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质及违约责任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看,精神损害赔偿都是一种独立的责任形式,侵权不是其前提条件,反对违约责任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也不能成立。故我国应建立违约责任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一般原则,但这一原则应受适用于赔偿的通常原则的限制,以免损害到交易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论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立法已明确地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它对保护公民的人格利益,提高我国人权的保护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从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性质、范围等方面,在结合各国立法的基础上以辩证比较的方法进行探讨,并对我国的有关立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司法实践的发展,我国逐步建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该制度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作者在对我国现今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人文内涵和价值追求的角度出发,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抚慰性、惩罚性和警示性三个价值特征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娜 《东岳论丛》2006,27(4):178-180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长期引起争议的话题,对于违约引起的精神损害应否予以赔偿更是众说纷纭。通说认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不应予以赔偿。但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应从研究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程开始,通过理论分析与比较法上的考察,才能论证由违约责任造成精神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法律规范以及的司法实践中不支持合同违约情形下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在旅行社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旅游者精神方面的损害显得尤为复杂.鉴于此,有必要在相关法律规范以及现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域外两大法系国家的有关法律规范进行研究和分析,学习其先进的立法规范和实施经验,探讨在我国建立旅游服务合同违约情形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成立的条件,以指导相关的立法,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星  隋国成 《理论界》2005,(3):104-104
本文通过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通说的四种观点进行论证,确定违约责任中应有精神损害赔偿,其后分析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与范围的限定。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然存在包括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对人的自然存在的保护应该包括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应承认精神权的独立性。精神损害是以精神权为侵害客体的民事侵权的必然法律后果,而不是侵害其它权利的民事侵权的偶然后果。区别侵害精神权的民事侵权和其它民事侵权,使其成为独立的民事侵权种类,有利于精神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对公民人身权受到侵害涉及的法律责任问题,在《民法通则》等几部法律规范中都有说明,但仅限于实际损害赔偿,或者出现死亡、残疾的情形才予适当精神补偿.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远远不能覆盖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伤害案件,致使对某些加害人的惩罚如隔靴骚痒,而受害人及其亲属的巨大痛苦却无法得以抚慰,使法律惩恶的威力大打折扣.所以,应加快精神损害赔偿立法,使之更加完善、具体,全面保护公民的人身权.  相似文献   

9.
精神利益对权利人来说在其所有物上普遍存在,而作品作为人的精神成果更是如此。通过对作品上的"精神利益"、现行法律中"精神权利"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及从新的视角对作品上的具有可赔偿性的精神利益的分析表明,如果要对作品上的精神利益作出周延的保护,就需要改变现行以人身权遭到侵害为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的制度。这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讨不断完善才能够逐渐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有大量的暴力性犯罪以及侮辱、诽谤等侵犯他人名誉方面的犯罪给被害人及其亲属,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造成了较民事侵权行为更为严重的损害后果。然而现行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却彻底剥夺了遭受精神损失的刑事被害人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建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十分必要,既是维护私权的需要,也有利于法律的协调一致。建议修改《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相关条款,并通过司法解释明确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主体以及确定赔偿数额的原则等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民法学上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 ,我国法律在这方面规定得不是很明确 ,立法滞后 ,使得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 ,往往在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立法依据、性质、功能以及赔偿范围等问题上认识不一 ,从而妨碍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实施 ,对此应加以不断完善 ,以适应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 ,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夏囡 《理论界》2005,(2):94-94
传统理论认为,精神损害赔偿不能扩展至违约责任中。随着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受害方的利益,受害方可基于违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3.
在人格精神利益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漠视权利主体的精神损害而不为其提供司法救济的途径并非现代法治国家所应该提倡的。应该依托《合同法》中违约财产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借鉴侵权法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制度,建立我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桢婧 《中州学刊》2002,(3):174-176
本文充分肯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暴露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是指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其法律救济途径是通过物质赔偿等形式抚慰受害人,惩罚违法行为。自然人人格权受到侵害,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法人也有人格,也具有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地位。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范围是世界民事立法的发展潮流,我国《民法通则》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范围明显偏狭,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多年以来,经过学术界不懈的探讨以及司法实践,虽然在精神损害赔偿理论研究方面有所进展,审判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我国目前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还不够成熟完备,尚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本文尝试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和现状出发,对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艳 《中州学刊》2004,(2):162-164
精神损害赔偿是现代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社会发展中将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人格权的价值与内容的角度出发,将人格权的调整从一般人格权与特别人格权两种类型着眼,探讨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种种学说及我国现阶段立法上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8.
吴秀荣 《理论界》2009,(11):53-55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发展表明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崭新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更加注重精神领域的生活质量,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侵害而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方式进行救济的民事法律制度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目前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仍存在严重的缺陷,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丽 《理论界》2008,(6):75-76
离婚损害赔偿是配偶一方违法侵害他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对无过错方所受的损害,过错配偶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对离婚赔偿制度的明确规定,是在充分考虑我国婚姻家庭现状,为维护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而做出的。在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这些规定,是当前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就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相关问题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侵害虚拟物品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尚无定论,应通过分析虚拟物品是否为具有精神利益之财产,以及是否可以适用精神损害,探讨侵害财产权适用精神损害之标准。同时对现行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检视,提出扩大保护范围、明晰永久灭失与毁损范围、细化赔偿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