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太史祠     
司马太史祠外景郭沫若为司马太史祠题词司马迁彩色泥塑像元朝忽必烈修建的司马迁墓司马太史祠@王天育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引了他父亲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其中评论了阴阳、儒、墨、名、法各家的短长,极力推崇了道家的思想,认为它是采各家之所长,“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如果为国者“欲与天地久长”,就应该接受道家的“无为”又“无不为”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有以治天下”。根据这一点,有人便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关于“势”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写《史记》提出了自己的作史目的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与此相应,他还提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等作史原则。表面上看起来,司马迁似乎没有正面阐述出他的治史理论,但仔细考察整个《史记》的记叙和论说,可以认为,关于“势”的思想就是司马迁治史理论的一个核心部分。本文想就这一问题提出些粗浅的认识,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史记》一百三十篇之论赞皆称“太史公曰”,全书称“太史公”凡一百五十二见。“太史公”既称司马谈,又称司马迁,并为《史记》书之原名。最集中的是《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一篇,凡称“太史公”十四处,却有四种指  相似文献   

5.
一、“资治”传统的批判中国人治史自古就有“资治”的传统。“资治”风格蔚为风气于何时 ,恐已很难确考 ,不过官史修撰风格成型于班固 ,当没有什么疑问。汉代两大史家司马迁和班固的治史风格正对应于孔子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的传统分野。司马迁是究天人之际 ,笔法宏括人生际遇 ,个人性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谓是“治学为己”的典范 ;班固乃官史之祖 ,虽有个性但蓄而不发 ,强使灵性隐于匠气之中 ,奉守的是“治学为人”的规则。到如今 ,以“为己说”成文者已成天籁绝响 ,为史挥发个性亦难上加难。理由是司马迁“游于艺”式的…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牢记其父司马谈的耿耿遗嘱,著《史记》孜孜不倦。纵受宫刑,遭遇奇耻大辱,不但不中缀笔耕,反而始志初衷更加弥坚,奋笔疾书,不舍昼夜。可以毫不夸大其辞地说,司马迁是在用血、用生命的全部精力,开创了以纪传体著史的先河,谱就了辉煌灿烂的二十四史的第一篇杰作。这是黄钟大吕,并非瓦釜之鸣。对司马迁及其《史记》的赞誉,悠悠历史,不乏其人。鲁迅先生就曾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妙句加以盛赞。前半句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赞美,后半句是从文学方面去赞美。所以人们说司马迁既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又是伟大的文学家,此言不…  相似文献   

7.
赵明正 《青海社会科学》2004,4(1):113-115,105
司马迁持自然论人性观、人性论历史观和放任论经济观 ,并从多元论人生价值观出发 ,提倡“立言”、“立功”、“立德”,进一步提出了个体论人文观。这既表现了司马迁以情谱史的人文情怀 ,也体现了他思维模式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史学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史学思想新探王成军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明确指出《史记》的总纲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总纲实际上高度浓缩了司马迁的史学意识。本文参照西方史学思想,从比较史学的角度,拟对司马迁这一治史总纲所蕴藏的高度发达...  相似文献   

9.
<正> 孔子是我国最早的史家之一。关于他著《春秋》之事,屡见于先秦、两汉人的记载。他的治史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史家,司马迁就是其中一个,然而他们毕竟有所差异,今试作比较如下: 一,直。孔子主张“秉笔直书”,他赞美“书法不隐”的董狐,许以为“古之良史”(《左传·宣公二年》)。他的《春秋》也由此而使“乱臣贼子惧”。这一点与司马迁的“不虚美,不隐恶”的“直录”(《汉书·司马迁传》)笔法是一致的。但孔子又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治史风格,以  相似文献   

10.
青蓝两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老话。我们前人,对教育后代成长,看得既重且远,素不等闲视之。前辈教后辈,先生授学生,师傅传徒弟,父母诲儿女,总是殷殷期待:青出于蓝而又能胜于蓝,一代强过一代。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病弥之际,拉着儿子的手,边哭边说,无论如何要儿子继承父业,完成他未竟的著史理想。司马迁不违父命,历尽千艰万难,终以毕生精力,写成了《史记》这样一部卓越的史学著作,燴炙于人口,流传于后世。以足智多谋著称的诸葛亮,在“诫子书”、“诫外生”书中告诫后辈:“夫志当存高远”,不要作那“碌碌”“凡庸”的“下流”之辈;要坚志埋头勤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要注重“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要后辈趁着青壮  相似文献   

