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一、什么是艺术符号? 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之一的符号论美学认为,人类的整个文化就是人类的符号活功,不同的文化形态就是人类经验的不同的符号形式。“人猿相揖别”的显著标志,在于人的智慧发展到能够制造符号,用符号来交流思想和认识对象,因此,创造和运用符号成了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有人甚至称人类是一种符号的动物。通过符号系统,人类不仅能够表达存在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非存在的事物。艺术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直观的形式,用来把握自然和生活,它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形式符号。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对于这种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来探讨中国戏曲脸谱。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因此戏曲脸谱可被看做是表达人类情感的符号。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戏曲脸谱这一艺术符号:脸谱的起源,脸谱分类的合理性,以及情感与形式如何在戏曲脸谱中得到统一。脸谱将人类的情感抽象并转换成基本图案和色彩等客观形式;一方是主观的、动态的情感与另一方艺术的客观、静态形式取得了统一,使得戏曲脸谱这一形式看起来就是情感本身。  相似文献   

3.
艺术——“生命的形式”论评析司有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冷德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把艺术界定为“生命的形式”。在她看来,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人们常把艺术视为一种生命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情感与艺术向来密不可分,“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形式,是对情感的独特表现。作为艺术源泉的不可遏止的情绪,乃是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这里的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情感,只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它是在审美状态下伴随知觉活动产生并转化完成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感,艺术符号则是它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轮廓理论"是当代西方美学前沿理论,由美国当代哲学家彼得·基维(Peter Kivy)提出,是一种涉及经验哲学、分析美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将人类情感与音乐情感的表现形式相类比的"相似论"。这种"相似论"与苏珊·朗格的符号论有"异质同构"的特点,但"轮廓理论"的"异质同构"更"边缘",属于轮廓的相似,这种相似性近年来在西方引起了众多与"隐喻"理论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符号美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美学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恩斯特·卡西尔和他的弟子苏珊·朗格。卡西尔在“人是符号的动物”的前提下,把每一种符号形式都看成是人类精神的表现。艺术作为一种符号形式,其功能是为生命情感构制表现性的形式。朗格汲取了卡西尔的这一思想,直接提出艺术符号只有“表现情感的经验”,才能“成为表  相似文献   

7.
苏珊·朗格的符号学文论,用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作理论基础,对多种观点进行整合。她的理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形式主义。她对二十世纪西方形式主义美学和艺术理论的独特贡献在于:对抽象形式为何具有“意味”,以及知觉这种“意味”的方式即“直觉”,作了富有启发性的合乎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苏珊·朗格作为一个美学家,其艺术符号论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至今对她的符号论哲学思想尚研究得不够,人们常常把她的符号概念与其他的符号概念混淆起来。其实,苏珊·朗格的符号论思想是对数理逻辑符号理论的发展,与其他符号学的思想差异甚大。笔者认为,考察苏珊·朗格的符号论思想的基础、发展及其特征,无论是对研究她的哲学、美学思想还是对开展国内的符号学研究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贝尔、朗格是现代西方美学史上两位颇有影响的美学家。贝尔是形式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朗格是表现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艺术是表现情感的符号形式。前者看起来是强调“形式”,而实在突出情感意味;后者看起来是强调情感,而实在突出符号形式。正是由于这种关系,形式主义美学与表现主义美学在情感这一点上达到了基本一致。然而,在创造艺术形式与情感的关系、创造艺术形式的审美心理动力方面,两个美学家的观点是不相同的。但在美学观的错误根源上,两个美学家又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李泽厚认为中国古典文化是“以乐为中心”的“乐感文化”,“乐感文化”有着西方“游戏说”、“快乐说”的影子;李泽厚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也来源于形式主义美学,他在其理论形成的后期提出了“度”的概念,主张用历史本体论反对任何精神心理实体的存在,这一思想的转变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有关.符号论美学中艺术不是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现,而是作为表现人类情感的特殊符号的“情感符号”理论也得到了李泽厚的重视,因而其实现了从群体性向个体性、必然性到偶然性、理性向感性的学术转向.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的性欲论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也同样影响了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典艺术形式的审美根源和中心。本文不仅分析它的概念与涵义 ,更重点论及它在艺术审美历史中表现出的对审美意识、艺术形式产生影响的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2.
《周易》思想和其揭示的道理 ,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在通过卦、爻、彖、象揭示道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内涵。在古代美学的审美范畴中 ,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中和之美等等 ,无一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找到各自的根本。《乾》卦之阳刚 ,无论从自身卦、爻、彖、象 ,还是从历史上的艺术、文学、美学中都能找出由它衍发出的阳刚之美的例证。研究阳刚之美 ,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对文学艺术和美学有作用 ,更对人的言行、情志和道德情操有作用 ,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是有益的 ,《大象》“乾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几千年来都作为炎黄子孙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 ,六爻“龙”象之龙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阳刚之美 ,实在是内容和形式、天人合一的头等大美  相似文献   

