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王符,东汉中后期的进步思想家。在他所著的《潜夫论》一书中,民本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对王符的民本思想作以初步探讨: 一、“民为国基”和“君臣法令之功效于民”的基本理论 王符的民本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说:“帝以天为制,天以民为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潜夫论·遏利》,下引此书只注篇名)“民安乐则天心顺,民愁苦则天心逆”(《本政》)。乍看起来,这些言论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究其实质,乃是假天之威强调统治者必须按  相似文献   

2.
从周公提出“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引)以后,民本思想就成了中国传统的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立君为民”都是民本思想的不同论述。西汉贾谊对民本思想作过系统论述。他说:“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又说:“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新书·大政上》)王符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也说:“故天之立君,非私此人也以役民,盖以诛暴除害利黎元也。”)《潜夫论·班禄篇》)君不是为自已私利去奴役人民,应该为人民去消灭危害人民的东西。他认为:“无功庸于民而求盈者,未尝不力颠也,有勋德于民而谦损者,未尝不光荣也。”(《遏利篇》)王符的民本思想与前人相比并无新见,在议边、论赦中论述这种思想却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与其说“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不如说“民本”与“人本”的相互结合才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真正特色,因为“人本思想”不仅是儒家政治思想的一个出发点,而且是“民本思想”的思想基础之一,两汉时期的社会实践与汉魏之际的思想转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王符是东汉后期进步的思想家。他的成就和建树是多方面的,而尤以哲学思想较为突出。本文试就王符哲学思想的核心——元气一元论陈述管见,以求教于同仁。 一 “元气”的概念,是在古代气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元”即“开始”,“本原”的意思,“气”即细微的物质。早在先秦,人们已经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探讨和  相似文献   

5.
王符是东汉进入衰落时期著名的社会批判思想家。他继承与发扬古代四圣"天工人其代之"的管理思想,建立了以天道为末、人道为本的天人之学,以此为基础,形成人道有为的务本的管理哲学。在天人本末关系的整体思维下,他辩证对待经济管理和政治管理、思想管理的关系,掘发了儒家"富则教之"民本管理理论的新内容与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符是东汉时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潜夫论》一书是他的代表著作,王符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具有内在矛盾的哲学体系.一王符的哲学思想较集中地反映在《本训篇》中.该篇提出了一个道生气,气生万物,万物生规律的世界生成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元气或气是最重要的概念.气概念在汉代哲学界是很流行的,大多数哲学家都把气概念作为自己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但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气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王符哲学中的  相似文献   

7.
“民”是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所关注的核心主题,内涵极为丰富。近代以来,在西方人本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影响下,我们以“民本”重新审视古代“民”思想,形成了固定的民本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很好地深化了“民”思想主题,从纷繁复杂的古代“民”思想中提炼出了民本、君本两大主题,但同时“民”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也受到了遮蔽,即那些既不符合民本,又不符合君本的“民”思想便被忽略了。因此,要想呈现古代“民”思想的完整风貌,我们需要在“民本”基础上,扩大研究视角,推进“民”思想的再研究。“民学”于此是一个可能性的尝试,它能够从整体性视域将民本、君本以及其他关于“民”的论说连贯为一体,使古代“民”思想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学说。  相似文献   

8.
刘文英教授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发表了如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对王符的无神论倾向进行了剖析。作者认为,“王符在自然领域,主要根据他的元气自化论,极力排斥天神的作用和影响;在历史领域,则着力用现实的“民本”改造当时的神学目的论;同时对流行的卜筮、巫术、相术、占梦等世俗迷信,也都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批判.他的无神论思想尽管有其妥协性或不彻底性,但眼界比较开阔,内容比较丰富,在某些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和新的贡献,因而在两汉无神论、以至整个中国无神论的发展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者在论述到天道和人道时认为,王符除了  相似文献   

9.
王符君道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君道与和谐政治秩序的讨论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王符作为东汉中后期重要的思想家,一直都在关注着当时政治社会的运转情况。他的天民合一的民本思想是其君道论的基础,君道内涵规定为明暗之理和公私之分,同时把君德德目也规约为纳谏、受言与责己。王符对于和谐政治社会关注颇多,这集中体现在他的关于"和"的论述和定义上,和谐的治道愿景一直都是《潜夫论》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儒家民本思想发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也是愚昧无知的同意语。古代思想家在充分地肯定民众的整体价值的时候,也否定了“民”的个体。“民为国本,君为民主”是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设计,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是整合的。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为民谋利”的价值准则,这一原则的要害是把民众视为权力的客体。在中国古代社会,“为民谋利”是用于说明各种各样的政治的符号。  相似文献   

