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广西人口为1845万人,1987年为4016万人,38年间增加了2171万人。从1979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8年9年间,广西人口增加了690万人,自然增长率仍居高不下。1987年自然增长率为17.6‰。(区统计局人口变动情况抽样数字)若按16‰的然自增长率计算,到1995年,广西人口将达到4560万人,到2000年预计将超过5000万人,2010年达5600万人。  相似文献   

2.
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数,并产生一些新问题。对于这种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完全不同的另一类人口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发达国家人口发展的情况在世界近代史上,工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曾经是比较快的。如1850—1900年,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是8‰,北美洲是23‰,而同期亚洲和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分别为3‰和4‰。以  相似文献   

3.
一、人口总量变动概况长江流域总人口,在1949年末为19000多万,到1987年已发展到37700多万,38年间增长95.95%,平均每年增加486万人,平均年递增率为18.2‰.人口密度由1949年的每Km~2106.4人增加到1987年的每Km~2208.6人.人口总量变化情况见表1.二、人口总量变动的几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长江流域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猛烈上升,直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猛增的势头才告减缓.人口变动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一、人口总量变动概况长江流域总人口,在1949年末为19000多万,到1987年已发展到37700多万,38年间增长95·95%,平均每年增加486万人,平均年递增率为18·2‰。人口密度由1949年的每Km~2106·4人增加到1987年的每Km~208·6人。人口总量变化情况见表1。二、人口总量变动的几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长江流域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猛烈上升,直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猛增的势头才告减缓。人口变动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1949~1958年,人口增长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共计净增人口5879万人,平均每  相似文献   

5.
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人口问题上的一场论战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完成控制人口的任务是大有好处的。五十年代后期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战,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在历史转变中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旧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38.9‰),高死亡率(27.6‰),低自然增长率(11.3‰);近百年来,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每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低(2.6‰左右)。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三年六月公布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已超过六亿。同年,内务部根据对29个大中城市及个别省、县、区、镇、乡、村的调查得出,我国人口出生率为37‰,死亡率为17‰,自然增长率为20‰。实际上,人口增长率比上述统计数字还高。就上海市而言,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以上。就全国而言,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七年的八年中,每年增长也在22‰左右。可以这样说,解放后,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70年代开始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并于80年代初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成为计划生育的一项中心内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重视和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执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93年的18.09‰;人口自然增长率则由1970年的25.83‰下降到1995年的10.55‰。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的“十二亿人口日”推迟了整整九年(1995年2月16日我国人口达12亿)。以1973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实行计划生育的20多年间,我国人口少增加了约3亿多人。“九五”期间,我国力争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10.83‰以内。从总体看,目前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这个低水平是很不稳定的。在广大农村,尤其比较偏远的地区,人口仍呈较大幅度增长,如西部地区目前人口出生率每年还在20‰以上。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但农村已婚育龄夫妇较普遍地生育第二胎,少数甚至第三胎、四胎,这种现象称之为超生。超生是与计划生育所提倡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背道而驰的。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增长趋向下降:有些国家人口绝对量虽仍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已大大减缓,其中一些国家的人口增长已经出现负数。以80年代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为例:1976—1980年美国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0.5‰,到1984年只有9.1‰,日本也从当时的9.1‰,下降到6.4‰。其它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分别是,德国从-0.6‰下降到-4.0‰,法国从4.1‰下降到4.0‰,加拿大从11.7‰下降到9.6‰,只有英国与意大利在同期略有上升。进入90年代后这一情况更为严重,上述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平均下降2‰左右,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另外,…  相似文献   

8.
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人口问题上的一场论战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完成控制人口的任务是大有好处的。五十年代后期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战,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在历史转变中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旧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38.9‰),高死亡率(27.6‰),低自然增长率(11.3‰);近百年来,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每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低(2.6‰左右)。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三年六月公布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已超过六亿。同年,内务部根据对29个大中城市及个别省、  相似文献   

