一千多年来,人们赋予诸多神奇色彩。很多动人的传说,反映了人民的某种善良的愿望和奇妙的想象力。但是,妈祖确有其人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从散见于宋、元、明、清有关她生平事迹的一些史籍中可知,她是宋…  相似文献   

6.
妈祖信仰,作为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一种共同文化现象,体现了两岸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相互联系和交流.这种共同的信仰,与其它许多文化现象一样,都是以共同的中华文化为背景的,都深深地映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本文循着妈祖信仰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足迹,结合中国民间信仰的一般特点,探究妈祖如何由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巫成为"护海之神",又由"护海之神"成为"天妃"、  相似文献   

7.
清代闽籍人士在河南南阳地区供奉妈祖,传播妈祖文化,共有三处,其中宛城天妃庙由闽籍游宦士人创建,邓州天后宫由闽籍屯垦移民创建,赊店福建会馆由闽商创建。此三座妈祖庙宇的创建方式基本上涵盖了古代民间文化跨区域传播的模式:游宦士人传播、屯垦移民传播、客商传播。庙宇供奉乡土神既是团结同乡的精神纽带,又是张扬本土文化的强力手段。这种模式使妈祖文化在南阳地区落地生根发展。  相似文献   

8.
妈祖文化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信仰是中国东部沿江沿海人民的民间信仰之一 ,是汉传佛教的衍生文化 ,后又与道教文化有所融合 ,主要在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传播。妈祖文化现象随着妈祖信仰的形成而产生 ,随着妈祖信仰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妈祖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和平女神” ,妈祖文化也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本文着重研究妈祖信仰的发展历史、地理分布与文化影响 ,意在进一步探讨新世纪如何把握这一千年文化的人文精神实质 ,发挥其益世利人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统一祖国大业而言 ,妈祖文化更是一种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 ,更须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妈祖文化缘起中国福建沿海地区,自宋代以来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东亚地区的公共信仰。这一信仰传播至日本后,出现了或是传承中国民间的文化信仰,或是融会佛教文化的习合文化,或是被标榜为日本本土化的信仰,即带有了"文化变异体"的基本特征,日本借此来阐述自身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但是,参照如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可以认识到与其将之把握为日本文化自身的特性,倒不如说妈祖文化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共生"的性格,正因如此,它可以成为我们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东亚共同体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李逎涛 《理论界》2009,(12):151-152
经过千年的分灵传播,妈祖信仰影响范围愈益扩大,并随着飘洋过海的华侨、海员和外交使节等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信仰者遍布全球。经过千年的历史积淀,妈祖信仰逐渐演化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妈祖文化。妈祖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侨务、贸易、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妈祖由人而神、由海壖陬而四?睬?这自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当我们试图把握妈祖信仰起源的本质原因时,我们首先无法回避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妈祖为什么被创造于宋代,二是妈祖为什么能凌驾于众多的海神之上并替代其他的航海保护神而被广泛信仰。笔者反对把妈祖信仰的起源单纯地归结为海事活动频繁的简单化做法,但并不否认海事活动的愈益频繁是妈祖信仰起源的直接动因。正是这样,早在秦汉时期,北起渤海,南至广东  相似文献   

12.
澳门是木帆船时代东西方贸易的优良海港。东西方航海者及其后代,各自在这里供奉着代表不同民族文化的航海保护神。明朝初年,妈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航海保护神的主神。澳门的大部分中国居民,自古以来就是热诚的妈祖信徒,而妈祖阁则是澳门妈祖信仰的发祥地。本文试图结合澳门的历史,对妈祖阁与澳门妈祖信仰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一、弘仁阁的创建及其年代 传为妈祖阁最古老的建筑的弘仁阁,是一座“于(?)岩古石间,就石窟凿成的石殿。殿内四壁,雕刻着海魔神将,古彩斑斓,中央供奉天后。……其起源充满神话色彩。据碑志记载,相传明朝时候,福建人  相似文献   

13.
江西遗存的傩神信仰及其仪式是汉族族群记忆的一种具体化形态:无论是江西傩仪的功能、结构,还是傩神信仰的观念体系,都表征了古傩祭仪式传承至今的汉族族群文化基因。江西傩戏蕴含的汉族族群文化是汉族文化大传统于江西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投射,体现了汉族族群文化在江西民间文化上的传承和融合。  相似文献   

14.
文化涵化是文化变迁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指不同民族(或族群)相互接触引起原有文化的变迁,这种变迁通常是双向的。广西贺州客家族群长期与瑶、壮等兄弟民族(或族群)聚居生活,由于发展历史和生态环境的不同,经过长期的文化涵化,广西贺州客家族群在语言、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地方客家族群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富春 《中州学刊》2014,(4):133-137
康熙二十四年,由闽南屯垦并入籍河南的一部分明郑降清官兵,因长于滚刀藤牌之术被调征,为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获胜,原因有二,第一,朝廷高度重视,激赏有加。第二,特种兵作战,战术得当。这些闽营人以征罗刹有功,屯垦今唐河县的涂孝臣被授两广督标右营都督佥事,屯垦今淮阳县的李顺被授汾州参将,屯垦今鲁山县的林建被授保定府参将、金得被授四川威茂州参将。林建堂弟元成则在还归途中溺死黑河。  相似文献   

16.
石赵政权与西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西域研究》2002,(3):91-98
羯胡是一个以西域胡人为首的族群,它在中原建立政权以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视西域文化的政策,提倡并弘扬西域文化,这使得西域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能较快地在中原流播.本主要从宗教习俗、服饰工艺、农作物引种诸方面对石赵政权在弘扬西域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研究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梳理,旨在结合妈祖文化旅游实际,总结归纳其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同时针对妈祖文化旅游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在海内外影响深远,其文化自觉的过程是自身扬弃、兼收并蓄的过程。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与"一带一路"的拓展及延伸紧密联系,妈祖文化自觉是"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福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组成。要不断强化妈祖文化自信、做好妈祖文化沟通、促进妈祖文化繁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妈祖文化的自觉担当。  相似文献   

19.
河南位居中原,是中华民族祖先活动的重要地区,又是我国最先跨进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原的经济文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于国内先进地位。在奴隶制时代,这里是夏、商王朝活动的中心地区,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显示了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度水平。进入封建社会后,在汉代,这里用水排(水力鼓风机)冶炼,西鄂县(今南阳县)人张衡在洛阳研制成功的地动仪,都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直至北宋,河南经济在某些方面仍保持着优势。然而,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时至南宋,河南的经济文化已落后于江南发达的地区,在明清时期,更为显然。  相似文献   

20.
将三国诸葛亮、明代王骥加以神化和崇拜,是滇西各族的传统文化特征与内容之一,是在与中原文化接触过程中将本民族原始崇拜与中原民间信仰相互交融而共创、共享一种区域文化的结果,其中交织着作为跨界民族的傈傈族的多重认同感.以王骥崇拜为核心的下火海上刀山仪式表明傈傈族对以王骥为象征的汉文化与国家的认同和超越族群意识的区域文化认同,该仪式还促进了傈僳族群自身认同感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