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为灾区人民修道路、建房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帮助当地灾民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恢复社区重建信心,促进社区合作及互助,提升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使灾后重建得到可持续地关注和推进。  相似文献   

2.
为支持四川都江堰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上海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并纳入上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专业团队管理范畴。该服务团自2008年6月25日开始进驻对口支援灾区——都江堰市的活动板房安置点,配合当地政府和群众,以“社区重建”为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重建支持网络等手段,抚慰灾民情绪,重建社会关系,协助灾区人民开展自救和自建。  相似文献   

3.
作为5·12地震灾区最本土的社工,四川社工是灾后重建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两年来,他们也在不断前行,探索着社会工作长效发展之路。作为本土高校社工力量的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于2008年11月曾在北川县安昌镇建立社工站,重点对灾区基层干部开展心理援助服务。2009年4月.该校根据需要,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同在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建立了社工站,以社区能力建设为重点介入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转眼就发生两周年了,全社会都在关注灾区重建的进程。国际小母牛组织(以下简称小母牛)在灾区实施的灾后生计与社区重建项目进展怎么样呢?笔者最近访问了该项目在理县、彭州、北川、安县、江油、剑阁、广元利州和朝天区的项目点,亲眼看到项目社区农户新修或改造的房屋,新建的道路,新创的生让产业,相互的关爱与支持,亲身感受到他们重拾的信心、愉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谢英俊是“9·21”地震灾后重建的代名词。他帮助邵族人建房屋,并让原住民自己动手建造自己的家园。更重要的是,他帮助他们重建自己的文化。汶川地震发生后。谢英俊又投身到灾区的重建工作中,从赶工做生态厕所开始,以“9·21”地震重建中积累的经验为四川灾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9月10日-10月4日,鲁甸地震灾区社工支援团上海社工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第一批队员进驻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以社区为本,积极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10月2日,第二批队员到达灾区,在衔接第一批队员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立足专业,用心开展震后安置点的社区重建社会工作服务。一个半月以来,服务队队员运用专业方法,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灰街子安置点社区和村民的自助及互助能力建设,开展了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第一时间赶赴四川开展服务,至今已在汶川县水磨镇持续服务4年。在灾区的驻地服务中,启创社工探索运用“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综合服务模式,与当地学校、社区及民众共同经历了灾后重建的不同阶段。我们在服务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前,迫切需要为安置阶段的基层政府治理搭一个新架子,它要起到整合灾区所必需的各类社会、经济、文化功能、有效配置各类资源的作用,这个新架子可以称为“社区重建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9.
灾后重建是多层面的,既涉及物质性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人们(尤其是因灾致残人士)的生理康复,也涉及人们的心理调试、生活方式调整、家庭和社区关系重建等诸多方面。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协助人们的社区关系重建,以促进社区互动、形成社会支持、凝聚社会资本,使人们通过社区互助实现自助。笔者根据作为上海社会工作服务团复旦大学服务队第二批领队在都江堰市城北馨居祥园援建的经验,谈一谈对社工介入灾后社区重建原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心理援助和社会体系重建也随之进入了第二阶段,社会工作迎来了进入灾区的重要时刻。全国各地,多支社会工作服务队先后多次进入灾区,完成他们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开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在四川省德阳和广元两地的9所“抗震希望学校”中,开展为期两年半的学校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以协助灾区学校师生及社区居民重建社会关系。志愿服务的实践使我们对于在中国推进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有了如下几方面的粗浅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参与四川震后重建”项目终期检查验收不久前在四川苍溪举行。“老年人参与四川震后重建”是由国际助老会与全国老龄办、四川省老龄办合作实施的一个帮助四川省地震灾区农村贫困老年人的援助项目,通过增强灾区老年人协会的能力,支持灾区贫困老年人及其家庭震后重建,尽快恢复和提高生活生产水平,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各地动态     
《中国社会导刊》2008,(23):46-48
四川灾区农房重建户均再补助1万元;山东老龄宣传口号征集火热进行中;曾金水等当选江西省十佳孝顺儿女;浙江常山县社区把舞台搭到敬老院;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图塘社区出资4万元组织老人上海游  相似文献   

14.
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日前表示,拟向特区立法会申请增拨40亿港元,注入“支援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信托基金”,用于第二阶段特区援建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会系统重建,就是通过各种外在或内在的修复手段,使社会逐步恢复自组织能力,回复到常态的过程.广义的灾区社会系统重建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的社会整体重建,其意义与社会学和人类学所说的社区发展和社区重建基本相同,其目的是恢复地震灾区社会整体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开启了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大门,年轻的社工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因对专业的承担和救灾的热情,进入灾区提供专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超过1000名社工参与了震后紧急救援、社区重建、个人咨询及家庭后遗症的处理.经过他们5年的不懈努力,人们看到了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积极作用.然而,作为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先锋,这一群体本身却很少受到关注.他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这个群体有哪些特征?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状况,分析他们面对的挑战,并对如何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灾害社会工作者队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安置社区是为了解决灾难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由政府采取的一种安置措施.安置社区按其功能及存在的时间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灾难发生后,为安置受灾群众而紧急搭建的安置社区.这种安置社区一般具有依托公共设施而建、帐篷安置、临时性等特征,因而笔者将之称为临时性安置社区.另一种是在救灾工作完成后,为了完成灾后重建而设置的一种安置社区.一般而言,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多需要2~3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灾后社会建设中,除修复已损毁的建筑设施外,来自民间的公益组织在重建灾区社会关系、社会融合、社会秩序、社会环境等方面也有很多新尝试,构建了灾区社会建设的支持体系.整理民间公益组织在汶川灾区的实践样本,以期对本次4·20雅安地震灾后社会建设有所借鉴. 农村社区重建的乐和模式 由著名环保人士廖晓义在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发起的"乐和家园"项目,保留了自然村的历史形态,不仅帮助村民争取到政府投资的村道项目,彻底改善山村交通状况,还通过"乐和生态保护协会"组织村民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9.
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大同)是顺应汶川地震灾区物质和精神全面恢复重建的需要而成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机构自2009年成立至今,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有声有色地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川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地震灾害造成的诸多问题中,“三孤”问题——即孤老、孤残、孤儿的赡养是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但是,从近期媒体的相关报道看,与此相关的话题似乎更多地是在谈论学校的重建和孤儿的养育。当然,灾区的孩子,尤其是失去双亲的孤儿,是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