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的加深,东亚各国掀起了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东盟的建立、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了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兴起.以地区主义为依托参与东亚合作已是东亚各国的共识,但目前东亚合作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新地区主义的兴起,对推进东亚地区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新地区主义产生的背景,通过分析目前东亚合作中存在的局限,试图探讨新地区主义在推进东亚合作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与印度是近邻,在中国对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中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印度是云南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对象国,滇印贸易的增长十分迅速,贸易的互补性非常强.在当今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联系进一步紧密的情况下,滇印贸易的前景十分广阔.云南省要重视发展与印度的贸易合作,实现把云南建成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揭晓 《兰州学刊》2007,5(9):56-59
当前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现实主义的权力和利益为基础的竞争性地区主义,这也是东亚地区主义制度化发展的重要障碍.以平等协商、互利合作为价值观的东亚新地区主义为东亚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东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也要求东亚各国打破传统现实主义权力制衡的牢笼,共同构建符合各方利益的"东亚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宗伟 《理论界》2012,(12):21-22
本文试图澄清地区政治的基本类型及其背后隐含的战略实质。文章总结了"地缘情感优先"与"国家独立优先"两类政治运行方式,进而在此基础上区分了地区合作政治与泛地区政治两类政治战略,由此为中国在实践中的基本战略选择提供了学理上的启示,即坚持地区合作政治是中国实现地区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区公共产品的视角分析俄罗斯能源战略与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的关系,可以看出,在维护地区能源安全与稳定这一点上,俄罗斯和其他东北亚国家无疑具有共同利益,这也是俄罗斯参与东北亚能源安全公共产品进程的根本出发点。如果俄罗斯和其他东北亚国家能够着眼于建立地区能源合作体系的长远目标,并将获取能源的竞争动机转变为增强能源安全的共同政治意愿,尽早建立地区能源安全合作机制,不仅有利于俄罗斯实现油气东扩战略,也有助于为未来地区能源安全公共产品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农民政治认同是现代政治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不仅对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有特殊意义,而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重要推动作用。调研发现,湖北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现状是:认同主体良性发展但主体性意识仍然不高、认同客体进步明显但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外部环境整体稳定但不和谐因素同时存在。增进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必须努力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实践;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政治认同环境。  相似文献   

7.
认同是不断进行身份建构的认知过程,东亚地区认同是一种集体认同,对东亚合作有重要意义。目前,东亚地区认同程度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东亚文化上的共性和相似性以及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合作实践,为建构地区认同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但由于区域内国家之间缺乏信任和美国因素的干预,为东亚地区认同的发展带来不少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文章从制度变迁的差异、信息流量的大小及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分析了民族自治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技术存在的差距 ,提出通过区域之间对口支援、建立跨地区投资保护协议、进行跨区域股权合作、建立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统筹模式是实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出现,一方面是世界政治和经济多极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出现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地区主义在东亚迅速膨胀,并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边防建设与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前沿阵地,在发展对南亚贸易、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等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国家的互利共赢与共同繁荣,文章在分析中国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四国经济合作现状,川青藏共建区域合作成效与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困境,提出应积极推进川青藏次区域合作,更好地与南亚国家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而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南亚周边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须与西部的对外大开放相结合,方能奏效.毗邻中国西部的南亚地区在中国西部的大开发和大开放中具有重要地位,南亚周边环境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值得关注.目前,中国与南亚各国的政治外交关系发展正常,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适宜的政治外交环境;中国与南亚国家间经贸关系不断扩大,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周边经济环境;但南亚地区安全环境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有可能对西部大开发产生消极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亚地区现存的区域性安全合作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对这些机制的形成与作用作了概括。文章认为,中亚地区跨国安全机制的形成,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使这些机制真正发挥维护地区长期稳定的作用,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亚地区安全的症结归根到底是各国经济的落后和大量居民生活困苦,只有在经济上同样起作用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才是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文章借鉴其经验,指出中国与南亚合作可以从加强交流,提高互信,高层持续注入政治支持;加强与南亚区域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南亚区域合作;建立互联互通合作机制,共同搭建合作平台;设立中国-南亚互联互通合作基金,推动重点合作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国家间合作;扩大对南亚经贸合作等六个方面加以推进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客观上需要通过政治文化建设来解决民族地区的诸如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政治认同逐步消解,现代政治认同逐步强化;政治人格呈现多重性,并从依附型转向独立自主型;政治态度逐步趋向主流化,由弱视政府趋向政治热情等问题.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宗教方面体现的现实难题,决定了建设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区域化的不断发展,对于地区安全的关注也日益集中.近年来,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安全研究、地区安全问题的既定看法遭到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挑战与改造.文章以东南亚地区安全研究为例,分析女性主义如何从关注女性人类安全出发,提倡联系、合作、责任与共赢,通过在地区安全研究上添加女性社会性别经验,不断加强认同建构和公民参与,以全面保障人的安全,从而实现国际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是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破解"亚洲悖论"、适应地区体系转型的战略选择。它以追求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为宗旨,实现亚太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是包括地区行为准则、安全合作对话机制和安全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安全合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实施路径上,它将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理念基础上,坚持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原则,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合作之路;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形成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的战略支点;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亚太地区国际体系和秩序,为建立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具有六大功能,表征形塑功能有助于推进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的民主化建设,满足需求功能有助于促进公民对国家及其政治体系的认同,输入整合功能有助于促进地区政权能力建设,监控功能有助于促进地区法治化建设,塑造功能有助于推动地方政治社会化进程,疏散功能有助于维护地区的政治稳定。这些功能的作用发挥,集中体现了公民政治参与在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价值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谢敏华 《理论界》2006,(3):210-211
南亚国家联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同为第三世界国家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其成就和效果不尽相同。最大原因在于各自成员国在区域内形成的力量结构:南亚地区力量结构严重失衡;东南亚则相对平衡。反映了各自区内的地缘结构力量分配的政治因素,对组织功能的发挥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印度加强在南中国海地区的活动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印度明显加强了在南中国海地区的活动。冷战思维和建构对印度有利的国际环境是印度介入南中国海地区的原因,其目的不仅是企图在这二地区牵制中国,以谋求中国在其它重要问题上的让步,而且还在于印度企图实现其海洋大国目标,进而实现其世界大国的地位。中国的对策应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印度的关系,并以维护我国最高和最长远利益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宋效峰 《学术探索》2022,(11):55-63
印度致力于成为全球大国,正在成为全球及区域治理的重要角色。为此,印度日益积极地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并在全球治理某些领域形成了一定特色。但印度的政策重心仍放在区域层面,其通过供给经济、安全类区域公共产品,首先服务于维持自身在南亚的主导地位。作为其更具雄心的战略,印度还致力于向更广阔的印太地区供给安全、发展等相关公共产品。受制于其过于突出的地缘政治取向,以及自身战略资源的相对不足,印度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积极效应受到影响。中国作为新兴的国际公共产品提供者,可着眼于印度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特点,在全球及区域层面上寻求协调、包容、共赢的合作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