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道德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项战略任务,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精神动力。当前我国道德现状并不理想,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有"道德滑坡"和"道德爬坡"两种争论。针对"道德爬坡",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道德顺利上坡;针对"道德滑坡",我们应加快和推进制度伦理建设,来遏制社会道德继续下滑。两种措施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道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析离婚道德原则——以道德悖论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离婚率上升,并出现"闪婚闪离"现象,实际生活中有些离婚缺乏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违背一定的道德原则。婚姻关系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离婚中的道德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道德建设。离婚问题存在着道德"两难",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是一种道德困境,应正确看待离婚问题。离婚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如:即使关系破裂,也要尊重对方;离婚后双方也要负起应有的道德责任;慎重对待离婚,文明离婚。  相似文献   

3.
A·麦金泰尔认为现代性和自由主义使得当代西方的道德实践陷于深刻的危机之中.为了挽救当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危机,麦金泰尔提出了他的道德观--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美德理论.并认为只有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美德理论才更具有合理性.但问题在于复兴传统如何可能?传统较之现在是否更合理?道德建设该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传统     
高扬传统道德而贬抑道德传统认知误区的消除亟待道德传统研究的推进。道德传统亦称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它是以道德生态为存在境遇,由道德价值、道德规范、道德理念等构成的具有历史特殊性、多元综合性、开放变迁性、生态合理性的变体链。以理性存在者所处当下为界点,分别前溯后展,可把流变中的同一个道德传统分成两段,即"被建构的道德传统"和"建构的道德传统"。"被建构的道德传统"具有既定、先在性,是活着的历史的产物;而"建构的道德传统"是"被建构的道德传统"的自然延续,具有开放性;二者经由道德承续实现彼此沟通。  相似文献   

5.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21世纪将形成一个与当代工业社会具有不同特征的现代网络社会.现代网络社会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问题与矛盾的真实社会.它同当代工业社会一样,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网络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人手,论述了建构新时期社会道德信仰.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不仅有其存在的坚实的基础,而且应该成为我们今后道德信仰建设的主旋律.弘扬"诚信"、"慎独"操行原则是建构新时期道德信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权利与义务语境下的道德责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人们的"责任观"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直接原因是人们对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对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这两对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中国目前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道德责任缺失问题异常突出。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个人不仅应该致力于满足个人的利益和实现自我发展,更应该承担起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神圣职责,而且只有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个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下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少知善不行、见义不为等道德恐惧现象。道德恐惧既区别于一般的心理恐惧,也不是对“道德”的恐惧,并与道德敬畏相互联系和区别,在心理构成要素、行为表现、社会效应上具备自身特质。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中尝试从道德心理学、道德哲学的角度再探析“道德恐惧”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可以回应与解释现实中诸多道德恐惧难题,为当今中国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建设提供积极思想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道德建设,同时道德建设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保证。当下社会的道德状况距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从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一个社会道德水准的高低,主要不是由它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体系标示,而是通过其成员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方式体现。如果进步和完善的道德规范得不到社会公众的普遍信任,行为主体的道德选择持有疑虑、信心缺失,那么再好的道德规范也不能发挥实际作用,社会的道德水准也不能真正提高。目前,公民道德信心正在经历严峻考验,培植公民的道德信心是当下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文章着重探讨道德信心优先性的表现以及如何利用综合性的社会资源维护和维持公民的道德信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如何继承传统的道德思维方式,又如何借鉴西方的道德思维方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中西方道德思维的差异为突破口,培养道德创造能力、拓展德育内容、营造德育的情景与氛围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利益格局多元化、个人主体性凸显,中国社会呈现出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走向多元化的态势,而我们的道德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一元社会的层面上,处处以过去的道德标准衡量今天的事物。正是这种道德脱节现象导致了道德社会内聚力和社会动员力的减弱,出现了社会成员行为缺乏明确的规范约束力,甚至呈现出某种混乱与无序的局面。站在社会发展的视角,面对关乎社会文明进步的道德向心力减弱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在许多方面更新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使道德建设能够满足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上来,针对多元社会做出道德应答,重塑道德的社会内聚力和动员力。  相似文献   

13.
道德冲突与道德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置身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经常会涉及到利益冲突与道德冲突问题.在利益冲突与道德冲突中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关系着职业工作的社会意义,也是对自身能力的重大考验.面对道德冲突,走出道德冲突,进行道德选择,必须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加强制度保障,并通过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提高人们的选择能力、确立明确的道德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置身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经常会涉及到利益冲突与道德冲突问题。在利益冲突与道德冲突中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关系着职业工作的社会意义,也是对自身能力的重大考验。面对道德冲突,走出道德冲突,进行道德选择,必须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加强制度保障,并通过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提高人们的选择能力、确立明确的道德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市场道德是属于社会共同的价值规范,表现出一种社会偏好特性和"类公共产品"属性,只从"利己"动机和个人偏好的角度来推导市场道德的技术路径会引起必然的怀疑。市场道德与社会偏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行为人是受到市场契约或协议道德约束的"契约人"。这种"契约人"有什么样的动机及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和结果是什么?经济学与伦理学对人的行为动机的看法是否一致?解答这些问题是探寻市场道德成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道德及道德建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我国道德发展状况及道德建设出现新的转机 ,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上升 ,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标准的模糊、道德行为的失控及道德监督的软弱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如何深化当代高校道德建设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 ,二要实施立体教育 ,三要强化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8.
论新时期的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的两个不同层次。公仆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主导道德,它直接影响着民德民风,也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人民群众的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百姓道德不但包括社会公德,也包括个人私德。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区分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两个层次,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关于德治,有三种重要的解释,也即德教、德政与道德法律化。它们都有各自的问题。德治作为德教的问题在于:德治如何能成为与法治比肩的治国方略?在证成德治时,如何能够从关于道德功用的事实判断推出德治这一价值判断?如何证成道德建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何证成国家介入道德建设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德治作为德政的问题是:德政已是人类社会的常识,似乎没有必要借助于德治的概念来推广,而且它无法很好地解释人们提出德治理念时心中已有的德治与法治的背景关系。德治作为道德法律化面临的挑战是:它可能会危及人们自由选择自己道德生活的权利,毁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扰乱人们的道德认知与评价,并使得法律必须满足的一些要件难以实现,影响法律规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和道德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对道德建设的要求,区域道德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道德建设等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立足于现实基础提出了可操作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