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客观地从不同角度评价了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主张,探讨了其美学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嵇康最突出的思想特点表现在社会观和音乐艺术的审美两方面。他提出了当时很先进的口号 ,并把批评矛头直接指向把音乐作为为礼教服务的传统音乐观上 ,他更为注重对音乐艺术本身特殊规律的探讨和研究。他的思想在其历史时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媒介特性的分析入手,指出嵇康的“声无哀乐”思想的出发点在于音乐的构成要素本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形式,从《琴赋》中的功用论及《声无哀乐论》的详尽析理,可以看出嵇氏思想的成熟过程及音乐本体论的卓绝之处,并据此批评了对嵇氏此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我国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音乐家嵇康《声无哀乐论》中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音乐与情感、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功能等问题的分析论述,结合我国音乐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对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做了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在嵇康的音乐理论中,从器乐欣赏的角反驳击了儒家乐论以伦理学、社会学作为音乐美学的唯一批评标准,提倡和研究音乐自身的发展规律;坚持从感性出发,从音乐的客观性出发来分析音乐构成诸因素的特点;从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情感表现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寻求感性表现与理性观念的关系。嵇康的音乐美学理论为中国音乐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嵇康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音乐家,以往学者对其研究较多。本文试图通过对嵇康玄学音乐美学思想与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嵇康美学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嵇康音乐思想的根本内因是他的养生论,直接动因是魏晋玄学的兴盛,理论基础是对老庄哲学思想的深化和更新,同时也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反叛.他第一次将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与人的关系的考察视角,停留在音乐本身的存在方式上,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声无哀乐论》看似是专论音乐的文献,但它也反映了嵇康的政治思想。通过强调声音的自然性,嵇康为音乐的独立性寻求到了依据。通过批判《乐记》所确立的乐论传统,嵇康揭示了音乐政治一体背后的政治隐秘。虽有老庄哲学作为背景,但嵇康绝非出世之人,他更是一个政治思想家。重新审视嵇康思想,对了解传统文人和政治的关系及其背后的原因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分析了嵇康音乐美学的本体论思想。指出嵇康的音乐本体论的核心是“和”。嵇康在批判儒家的音乐美学本体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声无哀乐论”。  相似文献   

11.
《声无哀乐论》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美学著作因其音乐本体论与功能论貌似矛盾的论述,研究向来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本文将针对学术界对《声无哀乐论》的本体论与功能论研究作一述评,以阐明嵇康对音乐本体的真善美综合的规定,并指出,嵇康批判名教要求越名教而任自然,将音乐几乎归于自然,是与阿多诺批判启蒙理性要求艺术不模仿自然,寻求艺术救赎的主张是同样积极和振聋发聩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 ,在深入体悟原文的基础上 ,分析了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原初动意及其由此而形成的音乐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一篇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文。现当代学术界对它作了很多研究,但评价不一,甚至相反,有人说它标志着“魏晋玄学的美学完成”,也有人说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钱钟书先生以学贯中西的高视野,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西方近现代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相提并论。不仅提供了新见解,而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以钱先生的先在提示为起点和指导,从音乐的本体与音乐之美、音乐与情感关系两方面对嵇、汉的观点作了较充分的理论追问与分析。既具体展示了两人思想之“同”,也揭示了两人思想同中之“异”,还论及两人思想对当代美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嵇康的音乐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文章<声无哀乐论>里,他认为音乐是属于外界的客观事物,哀乐是属于内心的主观感情,就是说音乐是客观存在的,声音只有快、慢、高、低的变化与和声的协调,人们听到音乐之所以发生丰富的情感变化也就是人们的哀乐,只是人们内在的情感变化与音乐并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美学思想渗透着对于当时人们争论的问题的深刻思索,也体现了当时美学思想的水平和高度,标志着魏晋美学的特色与成就。自20世纪初鲁迅所校《稽康集》刊行后,嵇康研究日渐升温。然而,迄今为止,对于嵇康美学思想的研究却很不够,一是系统、全面地研究稽康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致力于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研究的学者,以敏锐的视角明确和处理了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中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和命题。其体现的学科研究方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西方音乐关学问题视角作为参照对中国音乐美学史进行真实存在的比较研究;二是以中国音乐美学史作为参照,对西方音乐美学史进行真实存在的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的前提是以对方的美学问题视觉作为参照,如此,使中外学者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汉朝的建立和五行学说的风行,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力图找到宇宙论的根据,从而形成《白虎通》的音乐论体系;而《淮南子》则承庄子而采儒家及五行思想,却难以弥合其中的缝隙。汉朝的灭亡和音乐本身的发展,中断了儒道两家音乐论以政教为鹄的取向。于是在玄学大兴的背景下,嵇康以道家音乐论为基础,改造了《乐记》以“乐”为核心的儒家音乐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声”为核心的新的音乐美学,实现了音乐美学的独立。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乐教问题,嵇康在批判传统音乐观的同时又有所继承和改造。魏晋时期的传统观念中,音乐具有道德属性,在他看来传统乐教实施的根本不在于音乐本身,而是统治者对于音乐价值的附加,如仁爱、道德等观念。嵇康"声无哀乐"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音乐的道德教育,不过嵇康并没有完全否认音乐的教育作用,而且他认为音乐之所以具有教育作用在于音乐的内在机理即音乐自身的特殊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嵇康是魏晋文学和学术的代表人物,他的论体文既负载了他个人的学术理念,也是整个魏晋时期学术思想的生动反映。该文在分析嵇康思想特点的基础上,以其《养生论》和《声无哀乐论》为主要论述对象,揭示了其论体文的学术内涵以及在思辨方式和写作艺术上的特点,试图为探索魏晋文学的学术特性或魏晋学术的文学特性,提供一个值得关注的边缘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从嵇康《声无哀乐论》看音乐审美主体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论著,嵇康的音乐审美思想是一种关于审美主体差异性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受老庄哲学思想影响的自然观念和对于人的自由意识在音乐审美理论领域的具体落实和运用,并孕育出了重视和弘扬审美主体能动作用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