11.
范晔《后汉书》将王充、王符、仲长统三位合传,首先考察他们共同的批判性和创造性。198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符思想研究》(简称《王》),是论王节信的第一本专著。作者王步贵在《前言》指出:魏征、韩愈、杜甫等异口同声,颂赞王符及其《潜夫论》,清代刘熙载《艺概》褒扬他醇厚如董仲舒。王符是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常被称为王安定,他的字“节信”甚契合原名。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本观的人文价值及其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跃 《河北学刊》2003,23(4):77-79
民本观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重要而特殊的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传统民本思想以人本否定神本 ,强调富民、重民、爱民、教民 ,对君本思想及其制度具有牵制和约束作用。但是 ,传统民本思想内含等级性、体制空缺、工具设喻性的缺陷 ,与现代民主观尚存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尚书》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源头,《书集传》是南宋大儒蔡沉对《尚书》的解读。此书将《尚书》的民本思想重新加以诠释,将民心提高到天理的高度,强调国家政治中要以民为本;君臣百官应当万事民为先,履行“和裕其民”的职责,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做到“以民为心”、“以公灭私”。这些朴素的民本思想是现代民主思想传承与发展的宝贵资源,对当代执政党思想政治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守义 《人文杂志》2023,(6):96-104
左翼文艺大众化的出发点并非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但文艺大众化和民本思想在三个方面有相通之处:其一,民本思想“君为政本”的宗旨和文艺大众化的革命目的让二者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其二,民本之“民”懵懂无知,缺乏主动性,大众化之“大众”本来带有西方的民主色彩,但知识分子的引路人姿态使大众成为被动的跟随者;其三,民本思想主张“政在养民”,养民离不开“养心”和“化民”,大众化运动主要是在“化大众”,“化大众”和“化民”类似,都需要“养心”。  相似文献   

15.
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发起召开的首届“王符学术思想讨论会”于1987年6月26日至29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研究王符思想的教授、学者、专家30多人出席了会议,共收到论文十七篇、专著一部。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切磋商榷、持之有据,重点讨论了作为甘肃古代著名的哲学家王符及其著作《潜夫论》在两汉以及中国哲学史上的贡献;王符社会批判思想的历史地位;王符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问题,并  相似文献   

16.
王锐 《江海学刊》2023,(5):216-226+256
传统中国的民本思想体现了古人对于理想政治秩序与君民关系的认识,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晚清以降,随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新诠释层出不穷,这固然与时人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本身的理解有关,更与近代以来不同政治意识形态在中国大地上的竞逐密不可分。无论是在近代中国思想界影响极大的梁启超,还是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官方意识形态代表人物的戴季陶,都将民本思想作为表达自己略显保守主义政治主张的重要凭藉。对此,国民党内具有批判意识的理论家陶希圣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嵇文甫,都对民本思想本身以及假借民本思想宣扬精英政治的做法展开批评。  相似文献   

17.
王符,“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也”,他生活在官僚贪婪残暴,贵族骄奢淫逸,豪强地主恣意兼并士地,“君道秕僻,鲜纲日陵”(《后汉书、儒林传》)的东汉后期,作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进步唯物主义哲学家王符,无论就其政治学说、经济思想,还是就其宇宙哲学观、社会历史观及法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都有其不可低估的历史影响。甘肃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王步贵同志编著的《王符思想研究》一书,实事求是地再现了东汉后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符的思想全貌,为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王符的学术思想,研究东汉历史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学习资料。  相似文献   

18.
“民本”的完整说法是“民惟邦本”。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中,“民本”思想形成了四个要点:民为天之本、民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民为官之本。“民本”思想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资格,这与现代政治文明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9.
民本思想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近代以来却频遭误解与错判,而其在未来之善好秩序重建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与意义,也一直被学界严重低估。本文尝试在新的视野中理解民本思想的内在结构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即:民本思想并非单一的法政思想形态,而是贯穿上至神学下至经济等多个层面与维度的综合性思想形态,是为先秦诸子与后世历代思想家所共享的中国思想文化基座。未来中国思想与文明之创发,及善好生活秩序之重建,亦必须立足于民本思想之大体,并积极消化西学有益元素,才能实现固有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20.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辨别“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为更好地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