13.
刁生虎 《南都学坛》2007,27(3):71-77
对抽象而又深奥的哲学道理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和加工,使《庄子》一书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是其区别于一般哲学著作的首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哲学理论的形象化,《庄子》总是借助于众多的艺术形象催活一个个僵化枯燥的哲学思想与观念,从而使抽象哲学观念与具体艺术形象相结合,最终使文本呈现出鲜明的诗思融合、道艺相间之特质;二是哲学概念的生命化,在庄子那里,不仅深奥的思辨理论和玄虚的思想义旨是借助寓言的形式传达出来的,就连一些本来是十分抽象、极具概括力的概念和范畴,庄子也能用文学的笔法把它们描绘成具有丰富思想感情、富有生命活力和灵动感的人与物,从而使抽象的概念获得了生命化的展现;三是哲学语言的诗性化,在庄子的语言系统中,虽然言是意的符号,但却不是一般的哲学符号,而是文学符号和审美符号,具有明显的模糊性、象征性、跳跃性、情感性、音乐性等诸多既密切相关又互有区别的特征。庄子独特的语言哲学观念及相应的隐喻言说实践则是促成这一特质生成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典范符号,李泽厚“实践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是中西美学与文化艺术理论融汇、提炼的过程,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乃至现代西方文化理论成为这一美学体系的西学符号,“巫史”传统、实用理性以及“乐感文化”则成为李泽厚借鉴西学思想烛照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论产物,其化合中西、融会贯通的理论驾驭范式不仅成就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奇观,也引发了对美学与艺术理论延展的无尽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但丁的<神曲>、<论俗语>、<飨宴>、<致斯加拉亲王书>等著作,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和诗学思想.但丁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世纪神学和亚里斯多德哲学,也间接吸收了一些从君士坦丁堡传来的阿拉伯哲学家的思想.但丁的美学思想充分显示出从中世纪美学向近代美学转折的特点,他在强调上帝是一切美的本源、艺术的象征性的同时,也提倡"艺术取法自然",并应表现个人主观感受与激情.但丁对文学语言特性及审美性的认识、关于诗的定义和基本体裁分类等诗学见解,也是卓有识见的.  相似文献   

16.
王蕊 《南都学坛》2003,23(3):11-12
南阳汉画像砖石图案题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传达着汉代艺术家对时代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具有深邃的精神内涵。艺术家通过对传统图案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并借助自然界的事物和形象 ,寄托和抒发了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情感。在艺术创作表现上 ,以“满”传神 ,以“动”传神 ,体现了中国造型艺术以神写形 ,以形传神 ,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莱辛和李渔虽然在艺术实践的文化层面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作为德国和中国的戏剧美学思想家,他们对于各自的戏剧美学传统做了深入剖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莱辛和李渔创立了各自的戏剧美学体系,对于古典戏剧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分析和探讨两位.艺术家的美学思想、艺术特质,对于丰富和发展戏剧美学的艺术传承和实践诸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从国外优秀的景观设计及大地艺术作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地艺术在表现形式、场所性、符号性、功能性、生态思想等方面与景观设计是互相融合的,这一结论可为大地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认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汉语象征诗学的萌芽缘于"五四"时期对西方象征主义思潮的引进,但这种引进一直是在非自觉的状态下进行的.最初的译介,多集中于对象征主义作家作品的诸如暗示、对应等突出特征的介绍上,其在表面的一致性背后其实隐藏着极大的混乱和误解,甚至相互矛盾,一种异域的观念如何在本土生根的问题是此一时期最为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洛特曼是俄罗斯塔尔图学派的创始人,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他的研究特点是具体性、多角度性和系统性.他在研究中兼具语言学、心理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社会历史学、符号学、结构主义、数学和其他学科的方法和内容.文章介绍了洛特曼前期的文艺理论研究和后期的符号学理论和结构主义研究.洛特曼对18和19世纪的俄罗斯社会思想和文化,主要是对十二月党人的创作思想进行了分析研究.洛特曼文艺理论研究的精华是对普希金的研究.洛特曼从50-60年代开始结构学和符号学,他的新方法和新理论,推动了这一研究的发展.他写了大量的有关文艺结构学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诗学分析,结构诗学>.他创造了新的语言学方法论和教学法.无论从内容还是数量上,洛特曼的作品都相当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