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于1983年在新疆阿尔泰地区作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期间发现阿尔泰乌梁海(现属蒙古族的一支)的三颗银印和一颗木印。其中两颗银印是1918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发的旗札萨克之印;另一颗银印是1931年新疆省政府颁发的盟长之印。木印是散秩之印,颁发时间不详,但从一些资料来看,当是清代遗物。这几颗印对研究阿尔泰乌梁海的社会历史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阿尔泰乌梁海部史诗长期以来都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并保存在阿尔泰乌梁海部族当中。在具体的史诗演唱过程中,一些原始信仰层面的因素造就了各种约束和禁忌。将阿尔泰乌梁海部族史诗置入到活形态的特定的表演语境中,从民俗学的角度观察英雄史诗得以保存和传承的民俗志背景,与史诗演唱活动相关的民间约束和禁忌对于史诗演唱活动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代 ,归喀尔喀蒙古三音诺颜部厄鲁特贝子旗管辖的唐努乌梁海人总数达 17佐领 ,该部乌梁海人在唐努乌梁海地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该部乌梁海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阿尔斯兰·阿不都拉(1955-),维吾尔族,新疆哈密人。现任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院长,新疆大学阿尔泰学研究所所长,法国高等试验研究学院兼职教授,新疆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新疆大学“211工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新疆人类学一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东天山古伊州文化研究院兼职院长,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中国阿尔泰学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理事等。  相似文献   

5.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以下简称“民纪片”)摄制工作,是无产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是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电影的方式,集中反映和纪录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直接为民族问题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形象化的科学资料。 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亲切关怀下,一九五七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在有关单位配合下,先后摄制了《黎族》、《佤族》、《凉山彝族》、《额尔古纳河畔的鄂温克人》、《苦聪人》、《独龙族》、《西藏农奴制度》、《新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新疆语言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思考,认为发展新疆语言研究事业,对于国际性学科——阿尔泰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史稿》卷三百十三《舒赫德传》:“行边至努兑木伦,护厄鲁特人。掠马者乌梁海人入边,竄匿俄罗斯,驰檄往索。”考《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二《舒赫德传》作:“巡台站至努克木伦,沿途查孥掠马之额鲁特,护送运往军营口粮牲只至额尔齐斯。有掠台站之乌梁海竄俄罗斯,向之索取。”1.“努兑木伦”当作“努克木伦”。“木伦”者。河也。努克木伦清属乌里雅苏台辖,入  相似文献   

9.
唐努乌梁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6—17世纪末,沙俄不断向西伯利亚扩张。17世纪以来,沙俄殖民侵略以“渗透”方式步步侵入唐努乌梁海。20世纪初,沙俄利用中国政府的腐败与贫弱,在没有任何条约的情况下,以“保护”之名侵占了唐努乌梁海。1919年中国政府收复唐努乌梁海,但1921年苏俄红军为追剿旧俄白军又重占唐努乌梁海,并于1944年把它作为一个自治共和国(图瓦)纳入苏联版图。  相似文献   

10.
新疆至晚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便是操用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和汉藏语系语言的居民生活、聚居地区。新疆地名亦出自这三大语系语言,记录了各地民众的生存状态和活动轨迹,折射着历史的变迁、种群、族群的迁徙和时势的变革,反映了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态特点、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不同语系居民共同开发新疆、建设新疆和历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新疆的自治民族。也有部分维吾尔人零星地分散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里,还有相当数量的维吾尔人生活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形成了自己一定的群体。国内外学者对维吾尔人的人种起源(族源)做了大量的探索,认为公元前两三千年时生活在北阿尔泰一带的亚洲白种人雅利安人、斯奇泰人和萨克人是维吾尔人最古老的祖先。当时的“马背文化”使生活在那片广大区域内、在中国年鉴上被称之为“大胡”的雅利安人、斯奇泰人、藤克人相互融合在一起了。在公元前Z000年到五六世纪之间的这段漫长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2.
(续二)  六、乌布苏省乌布苏省始建于1931年,位于蒙古西部,北面与俄罗斯,西面、东面与巴彦乌列盖、扎布汗、戈壁阿尔泰接壤,土地面积为69000平方公里。省会乌兰固木市距乌兰巴托1336公里。乌布苏省所属20个县、97个巴格,人口达10万人。其中40.4%为布尔布特人,35.4%为巴彦特人,16.3%为哈拉哈人,6%为赫干人,1.1%为哈萨克人,0.8%为图尔巴特扎哈钦、乌梁海和阿毕特人。该省杭爱山脉、汗呼赫山脉、赫希勒和阿尔泰山区分支山脉平均海拔3900米。乌布苏省区域以60%的森林和40%…  相似文献   