11.
《汉书》虽为司马迁设传,但对司马迁的生卒年及死因均无明确记载。而《司马迁传》前后的《张骞李广利传》和《武五子传》等篇对于他们的卒年记载多较明确,为何对司马迁生卒年及死因略而不书 ?窃以为,当是由于缺乏材料,难以确定所致。对此,可以从司马迁在当时的处境、统治者对司马迁的态度等诸多方面进行推断论证。 一、司马迁的境遇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追述了祖上的辉煌,然自秦以来,司马氏家族仕途渐落。司马迁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尚为名将,至其高祖司马昌则为铁官。入汉,司马迁曾祖司马无泽为汉长安市长…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马陵之战”撰写臆断樊琪有迹象表明,司马迁见过《孙膑兵法》的概率较大:“世传其兵法”(《孙子吴起列传》),意示简册多有;临沂非皇王者流尚列为陪葬物,长安皇家图书馆架藏势在。有脉络资证,司马辽对孙膑身世体察非浅:“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太史...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受其父司马谈的影响,深谙道家思想。他在《史记》中娴熟自如地运用道家学说,吸收了道家思想中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宽容因循的政治主张和谦让退藏的处世法则。同时又摒弃了道家思想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如“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和“绝圣弃智”的文化思想。他兼通百家之学,其学术思想是对百家学说之精华的融汇,符合战国中期以来思想文化融合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史记·老子列传》中有三位“老子”。老莱子非老子 ,学术界已有确论 ;出土楚简确证“仲尼学乎老聃”的老子 ;何炳棣先生则论证了周太史儋即战国时的“老子” ;而细读《史记》则可知司马迁直笔肯定老聃 ,暗里却曲笔肯定太史儋。  相似文献   

15.
关于西周中期这段历史,《史记》中记叙简约:“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共王崩,子懿王立。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共王以后,除了承继关系外,别无史实可记。 两千余年来,司马迁留给我们的“共懿孝夷”这一西周王位顺次,历来均无疑义。不知司马迁所据何本,将“共孝懿夷”记为“共懿孝夷”。近年来,众多的西周中期青铜器出土,铭文所记人名、历日都是最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司马迁的误记应当纠正,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对司马迁思想提出了三点批评:“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我认为班固的上述批评,有的得当,有的不当,有的则是指司马谈非指司马迁,应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学苑花絮     
“2007年中国.汉中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召开2007年8月5日至8月7日,“2007年中国.汉中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召开。这次会议由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陕西理工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出席这次大会的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的学者近百人,大会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这次研讨会把司马迁及《史记》研究与汉中文化结合起来,力求挖掘《史记》的综合价值与汉中的地域特色。这次会议主要从思想、文学、历史地理与汉中文化诸方面对司马迁及《史记》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涉及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哲学思想、“司马精神”以及…  相似文献   

18.
《太史公书》著录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家。前人对此多有解说,或认为“刘氏之世,史书甚寡”,或认为当时“史家亦未别为一类也”,或认为“经史同源”“六经皆史”。然三说均不得其要。《太史公书》著录在《春秋》家之下,本质上是因为《春秋》与《太史公书》是源与流的关系,《太史公书》的写作理念继承自《春秋》,司马谈的临终嘱托和自身经历也是司马迁继承《春秋》写作理念的重要原因。《太史公书》的写作方式继承自《春秋》,司马迁在写作中使用了《春秋》事、文、义相结合的方式。《太史公书》的春秋时期的史料继承自《左传》,但是《左传》是为解说《春秋》而作的,显然《太史公书》也间接继承了《春秋》。著录在《春秋》家下的其他史书,它们与《太史公书》也具有源流关系,散在其他门类下的史书则与《春秋》并无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9.
略论司马迁的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齐鲁学刊》2000,(4):84-89
司马迁曾将自己的著史宗旨明确概括为“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而他在贯彻这一宗旨时 ,又表现出明显的道家思想倾向。在“究天人之际”时 ,司马迁以道家的天道自然观为宗镜 ,主张顺天而动 ,同时突出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扬弃了以天命为中心的神秘主义思想。司马迁强调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志在“通古今之变” ,而这又是对道家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于道家的批判精神、人格独立意识和抱朴守真思想 ,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成为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另外 ,在社会政治观、人生理想以及文章风格等方面 ,司马迁也颇得道家思想之沾溉  相似文献   

20.
陈桐生 《文史哲》2004,(3):28-33
"整齐百家杂语"是《史记》主要著述宗旨之一。司马谈所说的百虑一致、殊途同归,是指导司马迁整齐百家杂语的思想方法,而《六经》则是百家学术同归的目的地。司马迁不仅从百家杂语中吸取史料,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经济、历史、天文、人生智慧各个方面吸纳百家学术观点,将其整合成一个统一协调的学术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