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中,要确保改革顺利地进行,需要结合现时代的实践对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进行再学习,对马克思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原理进行再认识.传统的教条主义对马克思经典著作进行注经释经式的研究所引起的全部后果,并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它反而证明了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着重考察马克思的国家和社会理论对建立社会主义改革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是否遵循马克思的国家和社会理论,将是社会主义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又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只有把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纳入他的整个剩余价值理论体系中,透彻地研究马克思规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探讨马克思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论,才能克服简单化地理解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纠正在生产劳动范畴上“宽”和“窄”两种极端的认识倾向,从而正确地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别,建立起科学的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一、研究马克思生产劳动的逻辑起点及其最初规定  相似文献   

3.
张雷声 《学术界》2001,(2):29-40
社会主义首先是在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列宁斯大林立足于俄国的具体实际,探讨了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趋势中提出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一时代课题.列宁斯大林的探讨,既坚持、继承了马克思理论探讨的基本方面,也根据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作了一些重要的发展、创新.但是,由于斯大林教条化地对待了马克思理论,因而他的探讨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不良的理论教条.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本质,指的是社会主义自身的固有属性和根本性质。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历代马克思主义者都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积极的探索。将其作一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自觉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分...  相似文献   

5.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密加凡、刘光杰、张寄涛等同志编写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书,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一读。《探讨》一书共有十二章,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客观地指出了革命导师们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的全过程,勾画出了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想模式。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异化概念鼓噪一时,甚至还有人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也有异化。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理解和使用异化概念的过程作一番考查分析,看看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理解和使用异化概念的,马克思是否表明过社会主义也将存在异化,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否能够逻辑地推演出社会主义将存在异化。下面我们将这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来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的角度加强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研究,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渊源及其形成过程的考察,来阐明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沦及其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渊源 精神生产这个概念,并不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已经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并对它作过有益的探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对马克思影响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分析和理解这种转折意义理应从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目标指向及其本质意义上来进行。深入剖析和把握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可以更好地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价值评价并对资本主义道德予以批判。剖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并理解其丰富的理论意蕴,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哈耶克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在复兴古典自由主义的同时,还集中批判了对现代社会有着极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运动。这一批判既有对某些既有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真切批判,又有对某些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念的绝大误解,而且还与哈耶克自己的进化论理性主义社会理论并不完全一致。接受并回应哈耶克提出的理论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坚持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10.
资本是马克思进行资本主义批判的核心命题。马克思的资本观既包括对资本野蛮性的批判,也包括对资本文明化功能的肯定。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偏重马克思对资本野蛮性的批判,而忽视了马克思对资本文明化功能的肯定,因此,全面认识马克思的资本观就显得十分必要。全面合理地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观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及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