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生产与伦理的研究力图建立一种关于它们的新型双向关系。伦理是一种多元关系,它能够在空间生产中孕育和发展。而伦理关系的建构又能外化为空间生产的运行和空间关系的组建,对空间伦理理念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还能作为一种评价体系,引导空间生产行为走向伦理目标。空间生产和伦理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不断推动的实践活动,在各自的实践发展中需要相互约束。新型的空间生产与伦理形态需要空间变革,但仍要立足于日常生活,体现人本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是达成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路径.本文从马克思社会系统论的角度,界定了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意涵及价值追求.论文概要分析了公共行政研究之社会建构途径的思维特质及学术意义,以为社会管理创新走向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启发.基于行政学社会建构的思维方式,论文从转换社会管理思维方式、构建城乡社区治理网络、推进重点环节制度创新、重塑基层社会服务机制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向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质量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见证。从社会、经济和空间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可以对我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化质量综合测度。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城市化质量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两省。社会、经济和空间三类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分异比较明显。哈—大城市走廊的沿线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较高,而外围地域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社会建构论框架下的女性主义采用后现代方法,用妇科的产生与发展作为撬开《黄帝内经》身体理论的楔子,通过揭露“性别密码”,将中医视为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编史学“想象”,中医理论和知识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父权制话语下的产物在形式和内容上被刻上了性别政治和权威意志的烙印。这种相对主义立场在社会与自然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下否认了科学的整体性,科学的客观性被消解。女性主义的新近发展摆脱了本质主义的历史解释,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关系及其物质化过程,为反思和开拓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关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时,一种观点是技术决定论,另一种则是社会建构论,而这两种都是简单的线形观点。根据混沌理论的观点,分析认为,技术与社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福柯的身体理论经历了从早期的权力技术到自我技术的转变,权力技术着眼于一种针对身体的微观权力技术,旨在让人们的身体变得可控.而在以《性史》为代表的晚期著作中,福柯则提出了一种更富生产性的身体技术,即自我技术.而当代女性主义积极地将福柯的视角用于审视当代女性美容手术对女性身体的建构,并指出在美容手术中,社会权力的微观技术是如何演变成女性身体的自我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空间生产是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的理论轴心,以空间生产审视新中国70年来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有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城镇化先后经历了工业塑城和资本塑城两个风格迥异的发展时期,前一阶段的空间强调使用价值的生产限制了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后一阶段的空间生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校正空间生产回归社会主义本质是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吁求,也正是在过往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以空间共享为核心价值旨归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新时代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历史发展理论,只有从空间角度,具体来说从城乡关系的变迁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就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分工是空间的分化——城乡空间的分离.只有城乡之间完整分离,才能使生产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可能.西方社会之所以能够从传统农业社会自我演化成为现代社会,就是因为西方一直具有独立的城市空间存在.而非西方社会却由于城乡分离不彻底,导致社会自身缺乏发展的引擎,从而无法自我演进到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9.
社会历史空间是不同于自然空间的客观存在,它应该是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社会历史空间具有客观性、现实性、相对性和渐进发展的特点。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空间,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实践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战略和策略的基本依据。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改造是人类获得解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运动的突飞猛进,西方发达工业社会进入空间时代,空间生产模式也由先前的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变为空间本身的生产。列斐伏尔面对发达工业社会的空间生产现象,用批判的思维和方法对空间生产过程及其问题作了解读,形成了"空间生产"思想。列斐伏尔之后,哈维、苏贾等学者深化了"空间生产"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市民在享受城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困惑于诸多原因引起的孤独,部分社会事件因此出现。社区良好的交往空间与便利的沟通能缓解市民孤独,帮助市民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提高社区融合与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本文以交往空间为视角,以宁波市江东区四点钟学校为具体事例,分析社区交往空间的生产过程,指出城市化进程中构建社区互动空间,对于提高社区的互动,加深居民社区融合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阐释社会建构论的基本观点与本质意含,分析了建构主义视角下社会问题研究的特点与走向,以及对于“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的中国社会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程哲学作为在全球化进程曲折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冲击、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对现代性及其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基本方式的反思,既是科学技术哲学逻辑理路的延伸,又是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当代表达方式的创新。社会工程哲学汲取了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的精华,标志着现代哲学从社会批判向社会建构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14.
社会风险质变是理解当前社会非正义化与“社会脆化”的重要视角。它是阶段性社会风险受到“冷处理”,积聚、质变为社会结构性风险的动态过程。经济锦标赛、制度改革和迎合、道义价值的辩护以及社会理性程度低是空间城市化中社会风险质变的发生力量。风险利益评估、风险界定以及对抗争行为的漠视是社会风险质变的具体机制。社会风险质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发展代价,其直接后果是社会结构性风险的产生,并进一步造成社会风险分配不公以及社会的非正义化,使社会陷入发展和纠错困境中。找回社会,改变经济锦标赛的发展路径,构筑“强国家-强社会”的发展模式,让经济发展嵌入到社会完善之中是摆脱社会非正义化、走出纠错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目前,西方关于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相对以前基于城市社会要素分异的描述和一般性解释而言,当代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更加注重背后的社会与文化机制阐释,社会空间形成背后的社会结构、体制、权力等解析成为主流研究范式,同时,更强调社会空间的行动意蕴和均衡空间观的形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社会空间出现了很大分异,但是由于增长联盟的形成导致社会反制力量的缺失,均衡社会空间观无法建立,城市空间出现失衡和蔓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因此,重塑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建立增长联盟的反制力量,是推动我国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的建构与制度创新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福利是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政策分析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福利观念因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理解。社会福利观念反映现实福利制度安排 ,说明特定时空处境下福利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对社会福利的社会建构体现在六个方面 ,它们分别引导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同创新路向。  相似文献   

17.
18.
从社会实践视角透视社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实践的过程和目的在于改造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因此,改造世界的技术,也就至少有三类,即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文(思维)技术。社会技术是人们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都属于技术大家庭中的成员,但同时又有质的区别,社会技术具有规范性、系统性、主体际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从社会建构的视角出发,指明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各自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不同是两个范式,在实践上具有不可通约性。中西医之争,争论的是关于人体疾病的疗效问题,实质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因此,很可能会不了了之。但其实质,在社会建构论看来是不同共同体在争夺权力、利益的表现。对二者争论背后隐藏的权力、利益的揭示,不仅为解决中西医之争打开了新的视角,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还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这也为从文化的视角理解并解决当今世界的一些冲突问题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