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元视角:传播研究的话语分析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话语分析,尤其是非语言学的话语分析,至今尚处在探索发展过程中.几十年来传播学研究领域没有重大的突破,而美国的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化取向越来越为人诟病.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路径和方法,话语分析为传播研究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和多元的视角,无疑能为传播学研究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话语分析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话语分析方法对传播学研究的价值在哪里?话语分析方法如何在传播学研究中运用?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讨论传播研究的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视界包括研究者从社会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技术、文献学、词汇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网络文学进行研究.将网络文学放在一个多维视界中进行审视和分析,表现了当下多元社会、多元价值和全球语境的总体特征;对网络文学的推动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在国内发展至今30余年,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与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的两个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困扰传播学发展的两大问题。本土化话语承载了政治使命、民族主义、创新冲动等社会文化心理动因,成为传播学领域的强势话语,在本土化话语的笼罩之下,对西学理论的研究不被重视,拿来主义蔚然成风,其结果是既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也无法促成理论创新。而在方法论层面却依赖和固守西方的研究方法,国内研究方法使用上的种种偏离被视为传播学困境的原因,此种迷思掩盖了传播学研究的真正问题———问题的缺失。抛开本土化和方法论上的迷雾,从源自传播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入手,以全球化视野和多元方法探求问题的真相,才是传播学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播学研究又到了三十年的时间节点,进行历史性的回顾或者总结非常必要.但是,目前中国传播学研究面临着双重匮乏: 研究本身比较薄弱,既缺乏足够有力的事件和研究实绩来证明我们的创造力;也缺乏历史意识和叙述技巧,找不到自己的历史意义.换言之,中国传播学研究还没有历史.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吸收当代历史研究中一些有益的思想资源,重新面对过去和历史、时间和结构的关系,打开历史的空间,让理论探索的眼光深入过去,并尝试在结构中处理时间问题.据此史学思维,可以转换研究思路: 暂时悬置历史,打破简单的时间界线,向过去提出问题,尝试从多个角度、运用多元方法来重建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叙述,并期待这样的叙述最终会获得历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知识图谱是近年来科学计量学研究兴起的新领域,通过知识图谱可以可视化的展现学科内的知识结构。本文以知识图谱作为研究方法,分年度构建了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在可视化分析与定量分析基础上,展现了2000-2011年间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发展与演化。  相似文献   

6.
谁是传播研究的听众?本文以这个知识社会学所讨论的问题为视角,回顾了中国传播学30年来寻求学科正当性的过程.为了让"传播学"在中国立足,作为传播学在中国最早的听众,中国的新闻研究者适应现实需求,试图向不同的对象证明传播学的有用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播研究一直未能建立起第一代学者所追求的学术独立性和主体身份.如果中国传播研究要向前发展,这一重要问题值得中国的传播研究者深思.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研究的自主性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彰显的时代,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一直处于一种相对贫困之境,学术自主性不足,学术研究的空间也往往受到越来越多的其他力量的牵制.而作为学术场域边缘之传播学更因为长期没有获得知识界的认同,而显得尤为焦虑,相关的学术反思活动也没有停止过.传播学理论的建构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力量作用的结果,制约性的力量既有来自政治和经济权力的规训与诱惑,也来自学术场域日益严重的官僚做派以及学术场域内位置与权力之争,甚至还有其他学科的冷遇与抵制.长期的边缘学术地位,使得传播学研究的自主性受到严重挫伤.要走出危机,就必须进行自主性的反思,打破学科壁垒、重视概念再造、注重学科交叉、直面人类的困境与苦难,努力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揭示和建构知识统一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传播学是传播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新兴门类,它以大众传播中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虽然有一批学者在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筚路蓝缕,为这门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从整体上看,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话题多元、侧重点各异、学科边界较为模糊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国际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前提性的厘定,在此基础上,就国际传播学的理论框架、逻辑结构以及主要的研究内容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健康传播学是国内外医科院校中的新兴学科,教学模式也还处于探索阶段.而20世纪末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协作学习对于今天的健康传播学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文章从"什么是协作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健康传播学教学活动中协作学习的构建"三个问题出发,结合教学中的实际例证厘清协作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来自实践的"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惯例"构成了媒介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思想基础和社会生活基础,它是决定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活动进行的基础因素和根本因素."