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人帮”曾把知识分子列为“臭老九”,后来批判“四人帮”时,有些文章说,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元朝的“九儒、十丐”。这只是凑合了两个“九”宇,实际上是不确切的。 元朝统治者主要搞民族压迫,把国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即金朝统治地区的人,第四等为南人,即南宋统治地区的人。至于各民族内部,则只分“平人”与“贱人”,亦即平民与贱民两等,并没有分为十等的说法。因而所谓“九儒、十丐”,并非实际存  相似文献   

2.
关于鲜卑宇文部在汉晋之际“九世大人”的世系,由于对史籍有关记载理解不同,今人论列互有岐异。《周书·文帝纪》追叙宇文泰先祖时云:“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遜居朔野。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其后曰普回,……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九世至侯豆归,为慕容晃所灭。”又《北史·匈奴字文莫槐传》载:“宇文莫槐出辽东塞外,其先南单子之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莫槐虐用其人,为部下所杀,更立其弟普拨为大人。普拨死,子丘不勤立,死.子英廆立(廆原作圭,避魏讳改),死,子逊昵延立,……逊呢延死,子乞得龟立,……逸豆归(即周书之侯豆归),杀乞得龟而自立,与慕容晃迭相攻击,为晃所败,远遁漠北,遂奔高丽”(《魏书·宇文莫槐传》所记同)。论者分岐之产生,源于对上述引文中的“九世至侯豆归”的“九世大人”之首世各持一说。或从普回计,或以莫那始,或自莫那下一代算起,其实这都是无根据地节外生枝。因为其一,《周书》所记“九世”为首者葛乌菟,二世普回三世莫那,接下去没有详列每世大人名字,但是把上下文连贯起来理解,自应从葛乌菟“九世至侯谷归。”其二,《北史》所列自莫槐至逸豆归凡六世七君,世系连贯且清楚,从莫槐上推三世合葛乌菟、普回和莫那,恰为九世,共三,以鲜卑宇文部兴起至散亡之时间推算,与葛乌菟至  相似文献   

3.
原文: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中国古代的分数表达形式,杨树达在《高等国文法)中指出七种①。它们是:第一式母数+分+名词+之+子数第一式母数+名词+之+子数第三式母数+分+之+子数第四式母数+之+子数。第五式母数+分+子数第六式母数+名词+子数+名词第七式母数+子数(二)除了《高等国文法》所列举的七种古汉语分数表示法格式以外,笔者还发现一种格式,它是“分母(即母数)+分+名词+分子(即子数)”式。如:①木,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二十二日、(《汉书·律历志》)②水,展始见,去日半次。………顺,疾,日行…  相似文献   

5.
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卷九有《书旧词后》一文,我读过之后,引起了特别的注意。兹节录其文如下: 余他文未能及人,独于词,自谓不减秦七黄九;而为乡掾三年,去而复还,又三年矣,而乡妓无欲余之词者。独杜氏子勤恳不已,且云:“所得诗词满箧,家多畜纸笔墨,有暇则学书。”使不如言,其志亦可喜也,乃写以遗之。古语所谓“但解闭门留我处,主人莫问是谁家”者也。元符三年十一月一日后山居士陈师道书。(以上引文,据上海古籍  相似文献   

6.
汪全泰及其著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全泰,字竹海,号子纯,又号铁孟居士,人称大竹先生。生年不详。关于江全泰的籍贯,有四种说法:其一,(周氏遗书)卷九“子纯问政”章注日:“子纯出婺州汪氏。”“婺州”原为浙江金华县治。其二,王季樵《铁孟居上诗钞·序》云:汪全泰“派传越国,著籍真州。”“真州”即江苏仪征。其三,《友声集》丛书本《铁孟居士存稿》署“仪征汪全泰大竹著”,《(续纂)扬州府志》卷九《汪全泰传》亦称之为仪征人,刘大绅所编《龙川先生诗钞》附录二《汪大竹先生诗一首》亦题日:“先生真州人”。其四,《龙川夫子年谱》载“婺源汪大竹,故积学…  相似文献   

7.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其实,一年之中有五个重阳日,何以独称“九九”为重阳呢?中国古代崇尚“阴阳”学说,连数字也以阴阳来划分。《易》谓“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素问》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这是说一三五七九为天数、阳数,而九是最大的天数、阳数。古人认为,“日月并应,宜于长久”,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相重是一个长久之数,故称重九为“重阳”,以别于其他重阳日,名重阳节,今为老人节,且以“长久”赋予尊老、爱老、敬老之意。九为数之极,所以…  相似文献   

8.
我于1993年在仪征市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时,无意中见到《孔子释经》书五册,产生疑问,去掉外包装后,发现是定名为《圣经》的五册书,细阅之后,才知是周太谷弟子记录周太谷言语编成的书,分别是二、三、五、六、九册。全书应是十册、缺一、四、七、八、十册。每册长33.4厘米,宽22.8厘米,厚0.7厘米,120页,纸质为竹宣。字体工整,小指手书,十分接近馆阁体,字宽1厘米,高0.6-0.8厘米。每册扉页上铃有“心定神安”白文印,长2厘米,宽1.3厘米;“子严”印阳文,椭圆形,长2.2厘米,宽1.l厘米。“心定神安”为闲印,“子严”印是收藏者字名,收藏者李起庄,字子严,父亲是李星南,李星南为李光炘之四弟是李光坚之子。李起庄生有八个子女,现在世的有三女李道存医生,退休后在常州居住。六女李玉立在南京闲居。七女李玉芝位仪征市真州镇城区内,小儿子李道心退休在济南闲后,现有孙辈李德昭、李德珍、李德文等均居住在仪征市真州镇城区内生活、工作。李起庒诗文、书法造诣均深,仪征市解放初期所建会堂“人民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与曹寅、曹雪芹同时代的可信史料,包括7种有关曹雪芹身世的资料,22件有关曹寅近支家族的官方资料,以及23件曹寅诗词、友人诗文及其他私家资料,探讨其中一些疑点,排除曹天佑为曹寅后人之可能.由《四松堂集》所记“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依据上述史料对比、分析与讨论曹寅曾有的儿子,知其晚年只有曾难和珍儿两子,珍儿殇后留下一子(生于康熙辛卯十月,即1711年11月),应即曹雪芹.  相似文献   

10.
道、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哲学大厦的梁架。道就是一,阴阳就是二,水火木金土就是五。周代(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奠定了中国哲学传统的“五、二、一”逻辑骨架。一、五行的逻辑《周书》中记载,殷代遗臣箕子将大禹酋长时代传下来的“洪范九畴”即九类治世大法授绐周武王。这九类大法中的第一类就是五行:水、火、木、金、土。它并不是指五种具体物质实体,而是指五种形象化的逻辑符号。作为治世大法的第一大法,它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