9.
<正> 新中国人口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期:一、开始转变(1949—1952年):平均出生率(‰,下同)为37,平均死亡率为20,平均自然增殖率约为17。二、第一次高潮(1953—1958年):平均出生率为33.69,平均死亡率为12.24,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1.45。三、第一次低潮(1959—1961年):平均出生率为21.27,平均死亡率为18.14,平均自然增长率为3.13。四、第二次高潮(1962—1973年):平均出生率为34.1,平均死亡率为8.48,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5.6。五、第二次低潮(1974—1980年):平均出生率为20.5,平均死亡率为6.9,平均自然增长率为13.6。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中国成立后,在生育率持续保持高位的情况下,死亡率开始下降,这导致我国人口出现第一次快速增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49年人口数为5.4亿,远多于原先估计的4.5亿,同时人口增长速度高达20‰,年净增人口超过1 200万。这个时期家庭的显著特征是子女多(平均生育6个左右孩子),而造成这种超高生育率的原因,一方面是受民间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家庭习惯多生,另一方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九八○年已降到9.17‰,成为广西县级单位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一个县份。龙胜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增长有所照顾的情况下,为什么能达到国家在一九八○年全国人口自增率降到10‰以下的要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曾利用暑假到该县作了实地调查,现对调查材料作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曾明确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以控制人口增长为基本目标的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在1971年到1979年的短暂时间里,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人口净增数由2237万减少到1125万,自然增长率由23.4‰下降到11.66‰。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这一基本国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从1980年到1990年,每年人口净增数由1160万猛增到1500万,自然增长率高达14.7‰。近4年每年入口净增数一直在1400万左右,比七十年代多出300多万。1995年春,全国总人口已达12亿,提前5年突破…  相似文献   

13.
自七十年代以来,辽宁省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功绩。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由1969年的22.3‰下降到1990年的10.9‰,20年下降了接近12个千分点。人口控制政策在辽宁人口转变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辽宁人口转变的阶段性及其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4.
劳务出口兴起于二次战后,经过近二十年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各国经济交流和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76年到1983年,世界劳务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而商品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面10%.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00万以上的劳务人员在国际劳务市场上流动,但我国在世界劳务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极小.1985年我国派出的劳务人员只占世界劳务出口人员的3.4%.近十年来我国累计派出劳务人员共30万人,外汇收入14亿美元.派出的形式大多是工程承包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重要问题。我国自7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人口盲目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50年代的20‰以上已分别降到1990年的14.39‰,1997年的10.06‰②。人口再生产正从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然而由于人口基数大,育龄妇女多,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仍将在2000万左右,育龄妇女人数在3.4亿左右,净增人口在1000万以上”③。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增长态势在长时间内难以改变,因而我国将长期面临艰巨的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16.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基础.人口的发展从原始社会起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始终要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要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原始社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50‰.左右,当时人口的增长率一个世纪约为1.5%左右,平均期望寿命为20岁左右,每二百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约为1人,这种人口状况和人口结构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具体反映.当前(1982年年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水平低。为了早日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尽快地把我国建成为现代化的富强国家,我们需要有一个持续的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快的。解放初期,不到三年的时间,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从1953年开始大规模建设到1979年,国民收入(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但是,由于我们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特别是1958年以后,在经济计划工作中,脱离实际,超越客观的可能,片面追求高增长率,提出了一些难以实现的高指标,加上其他一些经济的、政治的原因,经济的增长很不稳定,遭到  相似文献   

18.
(一) 三都水族自治县土地面积2380平方公里,人口据1980年统计为22.6万。与1951年的12.3万人相比,近三十年间增长了87.4%,平均每年自然增长率为2.12%。由于全县各族人民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和适当控制人口增长的结果,1980年的人口出生率已下降到2.88%,死亡率降为0.84%,自然增长率为2.04%。但是,人口发展还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各个区、各个公社人口再生产不平衡,如大河区的人口出生率只有1.57%,自然  相似文献   

19.
一美国境内的外国直接投资源远流长,早在西部开发时期,英国资本与技术的流入就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此后美国经济虽然逐步强大并最终跃居世界之首,但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活动却一直没有停止。到目前为止,外国对美直接投资的整个增长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比较明显的阶段。一是七十年代前的低水平起伏增长阶段。就1970年与1941年相比,近三十年时间,投资增长不到六倍,年平均增长率仅为6.2%。具体就这一阶段的三个十年来看,年平均增长分别为4.4%、7.4%和6.7%,增幅是起伏的,但水平很低。第二阶段为七十年代的高水平起伏增长阶段。七十年代,投资增长幅度上升,1973和1974两年,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此后虽有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约占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并正在以年平均3%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我国总人口约1%的年增长速度。按这一速度增长,预计到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3亿,使我国进入人口结构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经济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出现,将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有关社会老龄化的话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人事部部长宋德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