社会基础"的显性表现是"一种状况、两种素质、三种关系"的综合指标.由此入手为中国传播学在发展传播学领域的研究中建立一个分析的框架,寻找到研究中国农村和其他经济社会落后地区传播事业发展规律的新的、有用的分析工具,则可能有效推动传播学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学术交流中的知识转移——基于传播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传播学的相关要素来分析知识转移的路径,并移植到学术交流中,认为在以知识为载体的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中,既有内部的知识溢出、知识广度、交流频率障碍,也存在外部环境的宏观设计、机制、交流方式和环境等诸 多方面的制约。文章就此从内外两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组织传播就是研究与组织相关的信息传播活动,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相关性、交叉性,涵盖了多学科并充分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原理。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的新理论学科,也称接受理论。其以受众与信息的关系为主体,研究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反应和接受,解读反馈,探究对信息产生不同理解的社会、历史和个人的原因。用美学的观点对组织传播的行为方式和特征进行研究,把握组织传播主体、受众审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是现代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将组织传播与接受美学结合考察与研究,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有利于组织内部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协调,是对传统美学鉴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德性知识的建构,二是德性知识的传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其目的是建构一种价值,并通过传播为社会所共享,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实现文化的重建与社会的整合。《论语》文本蕴含了四种传播模式:价值传播的“内化”模式(以仁释礼,情在理中)、道德传播的“情感”模式(众星共辰,风行草偃)、人际传播的“外推”模式(忠恕为仁,推己及人)、知识传播的“情境”模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深层结构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传播思维,包括传受兼顾的主体意识、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情理交融的实用理性。《论语》和儒家传播思想的现代价值是区分信息传递与价值传递的不同模式和思维,为传播的“社会遗产传衍”功能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语言经济原则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一条根本性准则。经济性的语言节省了交流时间,提高了交际效率,满足了交际双方的省力需求。省力的动机不仅存在于发话人的言语生成过程中,也存在于受话人的言语理解过程中。单方面强调自身的省力欲望,不仅会降低交际效率,还可能导致交际失误,所以应注意语言经济原则的负相关性,优化配置语言资源。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语言经济原则存在诸多不足,如省略引起交际失误,替代、指代带来交际障碍,共享知识的缺省导致交际失败。只有在语言能够充分明晰地表达意义和情感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语言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新客观主义及其社会性知识观这一新的科学观为切入点,将包括科学传播在内的科学活动视为一种社会认识过程,重构面向异质性科学传播实践的理论基础,将科学传播的内容看作可认识与可运用的社会性的知识,从社会认识论和社会性知识的维度剖析客观性内涵与生成机制,进而在新客观主义的视野中展开科学传播的中层模型研究、科学传播的反观性研究和科学传播的元策略研究,使科学传播的理论得以建立在可能融贯社会价值与认知价值、兼具客观性与公正性的广义客观性之上。  相似文献   

16.
图式理论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是由一般或抽象知识组成的一种知识框架、计划或脚本。在跨文化交际中,针对同一交际场景,不同文化群体的人的心理图式具有文化特有性。图式理论和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调整和构建具体交际场景的心理图式和行动脚本是十分重要的;有效地进行心理图式调整和构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电子沟通方式,而传统沟通方式—— 面对面的沟通,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文章从知识的视角对电子沟通方式与传统面对 面沟通方式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试图明确现代沟通的知识本质。研究发现,在不同的 任务 类型下,两种沟通方式的有效性是不一样的,企业必须在考虑沟通效果的同时兼顾沟通效率 ,选择适宜的组织沟通方式,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交际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学不仅要强调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还应重视英语语言形式在各种非语言环境下的不同应用和交际功能 ,重视言语行为的交际意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 ,针对外语教学的需要 ,从语言本身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折射出英汉两种语言独特的社会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学习与创新活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业集群为区内企业学习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因为集群形成的企业网络,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面对面交流是模糊知识共享与交流的最好媒介,频繁的互动增强了相互信任,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基于市场的集群分工,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激励。对集群现象新的解释赋予了区域优势新的内容,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20.
从核心员工视角通过归纳、演绎方法,得到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方法,并提出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团队中实现共享的路径,即力求组织结构扁平化、倡导核心员工自我奉献精神、营造核心员工受尊重的团队氛围、加强企业各部门核心员工的交流学习,以期为制造企业中的核心员工知识管理,以及构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路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