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是第一个对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作出系统阐述的科学理论体系。唯物史观制度理论的形成虽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是所有制度理论中最有说服力和解释力的。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是当代中国制度变迁的合法性依据;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是当代中国改革实践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为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唯物史观的制度研究将会成为唯物史观理论创新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随着社会结构变化而转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政治哲学的兴起,知识分子、性别等问题研究的展开,挑战了原有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当前,中国学术界开展新一轮的唯物史观研究,就是对中国社会结构变化和学术挑战的一种回应.就中国当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学术发展的路向而言,唯物史观研究范式转换的主要方向是:变革已有的技术理性的研究范式,建立文化理性的研究范式.要建立文化理性的研究范式,哲学必须开展文化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以文化活动为中心的认识模型来改造原有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实现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其基本经验主要有: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与阐发,为理想信念教育奠定牢固基础;紧扣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际,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现实土壤;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为理想信念教育提质增效。现实启示是: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力量之源;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基所在;始终坚持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李大钊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全国正在举行各种活动纪念这位人民的良朋和忠仆,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纪念李大钊,研究李大钊,是为了学习李大钊。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和宣传,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批驳王明等人自吹在他们之前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时曾经说过:“事实不是这样,没有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那时候李大钊同志就宣传共产主义唯物史观,有书为证。”李大钊同志系统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最初见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这是一篇长达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最初传播的主体内容.其原因是: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介绍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开始接触马克思及其学说,十月革命后,受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鼓舞并出于挥卫、推进"新文化运动"的需要,唯物史观获得了进一步的传播和研究.回顾这段思想史,对于当前学界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长卷中最为辉煌的篇章,培育和铸造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岁月风貌和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它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如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等。今天,我们既要弘扬它的丰富内涵,更要弘扬它的精神实质。它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呢?这就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袖价值观。这是产生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思想基础。当  相似文献   

7.
孙琳琼 《社科纵横》2014,(10):10-12
共产主义观念的复兴已然成为当今西方激进左派的重要动向。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解读共产主义思想,他们对"共产主义回归"的信念以及对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阶段的质疑和拒绝,启示我们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的过程中理解其深层内蕴,同时重估共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历史和经验证明,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指导,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而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实践,也不会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党中央对唯物史观的学习与重视,再次说明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改革仍然需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根本坚持。  相似文献   

9.
邵飘萍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郭汾阳邵飘萍从初无党派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报人,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早期过程中,起过特殊贡献和作用。“五四”前后,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革命阶级和革命力量的增长,使最先接受近代...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评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初,它表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探索中的不同路径,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某种自身分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出现利今天,已经整整70年了,它在国际范围内的兴盛和影响,经历了从30到40年代、从50到60年代的几次高潮。80到90年代以后,又表现为更多的形式而继续流传于世。然而,由于我们传统观念和理论格局的支配,直到10多年前,中国的理论界和知识分子对于这种思潮还是相当陌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被介绍到国内来,是在70年代末,而且一开始就被称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