13.
阿尔泰区域是中国同近邻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的典型案例之一,推进阿尔泰区域经贸合作对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阿尔泰区域经贸合作进行SWOT分析,基于现实基础提出“一心三翼”合作模式的发展路径设计,“一心”即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开展多领域合作项目,“三翼”即开发产业园区实现各国边境优势叠加与互补效应、打造特色小镇发展商圈集群和搭建大数据平台形成信息畅通机制。基于阿尔泰区域“一心三翼”合作模式,阐释推进经贸合作带来的经济、社会、辐射、文化与生态效应,并针对劣势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布里亚特语隶属于与突厥语、满洲通古斯语共同构成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 ,这就说明它们是“亲戚” ,有着共同的祖先。而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点 ,在我们具体研究某个语言时 ,例如布里亚特语 ,时常遇到这样的现象 ,仅凭布里亚特语或蒙古语的资料而不借助阿尔泰语系其它语言史料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因此蒙古语语言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 ,一定要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 ,这也是阿尔泰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 ,许多研究者开始否定传统阿尔泰学的研究方法 ,他们认为蒙古语、突厥语、满洲通古斯语不是从原始共同语———阿尔泰语发展而来。他们…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疆汉语方言和青海汉语方言等在语气词“s”字使用上的方言和区域特征,认为“s”字是阿尔泰语言成分随迁徙的人群扩散到其它区域,再与不同的语言接触后产生的语言成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方史是新疆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之一。早在1943年,新疆学院文史系就开设有新疆历史、民族和语言等课程,并开始了对新疆历史、民族和宗教等问题的研究。20世纪50-60年代,内地高校一批教师、研究生来校任教,参加了国家民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民族社会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调查资料,为开展新疆历史、民族、宗教、语言、文化问题的教学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60-70年代,新疆大学的史学工作者们急国家所急,与西北大学、兰州大学的同仁们合作编写了《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开拓了新疆地方史教学与研究的新领域。1…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新疆塔城哈尔墩社区的田野调查,从空间嵌入的视角对该民族互嵌型社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即社区的生命史进行描述和分析。调查发现,该社区的生命史反映了清末以来各民族人口向塔城迁移汇聚的历史进程,是塔城各民族由“小聚居”逐渐走向“嵌入”历程的一个缩影。文章认为,应加强对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当下的民族互嵌型社区的调查和研究,以空间嵌入为“起手棋”,关照社区生命史与族群生活史的互构,并将社区的小历史嵌入于整体社会的大历史中,进而从“国家—区域—地方”三个维度的互动中对这类社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8.
清同治年间,清政府为了安置镇压人民起义“有功”的棍噶扎拉参(亦作固帑干扎拉参,Gunuyanjasan)及其徒众,由塔尔巴哈台(以下简称塔城)参赞大臣出面向邻区科布多所属乌梁海蒙古借地阿尔泰山、哈巴河地区,暂归塔城.光绪初年,棍噶扎拉参所部被迁往新疆库尔喀喇乌苏八音沟,但借地已被哈萨克族占据.为此,乌梁海蒙古与哈萨克族屡生纠纷.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光绪末年借地问题才得以解决.本文拟依据《清实录》及经办大臣的有关奏稿对这一事件的始末作些论述.疏误之处,请同仁指正.一、借地及借地引起的问题1865年,西北重镇塔尔巴哈台爆发了维吾尔、哈萨克等族人民的反清暴动.塔城当局在其驻军一败涂地的情况下奏请清廷起用了当地蒙古宗教头目(呼图克图)、封建主棍噶扎拉参.在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棍噶扎拉参所部势力逐渐壮大,最多时竟达到三千余人.清政府为防其坐大,决定解散其营众.但其旧有徒众依然很多,他们不愿回塔城游牧,而希望到阿尔泰山地区的额尔齐斯河、哈巴河流域游牧.这一带是乌梁海蒙古族的牧地,隶科布多管辖.于是塔城方面向科布多参赞大臣及乌梁海蒙古总管商议借地安插.因为事属权宜,且讲明借地归还,科布多方面便于应允,借出了阿尔泰山地段周围七百余里的牧地.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2012,(10):78-79
从1983年2月“二王”在沈阳犯下第一起命案,到1983年9月“二王”在江西广昌出现,七个月的时间,这两个人凭着手上的枪和手榴弹,先后打死打伤公安执法人员和无辜百姓18人,其中枪杀9人,伤9人,在警察对两人的追捕过程中,他们又先后5次侥幸逃脱。中国公安机关为抓捕“二王”,鄂、湘、赣、皖、豫等南部重点省组织了大规模的调查、追踪。直到1983年9月13日二人在江西广昌县被发现,当地军警配合,于1983年9月18日将“二王”击毙。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山区。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现有人口1253952人。近几个世纪以来,哈尼族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汉族文化的不断影响,其父系血亲家族结构中的私有成份比重不断加大,但父系血亲家族制度的残余形态“启波然”却在血缘联系和地缘联系、传统亲族劳动组合方式同新的劳动组合方式相互交织的畸形态势中,仍然潜藏不衰。本文仅以实际调查资料为依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哈尼族的父系血亲家族制度的残余形态“启波然”作一简要探析,为研究哈尼族历史和现状的学者提供一些线索。一、何谓“启波然”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比较缓慢,到解放前尚无本民族文字,故其史前社会形态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